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艺林文韵
 
区县社科 | 品读桐江名人:汤显祖与桐庐
来源:杭州社科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1-02

微信图片_20221102101945.jpg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所居名玉茗堂。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县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愤而弃官归里,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代表作有《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等,被合称为“临川四梦”。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汤显祖,由于正直,由于孤傲,由于不善逢迎,仕途上只是做了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浙江遂昌知县。但人们总不能忘怀的是他的铮铮傲骨、为国家利益敢于直谏,为百姓福祉勤政廉政、高尚脱俗的品格和他杰出的文学才华。汤显祖任遂昌令五年,其间他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疾苦,修建尊经阁、启明楼,并为书院置备田产。据说汤显祖在任时广施仁政,允许犯人在春节时与家人团聚,受到百姓爱戴,以至于他离开遂昌十多年之后,还不时有百姓到临川来向他问候致意。汤显祖与桐庐的交集,源于他与朋友的关系。他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特地从遂昌任上来桐庐、分水,拜访他的师友潘仲春,秉烛游瑶琳仙洞。桃溪畔也就留下了他深情的足迹和那永久弥香的诗韵。现存汤显祖一首诗记录了他来桐庐、分水的经过,诗名《分水县访桃溪潘公仲春,出桐庐,秉烛游仙洞,香袭人衣,十余里不绝》:

分水悬帆就索居,沾巾信宿下桐庐。

青山晚眺桃溪远,红树秋灯草阁虚。

仙洞半空行炬蜡,生香何处满簮裾。

开舟更下神灵雨,烟雾霏霏总袭予。

原来他是专程来桐庐、分水拜访师友潘仲春。潘仲春,字正和,嘉靖二十八年(1549)岁贡。父潘访卒,同兄孟春、弟应春于父亲墓旁筑庐守孝三年。此事感动官绅乡民,分水知县吴希孟为此作《潘氏三孝子传》。潘仲春早年以明经(贡生别称)官抚州府学教授,署临川、金溪二县,屡摄县事,有循良声。潘仲春在汤显祖家乡江西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为官时,非常赏识汤显祖的才华与品行,对他特别喜爱和极力拔举,对汤显祖有授业之恩。汤显祖后来果以其正直的品性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潘仲春亦成为相马识人之伯乐为士林称颂。

潘仲春家住在分水县与桐庐县交界之处桃源溪旁潘家村(今瑶琳镇潘联村)。桃源溪,即今瑶琳镇桃源村,发源于钟山静林寺、洪武山一带,绵延10多公里,汇入分水江,今潘家、桃源溪地名具在。时在金秋,汤显祖乘舟而来,仅带随从一人。一路上观赏沿途景色,不舍昼夜的分水江汩汩东流,分水江的两岸景色,可以说是一部单凭语言文字无法形容而是由境界酿成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丝丝的空濛之中,活脱脱一幅泼墨山水画,大有“妙处难与君说”的韵味。

其时,潘仲春已致仕在家,过着“闭户读书,卷羞留月”的隐士生活。当汤显祖一路问讯找到潘家时,可以想象,潘仲春一定是出乎意料,喜出望外。桃溪畔的潘家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但又是一个充满野趣的地方。我们不妨想象:在一片乱石金滩的小埠头下了船,砂石滩上芦苇丛生,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曳着浅红夹白的芦花,无人的野渡顾自橫斜。远道而来的汤显祖穿小径,过阡陌,来到潘家草堂小楼。酒逢知己千杯少,师友相逢兴更浓。他们谈别后的境遇,谈宦途、谈诗文、谈人生,直至夜深。第二天,潘仲春携汤显祖游桃溪,还游览了潘家村附近的瑶琳洞。从诗中,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他此行的情景:

时近傍晚,帆船缓缓地靠近潘家村。青山晚眺,桃溪渐渐远去,沿途枫树、桕树上的枝叶渐被秋风染红,农家草舍窗户里透出闪烁着暗淡明灭的灯光。拜访结束,当要离开故友时,空中飘落起秋雨,天也渐渐暗淡下来,烟雾霏霏,汤显祖还高兴地称它为神灵之雨,似乎也在挽留汤显祖的归舟……

一个连几位宰相(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几多权臣三番五次请都请不动的汤显祖,这次他却不怕路远,不请自来桐庐、分水,访师友、游仙洞,这是什么原因?可见汤显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体现了他对潘仲春授业栽培的感恩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瑶琳仙洞浓厚的游兴。这一次出访,也留下了一代戏曲大师与桐庐结缘的一段佳话。

(本文主要参考王顺庆先生《汤显祖的桐庐之行》,在此向王顺庆先生表示感谢致敬。)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佳作欣赏 | 《踏歌图》中的年丰人乐 2024-12-20
《走近西湖》论文集|丁云川:“慕侠亭”上镌刻的楹联文字 2024-12-16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2024-12-04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