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叶肖岩《南屏晚钟》图 南屏山在西湖南岸、玉皇山北,是九曜山的分支,主峰海拔110米左右,崖壁犹如屏风矗立而名南屏。南屏山是净慈寺的坐山,净慈寺踞南山之胜,面向西湖,是眺望西湖的极佳处。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钟”是指傍晚时分游历西湖而听闻净慈寺钟声响砌南山,景名将时空、山水、禅意与声觉融于一体,意境尤为优美深远。 后周显德元年(954),钱弘俶为迎接法眼宗高僧永明禅师道潜而在南屏山建寺,原名慧日永明院。太平兴国二年(977)宋廷赐额“寿宁禅院”,天禧二年(1018)宋真宗特赐铜毗卢迦佛像。熙宁年间(1068—1077)西湖干枯,住持圆照宗本凿寺内泉水为井,又雇佣万人在寺庙前开凿水池,这是“圆照井”与“万工池”,明代净土宗提倡行善放生,“万工池”改名“放生池”,至今仍存于净慈寺对面、雷峰塔景区入口处。 净慈寺 净慈寺双井净慈寺钟楼 净慈寺铜钟 南宋净慈寺屡毁屡建。南宋建炎元年(1127)寿宁院发生火灾,次后重修后改称“净慈禅寺”。绍兴九年(1139)宋高宗为和议大赦天下,并将净慈禅寺改名为“报恩光孝禅寺”以奉祀宋徽宗,绍兴十九年(1149)又改称为“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并建造五百罗汉堂。此后隆兴年间宋孝宗又赐金重建,并御书“慧日阁”额。嘉泰四年(1204)又失火,嘉定十四年(1221)再次重建。传说嘉定十五年(1222)史弥远为其父史浩在净慈寺做佛事时,曾在寺内慧日阁与国子学录郑清之密谋废立。绍定四年(1231)净慈寺于佛殿前凿双井,现仍存于山门两侧。淳祐十年(1250)在山门外建千佛阁。南宋时净慈禅寺已“为寺甲于杭”,每年春季各地香客前来杭州进香,各寺山门外商铺林立,发展成为西湖香市。净慈寺踞南山,灵隐、天竺居于北山,共同构成了南宋临安城两山香市的盛景。 古代净慈寺在城门之外,南屏晚钟之所以特别值得关注,是因为这时僧人要从城中回到寺院,而西湖游人也要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家,因此“南屏晚钟”是由实用的报时功能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进而演化为禅意绵绵的声景殊胜。因此王洧《南屏晚钟》诗云“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南宋时“烟寺晚钟”已经成为经典的佛寺景观,占据西湖与香市双重胜景的净慈寺就成为杭州“烟寺晚钟”景观的代表性寺院,“南屏晚钟”由此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慧日峰摩崖如净禅师墓塔 东坡亭 济颠像 净慈寺现存建筑为20世纪80年代重建。南屏山主峰名慧日峰,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陈思恭曾有“慧日峰”题刻,但长期隐匿。2007年净慈寺重建释迦殿开挖地基时重新发现有“慧日峰”题刻的山石,现存于建成后的释迦殿一楼展厅。“慧日峰”三字题刻为篆书,字高52—64厘米,宽28—32厘米,落款“绍兴丁丑岁冬至日妙门居士陈思恭命工”为楷书,字径2厘米。陈思恭是北宋父子名相陈恕、陈执中之后,建炎四年(1130)曾于太湖大败金军。“慧日峰”题刻上又有明正德年间杭州知府张芹等人的题名石刻。此外,今天的净慈寺东有南宋住持如净禅师的墓塔,东南有纪念苏轼的东坡塔以及南宋僧人道济的塑像。道济俗称“济公”“济颠”,以颠僧的形象在民间文学中广为流传,有“古井运木”等著名传说。 后续内容,请见《南宋都城三部曲》之《杭州寻宋》。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