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立面 严州中学办公楼位于建德市总府社区府西路。 严州中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800多年前,是严州府城中最早的书院。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任睦州知府不久,就捐薪创办了龙山书院,由此揭开了古严州教育的新篇章。南宋乾道六年(1170),严州守臣张敬夫创建丽泽书院,邀著名教育家朱熹前来讲学。清康熙时知府吴昌祚创建了文渊书院。嘉庆时,知府张丙震改文渊书院为双峰书院,这便是严州中学的前身。 
文物建筑分布图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严州知府刘宗标商请双峰书院院长王韧,将府立双峰书院改为六睦学堂(意为睦州六县之学堂),王韧为堂长,并立石碑《修改六睦学堂记》。六睦学堂的创建,标志着建德现代新学之始,也标志着严州中学的诞生。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大、中、小三等。京城、省会设高等学堂(即大学堂),郡城设中学堂,州县设小学堂。次年,严州知府黄书霖改六睦学堂为严郡中学堂,并立石碑《严郡中学堂记》。 
校内石碑 宣统元年(1909),严郡改归省立,并依据浙江省属各州郡的排列次序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堂,简称“九中”。民国元年(1912),根据新颁布的壬子学制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校。民国16年(1927)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民国22年(1933)7月,改名为浙江省立严州初级中学。民国29年(1940)7月,奉令添设高中部,校名改为浙江省立严州中学,立石碑《浙江省立严州中学添设高中部记》,碑文由严济宽校长撰写。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梅城,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并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1954年校名改为浙江省严州中学。1959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为全省十六所重点中学之一。1966年改名为建德县东方红中学。1972年改名为建德县严州中学。1980年被定为浙江省第二批重点中学。1998年3月被定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 
陈列室外观 严州中学遗存建筑共有两栋。办公楼建于1961年,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55平方米,为三层青水砖建筑,悬山双坡屋面,面阔八间,进深两间,内部梁架结构均为“人”字架。陈列室为二层青水砖建筑,悬山双坡屋面,面阔七间,进深两间,“人”字梁架。 
陈列室内所藏古籍资料 严州中学在建德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建德市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