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兰台讲堂丨鸦片战争中乍浦之役的未解之密
来源:浙江档案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韩李敏  日期:2023-08-18

乍浦战役是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一场中英之战。对于这场战斗,历史上的评价相差悬殊,英国人评价它是鸦片战争爆发以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而我国的许多历史书中,对乍浦之战反应平平,有时仅仅寥寥数字,一笔带过。

为什么一场几小时的战斗,中外评价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8.jpg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9.jpg

乍浦战役(1842年)

1842年5月18日英军对浙江乍浦发动了进攻,当天攻陷乍浦城,占领乍浦。

《乍浦战役(1842年)》是英军随军画师所作,是目前仅存的反映乍浦战役的图片档案。

《乍浦战役(1842年)》反映的是英军在攻打乍浦的战斗中,汤姆森(Tomlinson)上校葬身乍浦的场景。汤姆森上校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个被打死的英军最高级别的军官。图中,两名士兵抬着汤姆森的尸体,左右两边是进攻中的英国士兵,右侧草地上是若干个伤员正在救护中,图片的背景是海边的小山,其中中间有个庙宇建筑,这就是战斗最激烈的地点—乍浦天后宫(又称天妃宫、天尊庙)。汤姆森就死于攻打天后宫的战斗。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9_1.jpg

《“复仇神”号轮舰航行作战记》(1844年)第2卷封页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9_2.jpg

《“复仇神”号轮舰航行作战记》(1844年)第2卷封二

据英国人柏纳德(W. D. Bernard)1844年编写出版的《“复仇神”号轮舰航行作战记》,(Narrative of the Voyages and Services of the Nemesis)记载:

由于英军的进攻,把清军一支约三百人的满人部队驱赶到了一座大房子里,外面有着一堵围墙包围着,(即天后宫)。它位于一个小山谷的尽头,离乍浦城约有一英里。满人发现自己退路被切断了,他们躲进了这座建筑,决心拼死抵抗。

起初,英军的第 18 和第 49 队试图尾随清军进入房子,但没有成功。在第49队中,布朗中尉和米歇尔是唯一两个没有受到影响的人,其他一人被打死,其余人被打伤。

第18队的汤姆森上校,立即主动担当起了两个队的领头人,率先冲向建筑的大门,“不到一秒钟,他就成为一具尸体倒在了手下的怀里,脖子上挨了两颗子弹。事实上,每个试图进入建筑的人,要么受伤,要么被杀,因为他们完全暴露在满人的枪口之下,在狭窄的门口,光线完全照在他们身上,而满人自己则隐藏在视线之外。”

据柏纳德的统计,在乍浦战役中,英军被打死军官两名,其中汤姆森上校被当场打死;第55团的科林坎贝尔上尉是被打成重伤,三天后死亡的。此外,被打死的还有一名中士和十名士兵。在乍浦战斗中被打伤的有六名军官、一名中士和大约四十五名男子士兵。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军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战斗。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9_3.jpg

在常人眼中,八旗到了清末都成了纨绔子弟,国家虽然给他们配备了最优良的武器,最优厚的待遇,最崇高的地位,但战斗力却是不堪一击的。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军从广东打起,一路北上,占领定海、厦门、镇海、宁波,几乎没有遭到过任何像样的抵抗。

但在乍浦,英军却遭到了八旗将士顽强的抵抗,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

柏纳德在《“复仇神”号轮舰航行作战记》中说:“凡亲眼看到中国的士兵,以那种顽强的斗志和决心来保卫他们阵地的人,没有一个能对中国的勇敢拒绝给予充分尊重的……迄乍浦战役为止,中国派来抵抗我们的军队,以这次最为精锐。”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9_4.jpg

宾汉编写的《在华作战记》(1856年)

英国海军上尉宾汉也在《在华作战记》中承认“我们这次损失超乎寻常,伤亡不少,虽然后来攻下了天妃宫炮台,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英军在乍浦战役中,被打死13人,打伤50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攻打天后宫的战斗中伤亡的。

据夏燮《中西纪事》(写于道光至咸丰年间)记载:驻守在浙江乍浦城南三里观音山脚下天尊庙里的满洲旗营八旗将士共276人,在佐领隆福率领下,浴血苦战3小时后,隆福与受伤未死者,均“引刀自刎”,233人壮烈殉国!突围生还者仅43人。“其坚贞不屈,殊可风也”。

为什么乍浦的八旗将士抵抗如此顽强?

