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串联,笔书历史,杭州城为纸页,墨是不尽的山、水、塔、院……“国保风华”系列,让您置身杭州过往一角,共赏历史风华。 本期小编带大家了解见证了章太炎先生青少年时期的地方——章太炎故居。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章太炎其人 
章太炎生于1869年1月12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生于斯长于斯的章太炎自幼就接受祖、父、兄辈极其严格的汉学熏陶和排满抗清的思想教育。青少年时期就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鸿鹄之志。23岁后离家赴杭求学,后投身于推翻清政府腐朽统治的运动,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和学术生涯,成为“一身而二任”的革命家和学问家。他一生被清廷七次追捕、三入牢狱而矢志不渝,当时号称“并世无第二人”。 旧居构造
章太炎故居共四进一弄,占地面积为6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811平方米,前三进为晚清建筑,第四进为民国初年所建,每进的主体均面宽三间、硬山顶,呈纵向逐层推高,并由东侧过弄前后贯通,各进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 第一进序厅

故居第一进为序厅,又称为轿厅,门口悬挂的“章太炎故居”这块扁额是原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题。轿厅西侧挂清式木挂屏二幅,分别为新中国的两位领导人毛泽东和周恩来对太炎先生的评价。 第二进扶雅堂
故居第二进是扶雅堂。在一进和二进之间有东西二间厢房,太炎先生的外公早年教读小太炎的时候曾居住在此。匾额上的“扶雅堂”三个字是从上海书法家协会会长周慧君女士的书法作品中集字而来的。扶雅堂是章太炎家的堂名,意思是不入俗流,扶持正义。章氏世代为书香门第,尽管在章太炎诞生时,杭嘉湖平原因连年战乱,田野荒芜,但章家凭借上辈留下的遗产和三代高超医术,尚过着比较悠闲的读书人生活。扶雅堂为章氏大家庭的公共空间,喜庆祝福、宴会宾客、文士雅集、乡贤聚首,常常在此举行。 第三进书房
故居第三进的过道东侧是章太炎青少年时期的书房。“少时治经、谨守朴学。”外祖父朱有虔、父章浚对其进行严格系统的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训练。章太炎异常刻苦,“读书精勤,晨夕无间”,对传统文化广泛涉猎,从而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国学基础。可谓:“陋室方寸小,国粹沃原深”。 
西侧则是章太炎先生家的内堂。此屋为女眷或女宾聚会之处。 故居二楼是章太炎先生和他的二哥及父母的卧室。 
走入故居内的天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长长的习字墙。太炎先生早年曾在此处每日晨起用清水在方砖上勤练不辍。晚年的章太炎还“时亦作字,每日辄写三四十篆”,可见青少年时在此练笔习字用功之深。这些篆书是从太炎先生的书法作品中集字而来的。游人可以拿起笔来感受一下大师练字的风采,尝试低碳环保的练字方式。 章太炎故居里面还有一块云板,此物件还要从太炎先生投身革命早期被清廷追捕说起。1902年太炎先生回乡过年,全家人正团聚吃年夜饭,忽然一位老乡急急赶来报信,说是清廷鹰犬就要来捉拿太炎先生,叫他快逃。太炎先生急中生智,就近辟入附近的龙泉寺,躲过了一劫。这块云板就是当年龙泉寺的遗物,现存放在故居这里保存。 第四进展厅故居最后一进原来是太炎先生的大哥章炳森在民国初年所建。现辟为展厅。汉白玉像取自太炎先生青年时期的相片,“太炎先生像”为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正上方“一代儒宗”是原浙江省文物局局长鲍贤伦所书,取自于敬爱的周总理对太炎先生的评价“一代儒宗,朴学大师,学问与革命业绩赫然,是浙江人民的骄傲”。 旧居新生故居内四进展厅共分四个部分展示: 第一部分钟灵毓秀

“钟灵毓秀”展现了太炎先生出生成长的人文环境及其家族信息。由七幅图来展示青少年时期的太炎先生,分别是小太炎咏诗图、家学渊源图、外祖父训诲图、满清残酷迫害汉人图、崇仰先贤图、祖父章鉴为乡人诊医图、诂经精舍师从俞樾图。 第二部分革命先觉

“革命先觉”叙述了太炎先生为民族前程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三次流亡海外及一生的革命史。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失败后,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加剧,国势衰颓、列强肆虐、清廷腐朽、民生维艰、中华民族灾难深重。踌躇满志的章太炎早已不能埋首于故纸堆中,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挽狂阔于既倒,置身死于度外”的革命洪流中,成为民族的脊梁,在他身上发生的一件件的大事、奇事、要事至今令人扼腕叹息,永难忘怀。 另有大事年表展示,记录的是太炎先生23岁离开仓前以后所做的一些重要事情的记录。楼上展览在展示手段上,辅以现代化的声光电的手段,增加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通过触摸屛和大屏幕电视的形式可以丰富游人对太炎先生的认识。 

第三部分主题是“一代儒宗”,细数了章太炎先生在小学、经学、史学、哲学、佛学、医学、书法等方面的造诣及几次讲学历程。 第四部分章太炎与众弟子

第四部分主题是“章太炎与众弟子”,展现了太炎先生众弟子在各个领域的成就。太炎先生培养出了诸如鲁迅兄弟俩、许寿裳、黄侃、朱希祖等等著名的弟子,这些国学弟子,为中华民族国学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章太炎故居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了那一代文人心中的国家情怀。当时先进思想的感染,传统文人背负社会重任,走上改革和革命之路。章太炎故居不仅是一名文人的居所,更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成长环境的一面镜子。通过游览参观章太炎故居,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了解当时那一代人的成长轨迹。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