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禹杭履迹
 
司马一民 | 苏东坡在杭州哪里过端午节?
来源:你我看世界微信公众号  作者:司马一民  日期:2023-06-21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苏东坡再到杭州为官,这回做的官是知州。端午节时,苏东坡与朋友在杭州十三间楼游赏,顺便写了一首词描写他们游赏的情景,当然也有东坡先生的联想和感受。

《南歌子·杭州端午》(一作《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

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

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十三楼,宋代杭州的一处名胜。竹西,即竹西亭,唐代扬州的名胜,《舆地纪胜》:“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菰黍,裹棕子的菰叶,这里指粽子。昌歜,把菖蒲嫩茎切碎洒点儿盐上去吃。琼彝、玉舟,玉制的酒器。这首词的大意为:青山如同歌女的眉毛那样,清澈的碧波就像醉酒人游离的眼光。游人都喜欢去十三楼赏玩,不再羡慕古扬州那个笙歌悠扬的竹西亭。吃着粽子和昌歜,喝着从玉壶里倒出来的美酒。是谁唱起了水调歌头?歌声环绕青山似乎要飞去,晚霞急忙过去将它留住。这首词,通过写物,点出了时令端午;写景不刻意,又有湖光山色之美;写人很随意,又含宴饮之乐;尤其是把景与人融合起来写,有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欣赏完了这首词,有两点值得再探究一下:第一,十三楼在哪里?第二,宋代杭州人怎样过端午?我们先来说说“十三楼”。

微信图片_20230621110632.jpg

南宋周淙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撰写的《乾道临安志》卷二有这样的记载:“楼·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废。”

微信图片_20230621110637.jpg

南宋施谔

南宋施谔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撰写的《淳祐临安志》卷第六也有记载:“楼观: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今为相严院,在大佛头缆船石山后。”卷第九:“诸石:秦王缆船石,在钱塘门外,昔秦始皇东游泛海,舣舟于此。陆羽《武林山记》云:‘自钱塘门至秦王缆船石,俗呼西石头。’北关僧思净,刻大石佛于此。旧传西湖本通海,东至沙河塘,向南一岸皆大江也。故始皇缆舟于此。”南宋周密(1232-1298)撰写的《武林旧事》卷五·湖山胜概,同样有类似的记载:“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东坡守杭日,每治事于此。有冠胜轩、雨亦奇轩。大石佛院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或云:‘下通海眼’。”。梳理这三则记载可以得出这样一些信息:一是苏东坡词中的“十三楼”即“十三间楼”,省略一个“间”字可能是为了符合《南歌子》的句式。二是“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经常去十三间楼。“治事”两个字有点费解,是否可以把“治事”理解为处理公务?而且还“多”(经常)?莫非东坡先生习惯在风景宜人处处理公务?如此潇洒,很有可能。苏东坡弟子秦观有一首诗《东坡守杭》,似乎就记叙了苏东坡处理公务的情形:《东坡守杭》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所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欲将公事湖中了”说的就是在西湖风景区内或船上或亭中,苏东坡轻轻松松就处理完了公务。以此推断,苏东坡经常在十三间楼处理公务,完全有可能。在哪里办公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公务处理好。

微信图片_20230621110641.jpg


三是“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即十三间楼离钱塘门不远。具体位置在哪里?“十三间楼相严院旧名‘十三间楼石佛院’……大石佛院旧传为秦始皇缆船石。俗名‘西石头’。宣和中,僧思净就石镌成大佛半身。或云:‘下通海眼’。”可知十三间楼在大石佛院内。“秦始皇缆船石”,即宝石山的“秦皇系缆石”。“大石佛院”即大佛禅寺,俗称大石佛院,以有大石佛而闻名,在宝石山南麓。后周显德三年(956),吴越国王钱弘俶始建此寺,时称妙行寺。宋宣和元年(1119)寺毁。苏东坡在杭州写这首《南歌子》时,十三间楼应当还在妙行寺内或者附近。据传宋时有位姓喻的小孩子,游览西湖时见到“秦皇缆船石”,便立誓要刻石成佛。长大后便在妙行寺出家,法名思净。他年复一年在寺旁缆船石上凿石,宋宣和六年(1124),缆船石被刻成高达5米的大佛半身像。此时距苏东坡离世已经23年。不久思净无疾而化。元至元年间(1335-1340),寺殿被焚。明永乐年间(1403-1424),志琳法师重建寺院,明成祖赐寺额为“大佛禅寺”。清咸丰年间(1851-1861)寺毁,僧海萍重建。光绪年间(1875-1908),僧醒彻在石佛西建弥勒佛殿,并在大悲阁遗址建祖堂、僧房。

今年,十三间楼的牌子终于挂出来了。

微信图片_20230621110645.jpg

由杭州北山街27号上几十级石阶向右下侧探望,在长满古树、枯藤、灌木、荒草的石谷中,有块巨石矗立其间,这就是当年的“秦皇系缆石”,又称大佛头。上山绕到屋后,可见“杭州市级文保单位”的石碑。现有部分古建筑并有乾隆御诗碑等镶嵌在墙壁上。

这些都是后话了。

四是十三间楼不是单独一座楼,是个景区,里面“有冠胜轩、雨亦奇轩”等景点,很可能还有其它景点,所以才会“游人都上十三楼”,在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这里游客众多。

五是“废”。指的是南宋时,十三间楼这个景区已废弃或不存在了。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说说宋代杭州人怎样过端午。

《武林旧事》卷三·端午的记载以宫廷官宦为主:

先期学士院供帖子,如春日禁中排当,例用朔日,谓之“端一”。或传旧京亦然。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及作糖霜韵果,糖蜜巧粽,极其精巧。又以大金瓶数十,遍插葵、榴、栀子花,环绕殿阁。及分赐后妃诸大珰近侍翠叶、五色葵榴、金丝翠扇、真珠百索、钗符、经筒、香囊、软香龙涎佩带,及紫练、白葛、红蕉之类。

大臣贵邸,均被细葛、香罗、蒲丝、艾朵、彩团、巧粽之赐。而外邸节物,大率效尤焉。巧粽之品不一,至结为楼台舫辂。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道宫法院,多送佩带符篆。而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湖中是日游舫亦盛,盖迤逦炎暑,宴游渐稀故也。俗以是日为马本命,凡御厩邸第上乘,悉用五彩为鬃尾之饰,奇鞯宝辔,充满道途,亦可观玩也。

微信图片_20230621110647.jpg

《梦梁录》卷三·五月的记载以民间侧重:

仲夏一日,禁中赐宰执以下公服罗衫。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内更以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兼之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

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这两则记载告诉我们,在宋代,端午是个重要的节日,期间的活动,既有祭祀的成分,也与驱邪防毒虫侵害有关,还有就是享乐了。

“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禬”,禳禬指古代为消灾除病而举行的祭祀。“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饤果粽。虽贫者亦然。”说明,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菖蒲、艾草作为驱邪防毒的用品被普遍采用。人们还在身上挂香袋、挂驱邪消灾符,“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过节当然还少不了吃,不但吃粽子,而且吃“五色水团、时果”等。

微信图片_20230621110651.jpg

在宋代,端午“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此文内容据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的《苏东坡:前生我已到杭州》,作者:司马一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西湖之谜系列|济公活佛是僧还是神? 2024-12-20
西湖百亭|杨堤景行碑亭 2024-12-19
湘湖轶事|“八龙”韩纬在萧初探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