其中的真实原因,原来与清朝的八旗驻军制度有关。

清朝建立后,政府将八旗军分散在各地紧要之处驻防,成立永久“军区”。而八旗军的驻防,往往在驻扎地修建单独的驻防城,将八旗官兵家属统一安置,这种驻防城一般被称为“满城”。

八旗的“满城”是一个独立的“军管区”,不但设置了有形的边界,如城墙等,而且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效规避军民之间的矛盾。城内的旗人“平时不允许离城二十里外,有事出城要告假,远出要注册,回城要销假。否则违限不归以逃旗论,要受到严厉处置”。

满城一旦建成,八旗军入驻,便世代镇守,形成一个个小社会。到鸦片战争时,满城的八旗军多则已经在本地生活了二百年,少则也有近百年。驻防之地已经是他们的家、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9_5.jpg

英国人摩尔拍摄的《乍浦满城兵营的一角》(1865-1870年)

乍浦就有八旗驻军的“满城”,所以,乍浦的八旗与其他地方的清军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旦遇到外敌入侵,其他军队可以逃走溃散,驻防八旗是无路可退的。正如历史学家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评价乍浦八旗军死战英军的事迹时所言,八旗兵“已于此驻扎了近200年,家产在此,眷属在此,祖坟在此,他们保卫的已经不是抽象意义上的国,而是实实在在的家,故能顽强、奋勇和拼死”。

他们不是身居高位、世受国恩的达官显宦,要用生命去向皇帝效忠,他们甚至未必会有士大夫“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觉悟。他们的奋战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死是与家园共存亡。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9_6.jpg

历史上,人们对于乍浦战役评价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当时清政府对于乍浦战役的不满分不开的。

1842年5月18日乍浦沦陷以后,5月20日,钦差大臣耆英等就立即给道光皇帝上了奏折——《耆英等奏英军攻陷乍浦现在省城嘉兴危急折》。耆英等在奏折中报告:

“怠是日酉刻,(即5月19日),复接胡培荃及嘉兴府知府刘荣熙禀报:乍浦业已失陷。十一日(5月20日)辰刻,又接在彼防守之陕西汉中镇总兵德坤、甘肃中卫协副将哈拉吉那等呈报:初九日(5月18日),逆夷将大小各船排列阵势,另用杉板船数十只,每船各载数十人,分扑西山嘴、唐家湾等处,其大船亦开放大炮,直向内逼。该镇等督兵奋勇放炮抵御,毙逆无数,我兵亦多伤亡。讵该逆由灯光山等处登岸,火箭齐发,乍浦城内复有汉奸接应,亦放火箭,烟焰涨天,各兵不能开目,纷纷溃散,乍浦失守。该副将哈拉吉那被矛戳伤右腿,与该镇德坤退至平湖等情前来。”

道光皇帝接到该奏折,非常愤怒,5月26日(农历四月十七日)发布谕旨:

“此次逆夷攻扑乍浦,人数并不甚多,何至遽被攻陷?可见官兵并未与逆夷接仗,此(皆)平日纪律不严所致,思之深感痛恨!著奕经等查明,是日首先逃散弁兵,著一面即在军营正法,一面据实奏闻,毋得稍存姑息等因。钦此。”

从道光的圣旨可以看出,作为最高统治者,对于战役的实际状况是一无所知的,认为英军人数并不占优,为什么半天不到,乍浦就沦陷了?由此推理,肯定是官兵们没有与英军面对面的较量,炮声一响,所有人都溃散逃跑了。与广东、定海、厦门、镇海、宁波等地的战斗一个样子。

根据道光皇帝的圣旨,浙江方面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杨威将军奕经等人于7月31日给道光皇帝上呈了奏折,查明了乍浦战役的战斗经过。

《奕经等奏查明乍浦接仗情形折》是目前所见最为接近乍浦战役实际状况的档案史料。

通过奕经奏折我们知道:在乍浦战役中,抵抗最顽强的是满营和陕 、甘部队,受伤一百多人,阵亡四百多人。

而在此前失守的定海与镇海,定海由葛云飞等三个总兵率兵把守,镇海是钦差大臣裕谦(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亲自督战防守,最后全部沦陷,三总兵与钦差大臣裕谦都纷纷殉职。定海战役和镇海战役,两地加起来,阵亡官兵共计22人,受伤官兵31人。(《刘韻珂奏查明定镇失守阵亡将弁开单呈览折》)

