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禹杭履迹
 
一位高丽国王与慧因寺的因缘
来源:《元代杭州研究文献》  作者:陈高华  日期:2023-08-16

元朝统治者崇信佛、道二教。元朝历代皇帝颁布了大量保护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利益的诏书,即所谓护持诏书。寺院、道观得到护持诏书,便镌刻在石碑上,一则用以扩大影响,抬高寺观的地位,二则以志长远。护持诏书一般用八思巴字和汉字两种文字写成。八思巴字表达的是蒙语(少数写汉语),汉字用的是硬译公牍文体。通常所说元代白话碑,主要便是此类用硬译公牍文体写成的佛寺道观护持诏书。其数量之多,亦可谓元代宗教史的一大特色。本文讨论的圣旨,实际上就是元仁宗颁发给慧因寺的一道护持诏书。

得到护持诏书,不仅是一种荣誉,而且可以享受种种特权,有实际的利益,因而很自然地成为佛、道两教上层人物追逐的目标。得到护持诏书的寺观,或是皇家创建的“官寺”(元朝每一位皇帝都要建造佛寺),朝廷特意加以扶植,或因规模宏大、历史悠久,受到朝廷的重视。此外也有一些寺观是由其主持者钻营得来的。慧因寺获得护持诏书,情况比较特殊,与高丽忠宣王王璋有关。

微信图片_20230816145725.jpg

慧因高丽寺

忠宣王王璋是高丽王朝第25代国王忠烈王王昛之子。他的母亲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女齐国大长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王璋娶晋王甘麻剌之女宝塔实怜为妻。甘麻剌是世祖忽必烈太子真金的长子,成宗铁穆耳之兄。王璋的婚姻是表兄妹结亲。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王昛将王位让给王璋,自为太上王。但到同年八月,元朝征召王璋入朝,命王昛复位。王璋到大都,“宿卫凡十年,武宗、仁宗龙潜,与王同卧起,昼夜不相离”。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同母的亲兄弟,他们的父亲答剌麻八剌,是真金的次子,铁穆耳之兄。也就是说,王璋与海山、爱育黎拔力八达是表兄弟。大德十一年(1307),元成宗死,无子,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展开激烈的斗争。王璋支持爱育黎拔力八达发动宫廷政变,迎接镇守北方的海山回大都,登上帝位。海山以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太子,封王璋为沈阳王(后改封沈王)。至大元年(1308)七月,高丽忠烈王病死,王璋回国继位。但没有多久,王璋又前往大都,并在至大三年(1310)将王位传给儿子王焘(高丽忠肃王),自己一直在大都居住。在武宗(1308一1311)和仁宗(1312-1320)当政时期,王璋一直得到优遇。延祐六年(1319)王璋南游江浙求法。延祐七年(1320)仁宗死,其子英宗硕德八剌嗣位,朝廷政局发生重大变化,王璋在这一年四月“复请于帝,降香江南,盖知时事将变,冀以避难也”。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躲过灾难。六月,王璋被强迫从江南金山寺回到大都,同年十二月流放到“吐蕃撒思吉之地”。“撒思吉”即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发源地萨思迦(今称萨迦)。英宗死,泰定帝嗣位(1323),召还王璋。泰定二年五月,其于大都去世。

王璋多次到大都,特别是大德二年(1298)入朝以后,直到被流放(1320),中间只曾短期归国,前后在大都生活长达20年之久。在此期间,王璋除了参加政治活动之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与元朝的文人学者交往。“构万卷堂于燕邸,招致大儒阎复、姚燧、赵孟颍、虞集等与之从游,以考究自娱。”“每引儒士商确前古兴亡,君臣得失,亹亹不倦。”另一件事是积极参与各种佛事活动。王璋是虔诚的佛教徒,“酷嗜浮屠法”。他在高丽国内举行多种佛事,在大都,他的府邸内“诸僧列坐,梵呗之声洋洋满庭”。接待客人的庭院“门闼静深,窗户无尘,花木芳润。王亲肃客户外,入就席,言论恂雅,礼意欢浃。一僧隅坐转《法华》,每举一佛名,一菩萨号,王必以手加额而致敬焉”。他与中国佛教各宗派广结善缘,可考的便有藏传佛教、白莲宗、禅宗、华严宗等。

