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学术前沿 | 桑兵《新文化运…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著名历史学家、原中国史学会会…
沉痛悼念金普森同志
 
特别关注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
淳安“四石”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特别关注
 
明朝“富二代”在杭州
来源:《西湖无日不入梦——张岱的杭州情结》  作者:张志云  日期:2022-07-27

张岱(1597—1689),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农历八月二十五日卯时,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城内一个显贵的官宦家庭。

微信图片_20220727100113.jpg

张岱的祖先曾在蜀地绵竹居住,绵竹在唐代是剑南道的属县,所以我们现在常看到张岱在他的作品中署名“蜀人张岱”“古剑张岱”或者“剑南张岱”。张岱祖先中很有名气的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张浚。张浚的四世孙中有一位叫张远遒,他在南宋度宗咸淳年间担任绍兴知府,退休之后便定居在山阴县城,死后也安葬在这里。此后,他的后代也都居住在山阴。因此,张远遒是张岱家族从蜀地迁徙到山阴的始祖。


张岱的高祖父张天复是张远遒的第十一世孙,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云南按察司副使的官职。曾祖父张元忭是隆庆五年(1571)的科考状元,在翰林院任职。祖父张汝霖和叔祖父张汝懋先后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和万历四十一年(1613)考中进士,张汝霖担任过江西布政司参议一职,张汝懋则做过大理寺右丞。然而,张岱家族的显赫从他的父辈开始发生转折。父亲张耀芳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不中,最后只在山东兖州鲁宪王朱寿鋐王府担任长史这一幕僚性质的官职。张岱外祖父陶允嘉为万历二十八年(1600)副榜贡生,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外祖母为马氏,母亲陶氏为陶允嘉长女,张岱有三个舅舅,其中二舅陶崇道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陶家和张家一样,在山阴也是大族。张岱还有三个同胞弟弟,分别叫张平子、张登子和张岷。


张岱小时候身体不好,患有“痰疾”,寄养在外祖父陶允嘉家里,外祖母马太夫人悉心照料他长达10年之久。张岱外曾祖父在两广为官,家中收藏大量中药材生牛黄丸,张岱小时候常年服用此中药,病疾得以痊愈。张岱自幼聪慧过人,6岁便能即兴作对。有一次二舅陶崇道指着壁上一幅画,出上联“画里仙桃摘不下”,张岱回答“笔中花朵梦将来”。二舅把他比作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因为江淹6岁就能作诗。


张岱家族很是富足,从祖父张汝霖开始就在杭州涌金门外的西湖边建造私家园林别墅,取名寄园,后来张岱父亲又对其进行了修缮。张岱幼时常跟随祖父张汝霖到杭州去会见世交好友。其中有住在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奔云石的黄汝亨,还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陈继儒。


张岱小时候还常和母亲去杭州佛寺游玩,有时候去高丽寺烧香,有时候去灵芝寺观赏牡丹。


张岱青少年时代,家庭还是非常殷实,其前半生是在繁华、享乐中度过的。张岱家族在绍兴、杭州有多处园林别墅,祖父张汝霖和弟弟张平子一共蓄养了5个戏班子和很多能歌善舞的女艺人,父亲张耀芳还建造了巨型楼船,为了庆祝楼船建成,专门搭台演戏。张岱在他的一首诗《舂米》中这样写道:

余生钟鼎家,向不知稼穑。米在囷廪中,百口丛我食。婢仆数十人,殷勤伺我侧。举案进饔飱,庖人望颜色。喜则各欣然,怒则长戚戚。


可见张岱年轻时家中奴仆成群,他们都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张岱,都看着张岱的脸色行事。可以说,张岱年轻时过着养尊处优、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张岱年轻时候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我们从他生前给自己写的墓志铭中可以了解一二: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可以看出,张岱年轻时候喜欢繁华的生活场景,喜欢精致别墅,喜欢美女美少年,对美食茶艺、骏马花鸟、戏曲艺术、音乐演奏、文物收藏、读书作诗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张岱12岁,居家读书,经常跟随祖父往来于绍兴与杭州。张岱喜欢阅读小说《忠义水浒传》,并为宋江的忠义行为所感动。3年后,张岱祖母去世。张岱时常跟着祖父读书。16岁那年,张岱写了一篇散文《南镇祈梦疏》,人们看了之后都称赞他是神童。


