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禹杭履迹
 
杭州寻宋|西湖:从杭城水源到游赏之地
来源:浙大文史出版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10-19

作为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巅峰之作的杭州西湖主要是南宋的遗产。

西湖原是钱塘江入海的湾口处由泥沙淤积而成的泻湖。秦时还没有西湖,杭州市区和西湖一带是钱塘江的入海口,一片江海相连的浅海湾。那时的人口集中在现在灵隐寺东边的山谷,钱唐县治就设在此处。东汉末期钱塘江口泥沙不断堆积,慢慢形成了一片沙洲。居住在钱唐县东部的百姓时常被海水侵袭,不得安生,郡议曹华信主持修筑防海堤塘,原来的海湾由此变成一个湖泊。隋唐时,原来的沙洲与海塘经过反复冲刷堆积而成为陆地,居民聚集而形成聚落,杭州在这时期开始设立,州治建在凤凰山下,这应该是杭州建城的开始。这时的西湖仍称钱唐湖,但随着城市在湖东逐渐成形,白居易开始称钱唐湖为西湖。

微信图片_20231019095449.png

孤山白苏二公祠

由于城内常受钱塘江咸水入侵,这时西湖的主要功能是为杭城百姓提供淡水水源,所以才有李泌开凿六井。白居易出守杭州时,他在西湖(上湖)与下湖之间修筑了一条白沙堤,用来调节西湖水位、解决农田的灌溉问题。唐代白沙堤在宝石山东麓,随着下湖的消失,白沙堤已经不存,后来杭人将连接孤山的湖堤称为白堤以纪念白居易。白居易还写下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这样著名的西湖诗句,西湖在白居易眼中已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直到这时西湖的主要功能仍是提供饮用水与灌溉水源,西湖山水也保留着朴野自然的风貌,并无铅华媚态。北宋的苏轼修筑连通南北的长堤时,在堤上遍植桃柳,形成“苏堤春晓”这一标志性的桃红柳绿的景观,他在湖中设立的三座小石塔后来也成为西湖十景之“三潭印月”。但无论苏轼如何将西湖景观化,无论“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如何将西湖景观意境化,苏堤与三潭本身都是功能性的工程,而非单纯的园林景观项目。

微信图片_20231019095452.png

孤山白苏二公祠内西湖全景图

只有在南宋,西湖才在整体上成为都市人群游赏的对象。宋室南渡定都临安,杭州得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当时最富贵繁华之地,有“销金窝儿”之称。在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与国势羸弱的矛盾的时代背景下,西湖成了芸芸众生安逸享乐的温床。在南宋人眼里,“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南宋的西湖是临安百姓玩乐、节庆、笙歌、礼佛的公共园林,与杭城百姓的生活紧密相连。比如宝庆三年(1227)上巳节有一次非常轰动的游乐活动,知临安府袁韶“招从班十三人修禊事于西湖”,那日游赏西湖的情形真可谓繁复而尽兴:

今日之游,群贤毕至,举觞张圃之池,舣棹苏堤之柳,谒先贤之祠,仰千载之风。羽衣蹁跹,抱琴而来,弹有虞南薰之歌,弄空山白云之操。已而联辔孤山之馆,引满海棠之下。是日也,晓烟空濛,昼景澄豁。睹物情之咸畅,喜春意之日新。却弦断管,一尘不侵。越嶂吴山,尽入清赏。凡贩夫所粥,毕售于公。左右游桡,不令亦舞。此京尹之仁,都民之和,而太平之观也。于是乐甚献酬,交举或哦坡仙之什,或论晚唐之诗。颓然西景,放舟中流。

游赏已经成为南宋时杭州西湖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于是皇室与达官贵人纷纷占据湖山修筑园林,艺术家们更以西湖山水入画、入诗,并创造出西湖十景的题名,从而又完成了杭州西湖园林化、景观化与意境化的进程。西湖十景不但是这个进程的最终结果,并且在南宋以后进一步升华为特定的文化与精神的符号。

后续内容,请见《南宋都城三部曲》之《杭州寻宋》。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湘音汇|杨时开筑湘湖,北宋水利工程的丰碑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年味好浓!杭州最有烟火味的弄堂,这几天车水马龙!它还是个历史满满的地方… 2025-01-20
西湖之谜系列|“三潭”如何印月? 2025-01-16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名门进士 科学巨擎 2025-01-1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