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古籍出版社推出了一部由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编著的大书——《90前的杭州》。书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由12幅大彩图拼成的1:5000地图——《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这样大比例尺的杭州地图此前还从没有发现过,它使后人能首次细细观看90多年前杭州的城市全貌。 杭州建市是在1927年。当时的中央政权改革地方建置,撤销了道一级行政机构,实行省、县两级制,又规定在政治和经济上有特殊情形者可酌设市。据此,当时的浙江省政府划出杭县城区和西湖全境,正式设立杭州市。这是杭州建市之始,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 杭州建市是在1927年。当时的中央政权改革地方建置,撤销了道一级行政机构,实行省、县两级制,又规定在政治和经济上有特殊情形者可酌设市。据此,当时的浙江省政府划出杭县城区和西湖全境,正式设立杭州市。这是杭州建市之始,至今已有90多年历史。
杭州市诞生后,为了筹划市政建设,打造近代城市,从1928年开始,省城的测绘部门曾花了四年多时间,对整个城区包括西湖,作了实地测量,并制作了一套1:5000的《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这套大比例尺杭州地图,不仅精细地标注了自然地理信息,还标注了详细的人文地理信息。当年,这套地图是用于整个城市建设的,即为城建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重要依据的。今天,这套详细记录着杭州建市之初全城历史风貌的地图,则为后人了解城市历史、探究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无论大街还是小巷,无论大河还是小河,甚至水塘、水井,在这套大比例尺杭州地图中都有详详细细的记载。比如,今天有人撰文说“杭州的风波桥就是小车桥”,将两者混为一谈。然而,在这套地图中,风波桥和小车桥分明是横卧在浣纱河上的两座不同的桥。不仅地上的信息非常明确,地下也有明确的信息。如该地图标注八卦田中心凸起的圆点是一座大墓。根据这一明确信息,杭州房管部门的同志对照地籍资料,很快就弄清了墓主人的身份——清朝工部尚书陈敱永。
遗憾的是这套原本是由14幅彩图组成的《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如今只能看到12幅,缺了其中的两幅。为了弥补缺憾,参与该书编著的同志曾分头前往省内外各大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寻找,希望能补齐这套地图。但多方奔波最后都是空手而归。由此,也使他们更感触到这份大比例尺杭州地图的珍贵——它可能已是存世的“孤本”!
幸好,缺少的两幅彩图均位于当时的杭州城外(城墙之外),所以,对了解当时的杭城,影响应该不会很大。
该书的另一引人注目之处是:尝试运用大量晚清、民国时期的地籍资料、房产档案,来梳理《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中的人文地理信息。书中的20多篇梳理文章,使地图中的20多个平面信息点,变成了20多段鲜活历史。从而使读者的眼光不再停留在90年前的杭州上,而是看到城市的演进,以及演进中的脉络。
北山街是杭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是,其中的一座历史建筑,即北山街35号大院的身份却一直很模糊,门额上挂着“海盐馆”,但到底与那位海盐人士有瓜葛,没有人能回答。也有传说这里曾是军阀孙传芳的住所,但也拿不出确凿依据。《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明确告诉后人:当时这里是浙江省卫生试验所的所址。该书编著者则依据地籍资料、房产档案等史料,更进一步揭示了这座大院最初的身份——麻疯病院。同时,还对晚清民国时期杭州麻疯病院从城内迁往城外,从湖边迁到山上的迁移路径,作了一番梳理。弄清了这条迁移路径,读者也就明白了:正是杭州城一步又一步的发展,才促使这座麻疯病院一步又一步地离开杭城。
该书也梳理了杭州邮政局局址的迁移路径,从忠清里(今新华路口)到官巷口,从官巷口到城站。这条邮政局的迁移路径,不仅展示了杭州邮政的发展轨迹,更揭示了近代交通对邮政事业的积极影响。在水运为主的年代,邮政局均设立在运河之畔;在火车兴起的年代,邮政局又迁到了火车站旁。
这部名曰“90年前的杭州”的大书,还有一个副标题——“《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初读”,这就说明今后可能还会有二读、三读、四读……的推出,这样的解读如果能不断地得以继续,从而将《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中的大量人文地理信息,尽可能多地转换成鲜活的历史和生动的故事。那么,一部丰富多彩的近代杭州城市变迁史也就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了。
此外,这套可能已成为孤本的《杭州市街及西湖附近图》除了有人文地理信息外,还有大量自然地理信息,相信该地图公开出版后,也一定会吸引各路专家学者的研究目光。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副秘书长、 《浙江日报》原主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