张岱20岁那年,向绍兴著名琴师王侣鹅学习吉琴。他与一起学琴的范与兰、尹尔韬等人成立了一个名为“丝社”的社团,规定社团成员每个月聚会三次。范与兰和尹尔韬后来都成了明末著名的古琴家。这一年,张岱与刘世谷的第二个女儿结婚,刘世谷的父亲刘毅是一位官员,先后任刑部主事、广西布政使等官职。


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明朝天启四年(1624),张岱在他28岁时,还与好朋友赵介臣、陈章侯、颜叙伯、卓珂月、胞弟张平子等人,来到杭州西湖的岣嵝山房读书。岣嵝山房环境幽雅,这里有山、有溪水,附近还有寺院。


明朝天启五年(1625)三月,张岱祖父患病去世。张岱刚好去了杭州,回到绍兴时,发现他们祖上三代积累的3万多卷藏书竟然被叔叔们和家里的门客、工匠、奴仆等人胡乱拿走,这让他感到非常痛心。


天启六年(1626),祖父好友黄汝亨去世。这一年张岱又来到杭州,重游了当年黄汝亨读书学的地方。他看见那里的亭台坍塌破损,黄汝亨就安葬在堂屋,想起他幼年时跟随祖父拜访黄汝亨的场景,不禁哀伤思念。张岱看到那里的奇石颜色黝黑,散发着光泽,非常喜欢。他对身旁的游客说,他愿意在那里租赁一间,用石头把门垒起来,哪怕住上十年也不愿离开。游客回答说只怕有盗贼。张岱则说,普通百姓盖着粗布被子,身边不过带着吃的粮食和几本破书而已,盗贼也要讲他们的偷盗规矩呀。


明朝崇祯五年(1632),明末著名学者黄道周罢官之后,南下返回福建漳州故乡。途中经过浙江,应浙江学子的请求,黄道周在余杭大涤山建书院讲学。张岱得知后,便主动来到杭州上门求教,把黄道周视为“史学知己”。


这一年的十二月,张岱住在西湖寄园。当时杭州下了三天大雪。张岱在晚上八点钟左右的时候划着小船到西湖的湖心亭去看雪。到了湖心亭,张岱竟然碰到两位来自金陵的客人,他们邀请张岱一起喝酒赏景。


明末富商汪然明为了一年四季都能尽情享受西湖美景,别出心裁地建造了一艘游舫,游弋于湖面上,优哉游哉,自由自在。名士陈继儒为其取名“不系园”。“不系园”长六丈二尺,一丈多,舱内设壁橱、炊室,有内、外室,各类设施一应俱全。主人常常于此邀集名士高僧,让家乐女班通宵达旦地唱曲演奏。明朝崇祯七年(1634)十月,张岱和唱戏女艺人朱楚生一起游杭州西湖,登“不系园”,打算去欣商深秋红叶。那一天正好碰到戏曲演员彭天锡、画家陈章侯等人,大家一起串演本腔戏。


张岱读书努力,很有才学。然而明崇祯八年(1635)七月,39岁的张岱参加岁考,因为答卷不合规矩被考官判为五等而未能通过,也失去了参加第二年的乡试资格。张岱内心非常失落。他的好朋友祁彪佳不仅写信安慰他,而且前后三次为他向宁波府推官李清写信请求通融,但是没有起到效果。多年科举考试的失利,让张岱心灰意冷。最终他决意放弃功名,专心于自己爱好的交游与著述。


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十三日,张岱、好友陈章侯、张岱的四叔祖南华老人张汝懋在西湖边一同饮酒。这天晚上,张岱与陈章侯在西湖上还邂逅了一段艳遇。


