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武林旧事
 
余杭历史文化 | 南湖风貌⑱:木香弄医家
来源:余杭史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8-14

余杭镇的通济桥东,有一条前邻闹市、后傍苕溪的小弄,弄内至今尚存不少清代建筑,青石台门衬托雕花阁梁,显得古朴、清幽,这就是木香弄。不知是巧合还是天缘,这条以中药木香为名的小弄,曾是余杭医林荟萃之处。六七十年前,深只有百余米的小弄却聚居了医人十余家。倚门相望,比肩而邻,医事几十年不衰,“去木香弄”成了求医问药的代名词。如今古稀老人还能记得当年弄南的南渠河埠头常挤满来自水乡的篷船,山区的患者则用绵桥——一种竹制的座位上有铺垫、可以减震的载具抬来求诊。

对杭州、余杭一带近世名医寻根,可以发现其中不少与木香弄有故里之情。笔者访问了曾在木香弄行医的周一先老先生以及一些当年名医的后代,掌握了一些资料,将木香弄的旧事轶闻作些介绍。

“上下木香弄,十殿阎罗王,一个孟婆娘娘”,这是流传于余杭的俚语,它指的是当年木香弄里十位男郎中和一位女医家。他们是:

叶熙春,杭县良渚人。从师于良渚名医莫尚古,还跟随莫尚古之师、清末浙江四大名医之一姚梦兰。上世纪20年代初于木香弄开业,20年代末去上海行医。声誉遍及沪杭一带,门人中名医迭出。建国后,叶老先生曾为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全国人大代表,十年动乱中惨遭迫害,于1968年去世。

吴彩扬,余杭连具塘人。精于中医儿科,兼长小儿推拿捏脊。民国初年至30年代末于木香弄应诊,因专治小儿,又有“小阎王”之称。后回武康原籍,40年代初故世。其两子均承父业。长子吴金海遗有《验方摘录》一册,另有“吴彩扬授”印,为当年其父督课之物。内容涉及中医内、外、妇、儿诸科,还有部分流传于民间的验方和戒除鸦片的食方。其中一些注有传入地名,对了解民国初年湖州、德清一带民间医学有一定的价值。

单懋卿,余杭闲林埠人,为清末仓前名医葛载初弟子。传说葛氏在清末曾为杭州某将军亲属诊疑难之症,不意误小姐为小妾,按脉断为有孕。将军怒剖女腹,胎儿果存,遂以厚礼谢之。当年仅凭葛氏灯笼就可通过杭州城防宵禁,声誉可知。单懋卿先生从师学业,根基深厚。20年代初来木香弄开业,30年代初去杭行医,抗战初回兰溪原籍,40年代中期病故于兰溪。单老先生精于医术,热心爱国。次子单越抗战时投身革命,新四军北撤时牺牲于陇海线上。杭城甫告解放,市人民政府领导曾在《当代日报》刊登启事,寻找单老先生,以慰问烈士遗属。

姚益华,余杭人,为清末浙北名医金子久弟子,精于中医内科。20年代初于木香弄行医,后去上海。对创立余杭中医学术团体有诸多贡献。

萧守三,杭县双桥人,从师于葛载初之孙葛子治,又曾去上海学医,接受西医知识。20年代中期来木香弄行医,当时就备有西医器械,以中西两法诊疗病人。抗战初期去湖北,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野战医院医官。1943年6月,牺牲于湖北宜昌。

洪梦麟,余杭人,长于中医内科。20年代初于木香弄行医,其生平事迹已佚。

蔡锦斋,余杭人,精于中医外科,亦有西医知识,早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为病人服务。

祝步康,富阳人,以中医外科见长,亦具西医外科知识。20年代中期来木香弄开业,40年代初遭日伪敲诈迫害,死于狱中。

陈洪甫,嘉兴人,长于中医外科,20年代初来木香弄行医。

另外还有一位,不详。

“孟婆娘娘”戴章氏是一位民间女医师,略识文字,以祖传秘方配制药膏,专治疮、疖、痈、肿,有神效。20年代初来木香弄,40年代中期卒于余杭。

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叶熙春、单懋卿等名医先后离开余杭,去上海、杭州行医。另一些医界人士则学成回乡或自外地来余杭,又汇集于木香弄,因而木香弄内盛况不减当年。其中著名的有:

孙宝珊,杭县何母桥人,为名医金子久门人。30年代初来木香弄行医,此后成为余杭著名中医之一。解放后除应诊外还致力于整理中医遗产,培育中医新人。1980年去世。

周一先,余杭镇人。与现时杭州名中医盛循卿、杨少山同为杭城名医杨仰山的弟子。30年代中期于木香弄行医,同时研讨西医技术。50年代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吸虫病,在当时农村简陋的条件下,曾抢救过多例危重病人。1964年冬,周一先先生曾自拟药方,委托胡庆余堂制成药丸,用以治疗一名晚期血吸虫病少女,使其体力恢复,继以梯剂治疗病原,终于使其恢复青春。现在该人已生儿育女,至今仍深感周老之德。

罗仁安,嘉兴人。30年代中期来木香弄应诊,精于中医眼科。

庞英明,湖州善琏人,擅长中医外科。30年代中期来木香弄行医。

范康夫,武康人。早年从师于吴彩扬老先生,吴老夫子去武康后,范留在木香弄行医。

吴梓伯,余杭连具塘人,是吴彩扬老先生之子。少时随吴老先生学业,深得家传。

此外,距木香弄咫尺之间的大夫第,还有针灸医师朱一民自30年代中期于此应诊。

余杭古镇不乏饱学之士,不少人儒医皆通。名士高仲达为晚清拔贡,虽不业医但精医籍,晚年为塾师,姚益华、周一先曾先后受其教诲。又如姚某(今佚其名,清末浙江名医姚梦兰之侄)、吴东生(单懋卿妹丈)都是秀才,亦通医理。

余杭近省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较早。姚益华曾去杭州府中学堂求学,为医之后还购杭州广济医院实验学校讲义研读,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病。单懋卿老先生也曾研究日本《皇汉医药》。在姚、单两位先生的影响和启发下,周一先对医学新知识也有浓厚的兴趣。中西医结合,对这些医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木香弄内医人云集,环境优势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此弄后邻西险大塘,西南山区病家沿苕溪入城就可进弄;前近船埠,东北水乡患者上岸不远即达医所;闹中取静,实为设医研学的理想之所。兼之不少医者或师出同门,或志趣相近,未卜而邻,自然理在其中,饭后茶余常为切磋之机。

上世纪30年代中期,余杭一带时疫流行,病家常将医学姓氏书于签上,祝祷之后所抽签上何名即往何医。木香弄内医家遇到危重疑难之症也常会诊,多由首诊医家向病家推荐,然后由病家出面邀集,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这种方式,对学术交流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自《余杭历史文化研究丛书·南湖文化》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2024-11-15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