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最早的戏曲——南戏就诞生在浙江。著名戏曲史专家戴不凡先生曾经说过:“一部清初以前的中国古代戏曲史,至少有一半篇幅是浙江的戏曲史。”在这个“半部”中国戏曲史里,也有严州人唱出的音符。 
▲《拜月亭记》剧照 南宋都杭,临安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受京城的辐射,严州的文化活动也十分繁荣,城内有演戏的“瓦子”等娱乐场所。宋元四大南戏“荆(《荆钗记》)、刘(《刘知远白兔记》)、拜(《拜月亭记》)、杀(《杀狗记》)”中的《杀狗记》即为严州人徐田臣所作。元代时,建德还出现了杂剧作家周文质。 周文质(约1288—1334),字仲彬,建德人,“体貌清癯,学问该博,资性工巧,文笔新奇。家世儒业,俯就路吏。善丹青,能歌舞,明曲调,谐音律,性尚豪侠,好事敬客”(钟嗣成《录鬼簿》)。中年后移居杭州,与梨园界人士甚熟,尤与著名戏曲史家钟嗣成为至交。在钟嗣成所著戏曲史专著《录鬼传》里,周文质被列入四十七位“方今才人相知者”的名单之中。时人杨朝英著《太平乐府》,也将他列入八十五位“太平乐府姓氏”之中,可见周文质在当时有很大的知名度,是演艺圈里的“大腕”级人物。 周文质写过四个剧本:《春风杜韦娘》《持汉节苏武还朝》《孙武子教女兵》和《敬新磨戏谏唐庄宗》,但流传下来的只有《苏武还朝》一剧和几支曲文。他的散曲小令也写得很好。戏曲理论家朱权(明太祖第十七个儿子,封宁献王)在《太和正音谱》中赞盛周文质的词曲,称其词风如“平原孤隼”,不同凡响。 现存周文质小令48首,套曲四套,多咏闺怨离情,文风流畅文雅,体现了元代中后期江南曲坛的风格。他还长于写景,风格清新,如《正宫·叨叨令,四景》: 春寻芳,竹坞花溪边醉;夏乘舟,柳岸莲塘上醉;秋登高,菊径枫林下醉;冬藏钩,暖阁红炉前醉。快活也么哥,快活也么哥——四时风物皆宜醉。 写出了元代这一特定时期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惆怅。 周文质与钟嗣成相交二十余年,于元统二年(1334年)十一月五日病逝,只活了四十多岁。 周文质死后,钟嗣成十分悲痛,作曲感叹其悲凉的身世: 丹墀未知玉楼宣,黄土应埋白骨冤。羊肠曲折云更变。料人生亦惘然,叹孤坟落日寒烟。竹下泉声细,梅边月影圆,因思君歌舞十全。——《双调清江引·吊周仲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