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自涌金门至钱塘门,沿城五里,洲堤遍插垂柳。 ——《西湖新志》 千古沧桑风云变,花自飘零水自流。大宋,在历史长河中,三百年国祚只不过昙花一现,但它的遗韵,却跨越千载、传承至今。于诗于词于地,无处不浮动着诗画一般的光影。大宋的主要记忆,并不是在“黄埃散漫风萧索”的塞北,而是在“杏花春雨黄梅时节”的江南。本期社科三分钟来到了翠柳青青、芳草茸茸的柳营路。 柳营路,南起开元路西端,北到南山路北,长288米,至于名字由来则要从南宋说起。 南宋时期,从涌金门到钱塘门,五里路长,沿着湖边遍植垂柳,所以有个好听的名字——柳洲。清代,这里是清兵军营——旗营,民国时拆营筑路,便从“柳洲”和“旗营”各取一字拼成路名,故名柳营路,又名柳莺路。 南山路柳营路口,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影婆娑。投光灯打在黄楼建筑外立面上,塔楼凹凸有致,更显欧陆风格,而这座黄楼,是中国最早建立之一的中西医联合医院。 日寇占领杭州期间,柳营路口这座三三医院的楼房曾被日寇强占,办起一家日本医院——松田医院。抗战胜利后,物是人非,黄楼早已易手他人。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黄楼作为民国资产收归公有,曾经做过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处和市府机关幼儿园,再后来又成为市府机关宿舍。 黄楼本来就是“救民疾苦”的祥瑞之地,因此才聚合了一群分属不同时代的杏林高手和仁心仁术的现代西医。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之中,悬壶济世与妙手回春,就是报效国家和社会的最好方式之一。 黄楼屋顶有一只空灵飘渺的仙鹤单脚独立,这是一座有故事有记忆的楼宇。哪怕是跨越百年,宋代作为传统医学大发展的时期,它们在黄楼都能和谐融汇,一起诉说着不同时代的委婉心曲,而柳营路透析出生命的本真,塑造了一路丰盈,尘封着古老的文化和美好的愿望。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