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文史动态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0)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1-03-31

1环境史是什么

图片

作者:刘翠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 54

本书汇集了作者对环境史的一些思考。*章介绍了环境史的兴起、发展与主要的研究课题,第二至七章分别讨论环境与人口、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与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与疾病。在各章中举例讨论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呈现了环境史宽广的范围和视野。本书所举的论述当然不是毫无遗漏,不过,已足以展现近五十余年来环境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提供线索给有兴趣研究的学者进一步参考。

刘翠溶,1996年当选中国台湾省“中研院”院士,目前是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曾获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历史研究所硕士,美国哈佛大学远东历史与语言组博士。历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美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兼主任,台湾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中研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史、人口史与环境史。

2

历史的概念向量

图片

作者:方维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 82.00元

当今研究知识形态和知识变化,概念史已经不可或缺;同样确定无疑的是,单凭概念史亦无法让知识的历史动力一览无遗。本书取名《历史的概念向量》,意在昭示概念的认识论之维和可能潜力,这也是借用数学名词“向量”的缘由;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很能在隐喻的意义上表示概念的视域、走向及其变化。概念的这种动态特性和能量,亦可用物理学中的“向量”(“矢量”)来形容:力,位移,速度,加速度,让人看到概念对于历史发展的推动力,或经验世界的加速发展和时代化,也是语言加速变迁的时期。此外还有概念对历史经验的阐释力,以及表现事实、改变事实的能量。

方维规,1957年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中德联合培养研究生。1986年至2006年在德国学习和工作, 获哲学博士学位和德国教授学位,先后在特里尔大学、哥廷根大学、埃尔兰根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2006年至今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中西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概念史、文学社会学、海外汉学研究。德文专著五部,中文专著六部,英文专著、编著各一部,中文编著五种,译作四部(中译德,德译中),论文百余篇。

3

《论语》与孔子之道再认识

图片

作者:黄怀信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58元

《<论语>与孔子之道再认识》分上下篇,上篇《<论语>其书》为成书篇、文本篇、词义篇;下篇《<论语>所见孔子之道》为思想概念篇、思想主张篇、思想观念篇、总结篇,又以《附录》考订孔子名字、生年、形貌及思想等。

黄怀信,1951年生,陕西岐山人。 1985年在西北大学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曾任西北大学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96年到2000年参加国家“九五”规划重大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工作。2001年受聘为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现任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专攻中国早期思想史文献和儒家文献的研究与整理。出版学术著作多种,论文多篇,并有点校成果如《逸周书汇校集注》《论语汇校集释》等问世。

4

天下之中

图片

作者: 崔建华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秦汉三河区域研究
出版年: 2021-3
页数: 411
定价: 128

秦汉时代,由河南、河东、河内构成的三河区域被视为“天下之中”。本书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梳理三“河”及“三河”区域称谓的形成过程,揭示秦统一进程对区域融合的深远影响。进而以分区域、分时段的方式,考察三河地区的政区沿革、经济发展、军事纷争、文化演进,着力展示各个亚区域在秦汉统一及分裂时期的发展共性与特色,初步显现区域历史的整体意义。而探讨三河地区在秦汉行政管理方面的特殊性,以及对边防、漕运等全局性事务的参与,则使区域历史的整体意义得到进一步凸显。崔建华,1981年2月生,河南省渑池县人。曾就读于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历史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专业方向为秦汉史,研究兴趣涉及秦汉区域史、社会观念、政治文化。在《中国史研究》《考古与文物》《西域研究》《人文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5

上古汉语新构拟

图片

作者: [美]白一平 / [法]沙加尔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原作名: Old Chinese : A New Reconstruction
译者: 来国龙 / 郑伟 / 王弘治 
出版年: 2021-1-31
页数: 595
定价: 168.00元

白一平、沙加尔的《上古汉语新构拟》(Old Chinese:A New Reconstruction)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等几个大的方面,详细阐述了作者对上古音问题的见解。在材料运用方面,将汉语内部材料(如谐声字、通假字、出土文献、古文字等)和外部材料(苗瑶、侗台、藏缅等民族语)相结合,重视以现代汉语方言作为佐证,特别吸收了罗杰瑞对于“原始闽语”的构拟。该书探讨上古音,不仅关注音韵问题本身,还将历史形态学的分析与上古音研究联系起来,发现和提出各种前置辅音的语法功能。该书面世之后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美国语言学会2016 年度“布龙菲尔德图书奖”(Leonard Bloomfield Book Award)。

