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秦望山麓建大学——之江大学选址始末
来源:《秦望山麓建大学——之江大学选址始末》  作者:汪林茂  日期:2021-06-03

1.jpg

之江大学

20世纪初,之江大学的前身育英书院已成为当时浙江以及东南地区有良好声望,并且受到中国社会欢迎的新式学校。长老会方面,也对育英书院能够成功地扩大教会势力的影响力而感到满意。另一方面,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对新式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的期望越来越强烈,更何况当时的浙江还没有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大学。教会方面也期望育英书院能够进一步扩张和提升,但局促于小巷的育英书院,显然是很难施展开手脚的。




1906年,美国北、南长老会召开联合大会,讨论联合办学问题,一致认为育英书院应升格为大学,以培养具有更高文化层次的人才。趁此机会,掌校的裘德生和王令赓等校董事会成员提出,学校应该扩大规模,但杭州城内大塔儿巷校区的校舍只能容纳百余人,已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求学者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办一所大学的需要,而学校周围民房大增,已无拓展余地,在市区其他地方征地又十分麻烦,建议将学校迁至城外。此建议获得了北长老会的认可。当年11月,学校董事会也通过了将学校扩充为教会大学,以及在城外另觅新址建设新校园的计划,并任命了一个由周梅阁、裘德生、王令赓、马尔济等人组成的教职员委员会,负责新校址的选址、购地、建设等具体事务。刚刚来到育英书院的费佩德也加入到了这个选址、建设的团队中。据说,这期间正在杭州的司徒雷登——后来的美国驻华大使也参与了筹建。2.jpg

第二任校长王令赓



这个委员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奔走于杭州的周边地区,跋山涉水,寻找可建设新校区的地方。经过几个月的奔波,察看了杭州城内和市郊的多个地点,都不中意。据说,是中国教师萧芝熺吟咏了唐代杭州盐官文人马自然的诗《登杭州秦望山》,尤其是其中令人回味不已的后四句: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秦皇漫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把大家引向了钱塘江畔六和塔西边的秦望山。当1907年初委员们登上秦望山麓时,立即被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秀丽的自然景观所吸引。一起去考察的王令赓曾这样描述这个地方:


“最后我们被领向钱塘江,经过六和塔,我们发现了坟地中有一块相对空闲的土地,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儿有一块离河面75尺高的悬崖。从钱塘江后退一段距离就是一块平地,高度渐趋升高至200英尺。”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传教士的确很有眼光:


这里脚下是一片林木茂盛、荆棘丛生的丘陵台地,地势开阔;南对钱塘江,滔滔江水就在山脚下沿着青翠的群山间静静流向杭州湾,江面上片片白帆;北依月轮山,郁郁葱葱的山峦逐渐向上延伸;东邻六和塔西接九溪,山明水秀,幽山静谷,很适合建立一个大学校区。


委员会遂决定将新校址选于此处,并委派费佩德赴美国为新校园建设筹款,委派周懋功负责收购土地。不到两个月,便以低价购得五百余亩土地,呈送美国领事处备案。筹款也比较顺利,费佩德很快便在美国募得价值达34000美元的钱物返回杭州。1907年初,新校园的建设便在这块原本荒僻的山坡地上马不停蹄地铺展开来了。


3.jpg

第三任校长费佩德



具体负责校区规划设计和监理建造的是费佩德和周梅阁两人。尤其是费佩德,既要在城内育英书院承担物理、英语和音乐三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负责监理新校区建设。新校区远离市中心,费佩德经常要在城区和郊区之间来回奔忙。据费佩德的小女儿珍妮特回忆说:


她父亲经常要凌晨起床,在马背上骑行近十公里的路程才到达新校区,监督新校区的建造。后来改为从皮市巷骑自行车到城站,然后坐火车到闸口,再骑自行车或骑马赶到新校区,去监理那儿正在建造的新房子。下午要很晚才能回城,有时回城晚了,城门关闭了,只好在城外农舍借宿一夜,或者花大约一个便士的价钱,请人用城墙顶上一个辘轳上悬挂着一个篮筐把自己吊进城去。这个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

 

建设的进程也很艰辛。1907年后开始动工平整山地。二龙头、头龙头这片五六百亩的山坡之地,人迹鲜至,到处是坟墓坵墟,遍地是杂树荒榛,野藤蔓草,荆棘纵横,因此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才完成土地的平整工作。紧接着便开始了房屋的建造,1909年时山坡上就矗立起了第一批校舍。至1911年新年后,位于“二龙头”山上的主教学大楼竣工。主教学大楼慎思堂(Severance Hall)为行政办公及教学大楼。楼前大草坪的东西两侧各盖一幢学生宿舍,1909年竣工,各以捐助者命名:


东边的一幢是费佩德好朋友甘博(Sidney David Gamble,1890-1868)的父亲捐赠的,故称“甘卜堂”(Gamble Hall),后改称东斋;


西边的一幢是惠勒(Wheeler)和德森伯里(Dusenbury)两家捐款建成的,故称为惠得堂(Wheelerca  Dusenbury Hall),后改称西斋。


高处的五幢教职员住宅也相继建成,分别是由王令赓夫妇居住的北太平洋楼(North Pacific Residence),费佩德夫妇(后来是马尔济夫妇)居住的罗彻斯特楼(Rochester residence),裘德生夫妇居住的康沃斯楼(Converse Residence),司徒华林夫妇居住的南长老会楼,以及周懋功夫妇居住的帕斯顿楼(Paxton Memorial Residence)。同时,校区的绿化也初步完成,校园四处种植了桃、李4000株,又在二龙头山坡一带遍植竹林、茶树。这些校园建筑共耗资10余万银元。校区占地300多亩,这在当时杭城来说,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新学堂了。秦望山麓上这些掩映在绿荫之中错落有致、各具特色、新颖洋气的新校舍群,从此成为钱塘江畔的又一美丽的景区。


4.jpg

育英书院刚刚买下头龙头这块地皮时所拍的照片


5.jpg

1911年初建成的新校区



1911年2月,随着第一批新校舍交付使用,育英书院的12名教职员(其中中国籍教员有中学部主任兼自然科学教师方桐生、物理教师徐鲁山、算数教师周梅杨、化学教师李升堂等)暨117名学生正式迁入秦望山麓新校区。由于学校山脚下的这段钱塘江流曲曲折折呈“之”字形,搬入新校区的育英书院遂改名为“之江学堂”。王令赓担任迁校后的第一任校长。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