两相比较,我们就知道乍浦战役的激烈程度了。

当然,裕谦和葛云飞等三总兵都是清朝一品、二品的高官,与隆福这样的佐领(五品)比起来,其分量是不一样的。所以,鸦片战争中浙江的抗英斗争,历史主要记录的是裕谦、葛云飞等人的名字,而乍浦的隆福等英雄,则很少有人知道。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39_7.jpg

对于乍浦战役失败的原因,在当时形成的档案中多有记载,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英军武器装备好,尤其是大炮和火枪,杀伤力巨大;

二是汉奸里应外合,配合英军作战,导致清军后院起火;

三是乍浦港海岸线太长,防守兵力不足;

四是清军战斗力不强,一接仗就溃散。

上述讲的实际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时代变了,清军的体制、机制、战略、战术都大大落后于时代了。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40.jpg

《英军在广东作战的插图》(原载《中国城市印象(1843年)》)

从武器来讲,事实上,当时清军的武器并不比英军差多少。

英军有大炮,清军也有大炮,英军有火枪,清军也配有火枪。

所不同的是,清军的大炮均固定安置在炮台上,用于防守。而英军的大炮有的安装在舰艇上,有的则随军移动。例如,英军在攻打天后宫的时候,吃了很大的亏。最后,就调来了一门6磅炮,配合火箭一起攻打天后宫。

《英军在广东作战的插图》就反映了英军移动火炮的特点。

微信图片_20230818112440_1.jpg

英国人摩尔拍摄的被太平军打败后的乍浦天后宫炮台(1865-1870年)

在乍浦战役中,清军的大炮数量不比英军少,但实际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因为英军都是利用小舢板登陆,而且登陆点都选择了东西两侧,避开炮台的正面火力点。

清军原来的军事强项是骑兵和弓箭手。但在近代作战中,尤其是南方沿海作战,骑兵发挥不出任何作用。作为远距离作战,弓箭则敌不过火枪。所以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已经开始改弓箭为火枪了。

但在火枪的配备上,清军存在一个重大的缺陷。一是只配备给八旗,不配给绿营;二是八旗配备火枪的数量仍然有限,普及率不到一半左右。

众所周知,清朝的军队由八旗与绿营所组成。八旗是由旗人组成,是政府的主力部队;绿营是由汉人组成,其职责是维护地方治安和保卫边防。八旗和绿营都是国家的正规军,都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军饷,但在地位、待遇及武器装备的配备上,两者是不一样的。比如火枪这类新式武器,到鸦片战争开始时,八旗已经配发武装,绿营则没有。绿营所拥有的武器仍然是长矛、大刀之类的传统冷兵器。

在鸦片战争中,广东、定海、厦门、镇海、宁波等地,守卫边防的都是绿营,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武器装备上,与英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所以,英军大炮一响,清军立即溃散了。

乍浦的八旗配有火枪,在与英军的对抗中,就完全不一样了。当满营退入天后宫以后,就以天后宫的建筑做掩护,应用火枪通过窗户向英军射击,给英军以重大的打击。

从《英军在广东作战的插图》我们还能看到,英军在火枪上都安装了刺刀,这在近距离肉搏中,英军的火枪就占有绝对的优势了,当距离较近,长矛够不着时,英军能用火枪攻击,而到了肉搏距离时,其火枪上的刺刀又具有了长矛的作用。

再从防守来讲,清军主要依靠城墙和炮台作为防守工事。英军在乍浦分三路登陆,在黄山岭、唐家湾方向,清军安排了太湖营(绿营)400人的防守,另加380人的地方武装,还没接仗,就溃不成军了。据战后太湖营的首领交代,英军一登陆,枪箭齐发,兵就散了,“止胜游击与枪矛兵丁二三十人”,只能撤退了。

又如防守天后宫的是乍浦水师营以及嘉兴协防营(绿营),约三百人。起初,清军用大炮攻击英军,但英军并没有正面登陆,而是“暗令杉板小船,由隔天后宫四里许之东面后山蚁附登陆,分抄灯光山后。”造成守军“腹背受敌”,最后溃败,共“计阵亡把总一员,兵丁十二名,受伤官四员,兵丁七名”。

乍浦战役已经过去了180年,今天我们回顾这场战役,仍有许多教训是值得深思的。清朝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直至灭亡,与外国侵略者的战争,屡战屡败,一次又一次地签订卖国条约,但始终没有吸取失败的教训。要想历史不再重演,首先要对历史有一个客观、公正、全面的认识,“排除偏见,正视历史”。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