印造施舍佛经,历来被认为是佛教徒的功德。元代印造《大藏经》成为风气。仁宗皇庆元年(1312),王璋发愿,舍净财印造三藏圣教一切法宝,计圆五十藏,布施四方梵刹,以广流通。为此,他派遣洪瀹等人南下杭州,利用杭州《普宁藏》经板印造。洪瀹等人在印经之余,慕名造访高丽慧因寺:“督临之暇,挟二三友散策湖滨,因投本寺(慧因寺一引者)。唯见凝尘满座,风景萧然,兴感形怀,大觉国师受经之地,坠弛若此!”感叹之余,便访求“能任起废之责者”。根据寺僧的建议,邀请僧人慧福出任住持,对慧因寺加以整修。不久,“复市负郭良田归于常住,永充饭僧之供”。延祐元年(1314),慧福“被命入都,即以上事启达王(高丽沈王一引者)听。钧旨剃僧十员,发帑口济”。在王璋大力支持下,慧因寺得以复兴。王璋也就成为慧因寺的大功德主。

微信图片_20230816145728.png

元代《普宁藏》

延祐二年(1315),王璋出面疏请僧人无言明教“主持杭州路高丽惠(慧)因华严教寺,开堂说法,领众焚修,祝延圣寿万年者”。无言明教是华严宗(贤首宗)的僧人。延祐四年(1317),先后任江浙、湖广行省丞相的别不华,先以钞“千定施杭十大寺,使咸以子母相生,岁取其什一,给其费,以月第之,各阅经一藏。延祐四年,又自武昌寓(寄?)二百定以归兴元、惠(慧)因二寺,通前为十二藏,月阅之,岁周而更始焉”。名僧释大䜣为之作《开府仪同三司、荣禄大夫、平章政事、集贤院使、领会同馆事、吴国公杭州高丽惠因教寺岁阅藏经记》。同年,又有吉剌实思“以中统钞三百定,规置田土,舍入天竺、高丽、净慈三寺各一百定,岁以一月为约,命僧翻阅三乘妙典一大藏”。天竺即上天竺教寺,净慈即净慈禅寺,都是杭州规模宏大的名寺。由此可见,慧因寺在王璋的支持下,已从衰败中解脱出来,重新跻身“大寺”之列。也正是这一年,元仁宗向慧因寺颁发了上述护持圣旨。圣旨中特别提到“杭州有的益知礼普衣的祖上高丽大觉国师盖来的高丽慧因寺”,足以表明它是应益智礼普化(王璋)的请求颁发的。事实上,高丽慧因寺早就存在,并非大觉国师义天盖造,圣旨所说与事实不符,这很可能是王璋为了引起仁宗的重视而故意编造的,但由此亦可见慧因寺与王璋之间关系的特殊了。

延祐六年(1319),王璋“请于帝,降御香,南游江浙,至宝陀山而还。权汉功、李齐贤等从之”。王璋这次南游,旨在求法,但留下的记载很少,令人遗憾。可以肯定的是,他曾到天目山谒见高僧中峰明本。杭州是江南最重要的城市,揆诸情理,王璋一定要到杭州。他的侍从、高丽著名文学家李齐贤有《高亭山(伯颜丞相驻军之地)》《宿临安海会寺》《冷泉亭》等诗篇,都与杭州有关。李齐贤还说过:“延祐己未,予从于忠宣王降香江南之宝陀窟,王召古杭吴寿山,令写陋容,而北村汤先生为之赞。”按,李齐贤画像流传至今,为元一高丽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但作者不是吴寿山,而是在元代被誉为“精于写神,国朝第一手”的杭州画家陈鉴如。由李齐贤的这些诗文可以确知,王璋曾到杭州,而且游历名胜,有很多的活动,其中必然也到过他所加意扶植的慧因寺,可惜的是,有关的记载没有保存下来。

慧因寺的元代白话碑,记录了高丽忠宣王王璋与慧因寺的一段因缘,对于研究元代杭州的中外文化交流,无疑是很有价值的,应该得到重视。



相关内容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2025-01-02
吴山广场旁这个“小区”曾出过大人物!他的一个决定,救下好多人… 2025-01-02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游记》 2024-12-30
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周贺诗集》 2024-12-30
湘湖轶事|何舜宾与知县邹鲁 2024-12-3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