白一平(W. H. Baxter),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语言学,尤其是语言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等。沙加尔(L. Sagart),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教授,上古汉语、汉语方言和南岛语系的专家,第一个提出汉藏语系和南岛语系同源的假设。

6

《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在唐代的流传和接受

图片

作者:张开媛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98.00

本文采用文献梳理的方法,首次对历代佛经目录、佛藏文献、敦煌写经和房山石经中留存的《金刚经》的版本面貌进行梳理,相较前人成果,对罗什本数量底限做出更新。其次,跨学科整合方法的使用,使《金刚经》处在佛学、译学、史学和文学四重维度下,以便对其在唐代的流传和接受做出全方位、深入的分析。再次,虽然学界已有对唐人《金刚经》注疏的成果,但并非囊括所有15部注疏。本文首次把部分学界未研究过的注疏纳入视野,从更全面的角度,对《金刚经》的接受和流传做出判断。第四,关于禅宗六祖对《金刚经》流播的推动,学界对其关注尚且不足。本文特对慧能之《坛经》与《金刚经》的义学关系加以梳理,发现前者以后者之义学思想作为基础,生发“心性”,促进了后者的流播。最后,《金刚经》由罗什首次译出汉文本,最初为空宗思想载体。随着后世五次重译及注疏解义的推动,加之佛教的发展,使此经的义学导向逐渐转至有宗,这促使了大量注疏和灵验记的出现。基于此,唐代世俗社会出现了《金刚经》信仰,对经本的使用倾向,是有宗化义学导向下的世俗化。

张开媛(1984—  ),河北邢台人。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刚经》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注于《金刚经》研究,博士论文《<金刚经>鸠摩罗什译本在唐代的流传和接受》于2016年获评优秀。已发表期刊论文、论文集论文(含待刊)10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7

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

图片

作者:曹大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 168.00元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结题成果,综合运用历史人类学等研究方法,全面、深入探讨了宋元以来武陵地区土客的构成、土客边界的流动和族群的变迁以及与之同步展开的区域社会转型,纠正了过去凡“土”即为土家族先民的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在中国古代边地的国家化与边地族群关系研究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既为当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及制定科学的民族政策提供了符合历史事实与历史逻辑的依据,也为加强民族团结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史鉴与启示。

曹大明,男,1978年生,湖南永兴人,中共党员,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历史人类学专业,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访问学者,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中国民族学会、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湖北民族学会常务理事。现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中心武陵地区研究中心主任,三峡大学土家族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8

孔廟文物與政治

图片

作者: 陳芳妹 
出版社: 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副标题: 東亞視野中的臺灣府學文物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512
定价: NTD800

臺南孔廟存有與清帝密切相關且重要而醒目之文物,即高懸於大成殿的十五座御匾,為世界孔廟所獨見。它們不只保留來自大清帝國的八代皇帝的御匾原件,更及於臺灣至今的七位總統,成為孔廟視覺圖像的文物堡壘。  本書以少數僅存的臺南孔廟傳世之紀年文物為中心,重建其時空情境,試圖從最早的「萬世師表」御匾探索,及於到臺官員推動的神聖化政務,從他們記錄番民圍觀迎接御匾的盛況,不只具體闡述皇帝本身如何充當文物創作者,文物背後所隱藏的權力,及合法性視覺符號的強行輸入,更明示臺灣如何被鎖入儒家教化的帝國統治網絡。  同時,孔廟文物與政治關係的多元風格現象亦見於日本的德川幕府之湯島聖堂,及朝鮮王朝之韓儒太廟。這些釋奠儀物皆以祭孔尊孔為名,卻各有不同的社會基礎政治考量及時空情境,構成東亞十七、十八世紀的儒教美術表象。

陳芳妹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及近代考古藝術史與臺灣近代物質文化史。著有《青銅器與宋代文化史》及相關論文近六十篇,散見於《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期刊》、《故宮學術季刊》等學術期刊。

