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中国考古学泰斗严文明去世,他…
郑嘉励全新力作《考古四记:田…
 
特别关注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三百文买一枝花?
艺林文韵
 
说•杭州 | 一百年前的湖上新诗
来源:杭州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9-19

一次,同朋友讨论五四时期的新诗,聊到了王统照,遂翻出了珍藏已久的他的首部诗集《童心》。我手中的这本《童心》是浙江文艺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的“中国新诗经典”丛书中的一本。王统照是新文学诗坛的第一代诗人,他的诗集《童心》出版于1925年,收录了他于1919年至1924年所作新诗166首。阅读中,意外看到了两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一首是《夜泛平湖秋月》,一首是《游西湖泊舟于丁家山下》。两首诗都没有标明写作日期,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人与西湖的相遇应该在夏日荷花盛开的时候。

为了弄清楚王统照与西湖的那次邂逅,我遍寻旧报刊,最后在1922年12月11日出版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上找到了这两首诗,作者署名“剑三”——这是王统照的“字”。1922年7月,王统照从中国大学英国文学系毕业。所以,我推测,王统照一毕业就选择了一路南行。他应该先到了上海,拜访了《文学旬刊》编辑部,因为《文学旬刊》是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而王统照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这次探访,应该也是一次取经,1923年6月在北京创刊的另一本《文学旬刊》的主编之一正是王统照。走过摩登上海,当时的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游一游苏杭,王统照应该就是在荷花最盛的时候来到了西湖边。

微信图片_20230919101107.png

是夜,王统照独自一人,来到平湖秋月,乘舟往湖上去。月色微茫,湖山入镜,湖畔的人声和堤上的树影相映成趣,而诗人却在此中感受到了孤寂。不过,这孤寂迅速溶解成了一种“精神的悠往”,诗人说:“但有月光送我归去,只此片刻的眷恋,已引诱我的幽思到渺冥中无限的深处。”时年25岁的王统照在新诗的创作中表现出了一种风格化的沉稳,这是他的天赋使然,也是他的勤奋造就,仔细品读,还能在其中感受到一种奇妙的精神之美,一种名为“泰戈尔的影响”。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王统照的好友瞿菊农曾经说过:“中国文学家中,最受泰戈尔影响的有两人,一位是冰心,另一位是王统照。”王统照本人对此颇为赞同。新文学运动让民众感受到了世界文学的魅力,像王统照这样既接受过旧学传统滋养又受过正统英文教育的人,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并在实践中创造具有新的样式和现代意识的作品。对泰戈尔,王统照充满了景仰,他写过《泰戈尔的人格观》《泰戈尔的思想与其诗歌的表象》等理论文章,译介过泰戈尔的作品,对泰戈尔的思想有精准且独到的理解,他的早期创作中有许多泰戈尔的影子。泰戈尔信奉“爱的哲学”,他让古印度之光与西方文明之魄完美相融,他的每一行诗“都有他对人生的真实了解”,那些平平无奇或惊艳无比的风景、转瞬即逝的情绪、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以及无处不在又无迹可寻的真理,在他的诗中,皆是“众生平等”。这种“平等”让诗歌充满了理性和智慧,王统照的诗也延续了这种“平等”。

翳翳修竹,风微荡之。

灼灼莲花,方堤绕之。

竹篱内有棵小的红树,

可惜我不知它的名字。

轻风鼓起布篷的帆腹,

舟行愈快,舟子愈用力,

我在水上,撷得一枝菱花,先晒在舟中,

以备归时好慰我的寂寞。

诗中所有的意象仿佛都在讲述着同一份心境,这些意象站在一起,步入了一个梦幻山水般的哲理之境,“爱”与“美”呼之欲出,王统照的这一次丁家山夜游为沉醉在古典美之中的西湖加上了时髦的注脚。西湖仿佛开始领受文学与艺术的使命,回应着新诗运动的号召。

微信图片_20230919101110.png

两年后,也就是1924年,暮春时节,王统照又来到了西湖之滨。这一次,他是作为泰戈尔访华的陪同人员。见到泰戈尔,王统照诚惶诚恐,而另一位陪同兼翻译徐志摩则显得与泰翁亲昵得很,这不禁让人感慨,性格对人生的影响。杭州之行是徐志摩的主意,他本想请泰戈尔一行“雅慕湖山风景”,不想,泰翁名气太大,一到城站就被官方和学界簇拥着——这些情景被当时的媒体详细记录。王统照在自己任主编的北京《晨报》副刊《文学旬刊》1924年5月8日那一期上留下一文《余痕》,记录了当时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当然,其中更多的是他的心绪和体验。这一次湖畔之行,王统照在情感上更加亲近了泰戈尔,他也在空无一人的夜西湖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慰藉。不过,这一次,王统照没有留下诗句。许是陪同工作特别累人,连随时记录成瘾的徐志摩都没有为那几天写下只言片语。

在西湖边,激情赋诗一首的是泰戈尔。诗歌很短,却强而有力:

山站在那儿,

高入云中,

水在他的脚下,

随风波荡,

好像请求他似的,

但是他高傲的不动。

短诗原文已成谜,所幸,翻译后的文字留了下来。因此,为这首诗增添魅力的还有译者的功劳,译者正是才华横溢的徐志摩。

如果说王统照的那两首诗是人类与西湖的对话,那么泰戈尔的这首诗就是人类在自然面前的一种反思。湖山依旧,自然在与诗人的对视中产生的精神力量常常让诗人喟叹自己的渺小和浅薄。不然,王统照不会独自面对漆黑的湖面,发出“我们胸中的宇宙太小了”的感慨;泰戈尔也不会余兴未了地游了又游,甚至想要在湖畔置业,寻一次真正寂静的对视。

百年过去了,湖上风雅犹存,只有人不在,而新诗依然是新的,诗歌传达的精神、迸发的力量也始终如新。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上泗山歌 2024-04-19
德寿岁时 | 今日花朝,请收下这份临安赏花图 2024-03-27
吴山明笔下的黄宾虹像 2024-03-25
游记文学里的杭州 2024-03-21
清代才女林以宁的西湖情缘 2024-03-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