明崇祯十四年(1641),杭州城发生严重饥荒,很多老百姓都饿死。这年夏天,张岱住在杭州西湖。他看到有饿死者的遗体从杭州城被抬出,人扛车拉,一个接着一个,场景实在凄惨。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于景山自缢身亡。四月下旬,明将领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王朝。在江南的明朝官僚于五月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弘光政权。这年三月,张岱的叔父张联芳在淮安做官时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张岱和堂弟张萼急忙赶到淮安为叔叔奔丧。料理完叔叔的丧事后,张岱遇到著名书画家王铎,他们一同乘舟到杭州,并在舟中探讨书画。看到张岱身边携带另一位著名画家蓝瑛创作的仿米芾父子的山水图,画得重峦叠嶂,王铎竟然取出快刀,把这幅画的上半截裁掉,替换成淡淡的远山背景。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南下,俘获逃到芜湖的弘光帝,弘光政权灭亡。闰六月,清军攻陷杭州城。张岱的同乡好友祁彪佳拒绝清朝的招降,在绍兴住宅寓园内一水池中自沉殉国,年仅44岁。祁彪佳自杀前写好了遗书《绝命词》。张岱得知后非常悲痛,写下《和祁世培绝命词》,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深担忧和隐居山野的愿望。为了拯救明王朝,明兵部尚书张国维等人于这一年七月,拥立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由于张岱父亲曾经担任过朱以海的伯父鲁宪王朱寿鋐的右长史,朱以海亲临张家,张岱安排盛宴接驾,并被授予兵部职方主事的官职。原弘光朝大学士马士英打算上表清朝投降,张岱上书鲁王,请求杀马士英以谢天下。张岱带领数百人追杀马士英,遭到原明朝总兵方国安的阻扰而失败。寄托在南明小朝廷的希望破灭之后,张岱隐居于绍兴嵊县山中。


顺治三年(1646)六月,鲁王监国政权瓦解,张岱极度痛苦,曾多次想以身殉国,但考虑到他一直想撰写一部明史《石匮书》的愿望尚未完成,故决定隐居山野,潜心著述。张岱因避难居无定所,先后隐居于嵊县西白山中、山阴县西南越王峥、山阴县项王里。顺治六年(1649)九月,时局初定,张岱返回绍兴。因故居废毁,故租居于卧龙山(俗称龙山)脚下的快园。张岱在快园生活了24年,直到康熙十三年(1674),张岱将快园留给儿孙居住,自己又移居项里村,直到终老。晚年的张岱生活非常艰难,为了生计不得不亲自舂米担粪,而且他在晚年勤于著述,《石匮书》《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四书遇》《快园道古》等著作均完成于此时。其中,由于缺少崇祯朝的相关资料,张岱的《石匮书》只写到明熹宗一朝就中止了,他希望将来能有时机找到崇祯朝的资料后,再去续写《石匮书》。

微信图片_20220727100118.png

△张岱手稿本《琅嬛文集》书影


明亡之后,张岱又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及顺治十四年(1657)两度来到西湖。顺治十一年,张岱至西湖,偶过柳洲亭,看到瓦砾遍地、野草丛生,感慨悲伤。顺治十三年(1656)十二月,浙江提学谷应泰在杭州撰修《明史纪事本末》,他仰慕张岱的名声,邀请张岱共同修撰。张岱考虑再三,为了撰写崇祯朝的历史,他答应了谷应泰的邀请。顺治十四年,张岱来到杭州,将自己写好的《石匮书》书稿提供给谷应泰参考,并参与编修了《明史纪事本末》部分内容。同时,张岱利用谷应泰所搜集的崇祯朝邸报等材料,撰写《石匮书后集》。直到这年年底,张岱完成数十余卷,致书友人周戡伯,嘱托其帮忙校对书稿。这一年,张岱在杭州再次去了祖父好友黄汝亨当年讲学处,看到围墙倒塌,瓦砾遍布,已成一片废墟。另外,张岱还抽空去灵隐寺看望他的族弟具德和尚,夜晚还去了灵隐寺附近的冷泉亭。由于灵隐寺在崇祯十三年(1640)被毁,具德和尚决意筹款重修。张岱这次到灵隐寺时,大殿尚未起工。直到3年后(顺治十七年,即1660)大殿才竣工,张岱作《寿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诗以示庆贺。

微信图片_20220727100121.png

△《绍兴府志》所载《张岱传》

清康熙四年(1665),69岁的张岱效仿东晋诗人陶渊明,写下《自为墓志铭》,并且在项王里鸡头山为自己营造墓穴。康熙十年(1671),张岱撰写的《西湖梦寻》一书完稿。这年的七月十六日,张岱为这部书稿作序。康熙十九年(1680),84岁高龄的张岱完成了《琯朗乞巧录》一书。次年,张岱依然在补写《石匮书后集》。康熙二十八年(1689),93岁的张岱辞世于晚年居住的项里村。

(作者系上饶师范学院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






相关内容
讲堂预告 | 漫谈马可波罗与杭州 2024-11-20
《坤舆万国全图》与明人的世界观念 2024-11-19
淳安“四石” 2024-11-18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