9

上海地区美国电影的输入、放映与接受

图片

作者:赵春晓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68

1949年以前美国电影在上海地区的放映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深味的历史现象。在中国电影纷繁芜杂的历史画卷中,美国电影如影随形,以其成熟的电影经验影响与刺激了中国民族电影类型的确立与成长,并在与本土电影的斡旋较量中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产业的萌生与发展。本书将限定上海地区作为美国电影研究的文本范围,结合上海特殊的政治格局、经济走向以及文化动态等外部生态,从历时的角度梳理美国电影在中国不同时间阶段的表现形态,廓清美国电影市场垄断格局之下上海早期特殊的产业格局以及市场放映体系的基本脉络,以共时的角度透析美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之间深刻而复杂的“互文”关系。

赵春晓,山东艺术学院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学博士。

10

现代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兴起:1897—1937

作者: 李章鹏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出版年: 2021-2
页数: 432
定价: 79.80元

本书从整体上阐述了中国现代社会调查兴起的过程,作者在系统搜索及一一鉴别的基础上,对1897年到1937年间的社会调查报告的地域、内容、时间上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直观地展示了中国现代社会调查从产生到初兴再到活跃的情状。从内容上,作者借鉴托马斯·库恩的“范式”概念,依据调查的内容、理念、方法、路径和调查主体的学科或社会背景,提出“型式”概念这一分析工具。同时,本书还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和定县试验区为例,透视了现代社会调查的兴起与相关学科中国化和社会改造之间的历史关系,指出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研究的转变过程,并着重分析了社会调查与定县实验工作之间的关系。本书对中国现代社会调查与统计学关系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并已获得学术界一定程度的认可,对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李章鹏,副研究员,在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和华侨史研究。曾在《统计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已完成省部级课题一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省部级课题各一项,并参与黄兴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工作。

11

全球化与世界史

图片

作者:[日]羽田正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 48.00

本书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了“新全球史”的概念,通过对“全球史”这一思想路径的思考与探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在全球化过程中人文社科研应肩负的使命以及全球史研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具体意义。该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整理了日本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诸多问题,论述了建立全球化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围绕“新全球史”的叙述展开,在分析新全球史框架的同时提出了许多尚待在新世界史框架下进行挖掘的学术问题。

羽田正,1953年出生于日本大阪。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博士课程修毕、巴黎第三大学博士,曾任京都橘女子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现任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东京大学副校长。著有《伊斯兰都市的研究》《清真寺诉说的伊斯兰史——建筑与政治权力》《夏尔丹勋爵的生涯——十七世纪的欧洲与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概念的形成》《走向新的世界史》等。合著有《世界的历史15成熟的伊斯兰社会》等。

12

再造金山:华人移民与澳新殖民地生态变迁

图片

作者:费晟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 78.00

作为英帝国最偏远也最晚开辟的殖民地,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自十九世纪以降迅速沦为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的资源边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历史是世界史研究中基础非常薄弱的领域,本书利用环境史的新视角整合了之前零碎保存的史料,从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及土著生态变化的角度探讨澳新历史变化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国别史研究中重视政治经济话题,从而容易忽略地缘上较为次要的大洋洲区域史的局限。本书以澳新华人移民的经历与命运为线索,力求展现全球资本主义及西方殖民扩张中人口交流、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以及文化冲突之间的复杂互动,从新颖的角度解释了近代西方拓殖型殖民地反华意识形态的发酵与相关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出于对华人的轻视和贬低,还是因为面对华人强大环境适应力和改造能力时存在恐惧和不自信。

费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现兼任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重点培育基地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 大洋洲史、环境史、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史。.主要论文有《论淘金热与澳大利亚腹地的环境改造》,《世界历史》,2013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3年12月第23期全文转载)等20余篇。

13

斯堪的纳维亚的皈依

图片

作者:[瑞典]安德斯·温罗特 著 吴芬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58


在中世纪早期,关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从异教皈依基督教的原因,以往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这是欧洲军事和宗教征服及殖民的结果。而作者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全新的解释,颠覆性地指出:与其认为皈依基督教是斯堪的纳维亚的被动接受,不如将其归因于该地区部族首领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使然。作者通过细致地分析以及对考古学、文学两种资料的历史重建,为研究中世纪基督教的扩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

安德斯·温罗特,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专攻中世纪欧洲史,特别是在宗教史、知识史、法律史方面颇有建树。2003年获美国“麦克阿瑟奖”,这是由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颁发的一个奖项,是美国文化界的最高奖项。

14

银、剑、石

图片

作者: [美] 玛丽· 阿拉纳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副标题: 拉丁美洲的三重烙印
原作名: Silver, Sword, and Stone: Three Crucibles in the Latin American Story
译者: 林华 
出版年: 2021-4-5
页数: 528
定价: 88.00元

