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禹杭履迹
 
杭州西北方这座千年雄关,正是梁山好汉喋血悲歌之地
来源:杭州文史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12-15

《水浒传》里的真实与虚幻

《水浒传》最后征方腊的故事中,有许多让梁山好汉损失惨重的场景,特别是乌龙岭、独松关,而且这两处都是真实存在的地名,前者在建德梅城,后者在安吉、余杭交界处,且在历史上知名度更高。书中对独松关是这样描述的:“卢先锋自从去取独松关,那关两边,都是高山,只中间一条路。山上盖着关所,关边有一棵大树,可高数十丈,望得诸处皆见。下面尽是丛丛杂杂松树……收入得董平、张清、周通三人尸骸,葬于关上。”

微信图片_20221215100455.png

这段记述,大体符合真实情况。独松关位于今天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是临安(今浙江杭州)的西北关隘。南接杭州余杭区,北距安吉县城9公里。独松关东西有高山幽涧,南北有峡谷相通,与位于余杭境内的幽岭关、百丈关合称“独松三关”,是古代杭州西北的主要屏障、杭州经广德通建康(南京)的咽喉要道。相传独松关因关旁原有一棵千年古松而得名。由此又有了“独松冬秀”这一景致,古时是鄣南(安吉)八景之一。明代诗人凌说《独松冬秀》诗云:“撞破关门山势开,树头云起唤龙来。擎天老干高千丈,傲雪贞标压众材。”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水浒传》中,独松关是方腊起义军所占据的杭州城屏障,而在真实的历史中,独松关是南宋末年临安城对抗蒙元的最后屏障:其关后是高峻的独松岭,岭上满是苍松翠竹。两条从独松岭上前伸出来的山脉,如同两条巨人的臂膊,将独松关抱在其中。关墙全由大石砌成。据清人编的《安吉县志》上说:关墙之上原有箭楼,关内有兵营6间。关墙长约60米,厚10米。关墙横跨湍急的独松涧,衔联左右两条高峻的山脉。沿山涧右侧是一条陡峭的羊肠小道,直通关门。关门如洞,深十米,高约三米,宽不足一米,只能容一人通过。洞顶中部开有两米长、一米宽的天窗。此天窗极有创意,平时可给关洞内透光,战时敌人进入关洞内,守兵可从头顶上袭击之,使敌人无处躲避,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南宋德祐元年(1275),随着襄阳失守、中原屏障丧失,元军进而大举南下。而此时的南宋,随着元军逐渐逼近,平坦的江南平原上可倚仗的地理天险已然很少,在临安外围,最重要的就是独松关了。为此,宋军集结了十多万勤王之师,以独松关为核心建立了“首都防卫圈”。独松关防务,交给了浙西安抚司参议张濡。

南宋独松关防务,早在建炎年间就已有筹划。建炎年间(1127~1130),为阻金兵南下,宋军独松岭垒石为关。关南 5公里的百丈关、幽岭关互为犄角。建炎三年(1129),金朝大将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没有宋军防守,对他的部下说:“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关,吾岂得渡哉?”

伏击的是什么人?

而此刻南宋朝廷之所以选择张濡来担当这一重任,很大程度上与其曾祖父——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为“中兴四将”的南宋开国元勋张俊关系密切。

张俊崭露头角的年代,也就是南宋刚开始经营独松关防务的年代,那时高宗和张俊君臣所要面对的形势,比此刻更为糟糕:南下的金军,不仅突破了长江防线,南宋方面连临安都保不住,幸有张俊在明州掩护宋高宗赵构成功撤退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市),才保住了东南半壁。因此,张俊的明州之役,被南宋朝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首。此刻,那些对于张濡寄予希望的人,是想让他重显其曾祖雄风。而张濡也没有令大家失望,很快成功伏击了元帝国一支前锋部队,重伤并俘虏了元朝大臣廉希贤。

然而,张濡的这场伏击,并没有给南宋带来好运。相反,风雨飘摇的南宋因此加速了崩塌:因为这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战役胜利,他所伏击的并不是什么敌方先头部队,而是前来和谈的元帝国廉希贤使团。

此前,在元中统元年(1260),元帝国翰林侍读学士郝经奉诏出使南宋,被南宋宰相贾似道拘于真州(江苏仪征)16年。而这次武装伏击,显然是比郝经被拘押更严重的外交事件。愤怒的元军统帅伯颜,当即下令停止与南宋小朝廷的谈判,率军全力南下。张濡率军出关野战,结果被元军击溃四散。张濡突围南逃,也被元军追击擒获。于是元军占领了独松关。1276年,元军入临安,元世祖下诏将张濡凌迟处死。

战事不绝
南宋之后,独松关仍然战事不绝。清咸丰十年(1860),清军进攻天京(今江苏南京),太平天国形势危急,临危受命的洪仁玕召李秀成回天京,研究作战计划。经过三次反复讨论,太平天国决策层确定了避免正面碰撞、“围魏救赵”之策:“必向湖、杭虚处力攻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反旌自救,必获捷报也。”(据《洪仁玕自述》)

微信图片_20221215100507.png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此方案是唯一有可能取胜而解天京之围的策略。因为清军江南大营除围困天京外,更兼有保卫苏、杭财源的使命;且江南大营本身每月所需的军费,也全靠江浙两省供给,苏、杭一失,江南大营必然无法持续。大计已定,由李秀成主持执行,英王陈玉成在皖北地区实施战略佯动,以掩护李的作战行动。据《李秀成自述》一文所述,1860年1月底,李秀成离开天京到芜湖召集队伍。2月中旬,李带兵自芜湖动身,仅仅四十天时间便机动一千余里,攻破了杭州城,行动极为迅速。李秀成率军南下之时,江南大营主帅和春生怕浙江有变,急遣总兵张玉良领数万大军沿着宁杭官道浩浩荡荡地朝杭城开来。但等他们到达时,发现杭州已是一座空城——原来,城破之后,李秀成探知和春已经中计,便于破城五天后,亦即3月24日,主动退出杭州,经独松关原路兼程北上,回救天京。等清军醒悟过来掉头北上,为时已晚,十余万各部太平军,已构成了对江南大营的环形包围圈。五月六日,太平军第二次大破江南大营,危亡之中的天国政局方才躲过了一劫。
对于这一由青年将领李秀成实施的,通过长途奔袭,终收“围魏救赵”之奇功的战役,后代史家评价不凡,认为是“太平天国战史上‘谋定后战’的成功战例,是为得意之笔。”
最后的独松关
太平天国战事百多年后的今天,独松关已没有了昔日的雄关气势。关上古松早已不在,箭楼更难觅其踪影,连石砌的关墙也已在修独松岭公路时被拆除了一半,关内兵营遗址则被辟成了堆放竹木的场地。幸而关门还在,后人补刻的“独松关”三字还依稀可见。岭下正在修建水库,水库建成后,这条古时浙西北地区南通杭州的交通要道将从此断绝,这座“中华名关”将更加沉寂。只有了解历史或熟读《水浒传》的游人,登上断关残墙,当山风掠过独松关时,听着竹浪的呼啸,松涛的轰鸣,才会联想到,此地曾是鼓角争鸣的古战场,依稀能想见独松关昔日的雄姿。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史话杭州·追寻历史:杭州古城门之艮山门 2024-10-17
西湖风俗|重阳登高与赏菊 2024-10-16
湘音汇|贺知章遒劲而温润的书法艺术 2024-10-11
日卖三四万个煎饺!杭州鼓楼老街,除了那抹香气,还有更硬核的… 2024-10-08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