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特别关注
 
岁时节日 | 宋代杭州的龙舟竞渡
来源:《岁时节日——南宋皇城记忆》  作者:徐吉军  日期:2021-06-15

宋代的端午节,也称端五节、重午节、重五节、菖蒲节、沐兰节、沐兰令节或天中节,为一年中第三大节日。节日内容有龙舟竞渡、系朱丝避兵、书午时符及卫生保健等。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民俗活动的高潮,必不可少。

 

杭州的龙舟竞渡,形成于唐代,为一种官民同乐的群众性活动,据五代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载:

1.jpg

“崔涓在杭州,其俗端午习竞渡于钱塘湖(案即西湖也)。每先数日即于湖沜排列舟舸,结络彩舰,东西延袤,皆高数丈,为湖亭之轩饰。忽于其夕,北风暴作,彩船汹涌,势莫可制。既明,皆逐风飘泊湖之南岸,执事者相顾莫之为计。须臾涓与官吏到湖亭,见其陈设,皆遥指于层波之外。大将愧惧,以彩舰联从,非人力堪制,无计取回。涓微笑曰:‘竞渡船共有多少?令每一彩舫系以三五只船,齐力一时鼓棹,倏忽而至,殊不为难。’观者叹骇,服其权智。”


 

北宋时西湖竞渡,除端午外,早春二月初八也有一次,相当热闹。这一天,西湖上大小游船云集,画舫更是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景象。参加竞渡的龙舟,在船上装饰彩旗、锦伞、花篮等装饰物,有的还在缎带上写有文字标记;参加竞舟的人也是精心化妆打扮,摩拳擦掌。竞渡开始,所有的龙船金鼓齐鸣,船队先行绕湖一周,向观者示意,然后摇旗竞发,各显竞技,拼力追赶,最先到达目的地的,按惯例可以获得标杆上挂的礼品。时人谓这种竞技项目为“竞渡争标”。此时此际,湖中游船争相围观,水面上众多的画楫栉比如鱼鳞,根本无行舟之路;两堤骈集的数以万计的观众,几无置足之地。箫鼓、歌欢之声雷动,盛况可谓空前。皇祐二年(1050),两浙路大饥荒,沿途到处可以看到饿死的人,饥民更是成群结队。是时范仲淹来杭州任知州,他没有沿用传统上的开仓发放救济粮或施粥济荒的做法,而是一反常态,因势利导,采取灵活的政策,创造性地实施了三项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荒政三策”,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兴利。同时,他利用杭州人好做佛事、喜好游玩的习俗,大兴旅游业,在西湖上大搞龙舟竞渡活动,纵民出游观赏。他自己也常到西湖游船上去主持竞渡活动,日出宴于湖上。在他的倡导下,西湖竞渡活动自春至夏,一直搞得热热闹闹,城中居民空巷出游,甚至引得邻近地区的富人贾客也纷纷前来观光做生意。一时杭州的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得到了振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样一下子增加了数万名就业者。这一年,两浙唯杭州平安无事,百姓不往外逃难,而这些皆要归功于范仲淹的治理有方。

2.jpg


金明池争标图



至南宋时,这种传统的西湖竞舟活动更频繁了,无论是规模,还是观者人数,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成为临安最为盛行的水上体育竞技项目之一。当时的西湖竞舟,一年中要举行两次。第一次龙舟竞渡活动,时间为二月初八祠山圣诞时。《梦粱录》卷一《八日祠山圣诞》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初八日,西湖画舫尽开,苏堤游人来往如蚁。其日,龙舟六只,戏于湖中。其舟俱装十太尉、七圣、二郎神、神鬼、快行、锦体浪子、黄胖,杂以鲜色旗伞、花篮、闹竿、鼓吹之类。其余皆簪大花、卷脚帽子、红绿戏衫,执棹行舟,戏游波中。帅守出城,往一清堂弹压。其龙舟俱呈参州府,令立标竿于湖中,挂其锦彩、银碗、官楮,犒龙舟,快捷者赏之。有一小节级,披黄衫,顶青巾,带大花,插孔雀尾,乘小舟抵湖堂,横节枝,声诺,取指挥,次以舟回,朝诸龙以小彩旗招之,诸舟俱鸣锣击鼓,分两势划棹旋转,而远远排列成行;再以小彩旗引之,龙舟并进者二;又以旗招之,其龙舟远列成行,而先进者得捷取标赏,声诺而退,余者以钱酒支犒也。


《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对这一盛况也有生动的描述:

 

龙舟十余,彩旗迭鼓,交舞曼衍,粲如织锦。内有曾经宣唤者,则锦衣花帽,以自别于众。京尹为立赏格,竞渡争标。内珰贵客,赏犒无算。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

 

从上述两书中所说的“游人来往如蚁”,“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不难想见龙舟争标受欢迎之程度。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内容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23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2025-01-23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