在《银、剑、石》一书中,秘鲁裔作家玛丽·阿拉纳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扎实的纪实写作将三位当代拉美人的故事与拉丁美洲过去千年的历史无缝编织在一起,从而阐释了自前哥伦布时代至今,定义拉丁美洲的三个恒久主题:来自外部的对资源无止境的索取(银)、挥之不去的暴力阴影(剑),以及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石)。串联历史与现实,抛却“胜利者视角”,阿拉纳尝试挖掘拉丁美洲的独特经历奠定的“本性”,勾勒出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份、心态与命运。

[美] 玛丽·阿拉纳(Marie Arana)  出生于秘鲁利马,现居美国华盛顿。她是作家、编辑、记者和文学评论家,也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高级顾问和美国国家图书节文学总监。

15

死于理性:拉瓦锡与法国大革命

图片

作者:[美] 麦迪逊·贝尔 (Madison Bell)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3月 

定价: 48

他发现了生命赖以存在的氧气,却因此失去生命。

法国大革命前夕,拉瓦锡掀起了一场化学界的革命,他扫除炼金术的残余观念,催生了现代化学。令人惋惜的是,一生秉持理性的拉瓦锡,最终难敌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恐怖激情,被非理性的浪潮吞噬。拉瓦锡的贵族身份让他拥有充裕的收入来进行研究,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也正是这一身份,让他最终走上了革命的断头台。刀起刀落,断头台下六万冤魂不过再添其一,一位天才就此陨落。

麦迪逊·贝尔  美国作家,古徹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主任,著有《海地三部曲》等十七部小说,其作品曾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奖。

16

炼狱的诞生

图片

作者: 〔法〕雅克·勒高夫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La naissance du Purgatoire
译者: 周莽 
出版年: 2021-4
页数: 598
定价: 148.0

早在公元初几个世纪,人们就模糊地相信在人死后赎偿某些罪孽的可能。但是,在天堂与地狱构成的彼岸世界二元体系中,不存在完成这些炼罪刑罚的处所。要等到12世纪末,“炼狱”这个词才出现,炼狱成为彼岸地理中的第三个处所。对彼岸的这种新的想象,与社会的改变有着怎样的关系,其意识形态功能是什么?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高夫的《炼狱的诞生》从概念史入手,探讨“炼狱”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神学脉络,及其对天主教世界的深刻影响。  炼狱既是一个空间概念,又是一个时间概念;既是空间上的中间地带,也是时间上的中间地带。炼狱信仰的兴起和漫长建构,预示和引发了信仰者想象世界中时空框架的本质性改变。这些时间和空间的精神结构是一个社会的思想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骨架。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1924-201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专长中世纪史,尤其是12至13世纪。勒高夫是年鉴学派第三代——“新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并曾于1972—1977年担任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的院长。勒高夫的著作良多,代表作有《圣路易》《试谈另一个中世纪》《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等。

17

Transforming Inner Mongolia

图片

作者: Yi Wang 
出版社: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副标题: Commerce, Migration, and Colonization on the Qing Frontier
出版年: 2021-6-11
页数: 336
定价: USD 105.00

This groundbreaking book analyzes the dramatic impact of Han Chinese migration into Inner Mongolia during the Qing era. In the first detailed history in English, Yi Wang explores how processes of commercial expansion, land reclamation, and Catholic proselytism transformed the Mongol frontier long before it was officially colonized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nese state. Wang reconstructs the socioeconomic, cultural, and administrative history of Inner Mongolia at a time of unprecedented Chinese expansion into its peripheries and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frameworks of capitalism and the nation-state. Introducing a peripheral and transregional dimension that links the local and regional processes to global ones, Wang places equal emphasis on broad macro-historical analysis and fine-grained micro-studies of particular regions and agents. She argues that border regions such as Inner Mongolia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China’s transformation from a multiethnic empire to a modern nation-state, serving as fertile ground for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experimentation. Drawing on a wide range of Chinese, Japanese, Mongolian, and European sources, Wang integrates the two major trends in curr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new Qing frontier history and migration history—in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Inner Asia, border studies, and migrations.

Yi Wang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Binghamton University.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24-11-22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金冲及先生逝世,享年94岁 2024-11-20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2024-11-19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宋》出版 2024-11-0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