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杭韵缥缃——把历史读给你听①
书讯 |《杭州文史》第41辑
《谈美育》:为大众读者提供一…
结营回顾 | “文史探秘·杭…
 
特别关注
 
烟霞洞的素食
从文到史,助推我的是《杭州文…
苏轼与望湖楼
杭韵缥缃——把历史读给你听①
特别关注
 
烟霞洞的素食
来源:《民国杭州饮食》  作者:何宏  日期:2025-11-04

民国时期,杭州素食非常兴盛,在全国的城市里极富特色。和其他城市一样,因经济原因,下层市民在大多数时间里被迫以素食为主。几百个寺庙道观里的僧尼和道士在杭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人群,出于宗教原因,他们的食物上千年来一直是素食并延续至今。民间的宗教信仰者和修行者的素食已经成为一种自觉。为满足众多民间宗教信仰者的需要,和普通市民在食物选择上的多样化,在这个城市还出现了专门供应素食的享誉盛名的餐馆,这里的素食精致、繁盛,更为世俗化。由于市场的需求,带动杭州素食业相较其他城市更为发达。

杭州在宋时已被称作“江南佛国”。寺庙林立,繁盛一时。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写道:“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所,可见杭州佛法之盛了。”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也感叹道:“杭州西湖的周围,第一多若是蚊子的话,那第二多的当然可以说是寺院里的和尚尼姑等世外之人了。……你若上湖滨去散一回步,注意着试数它一数,大约平均隔五分钟总可以见到一位缁衣秃顶的佛门子弟,漫然阔步在许多摩登士女的中间……”

据1932年调查统计,杭州市共有僧尼3298人,其财产有:田,4634亩6分零7毫;地,389亩;山,3457亩6分;荡,305亩;房屋,145所,计437间;凉亭5座,戏台2座,楞严坛1座,此外,尚有寺院676所。杭州大型的寺院设有香积厨,香积厨有专门的火头、饭头、菜头、水头、碗头、柴头、茶头、炭头、炉头、锅头等僧。小型的寺庵自己开火做饭。

微信图片_2025-11-04_095134_255.jpg▲杭州昭庆律寺的厨房

佛教深刻认识到食欲对人的影响,建立了严格的饮食规则。佛家对饮食有几个独特的重要观念:

一是食为药观。即在吃饭时,作服药的观想。佛家在戒律中不但把药叫做药,饮食也叫药,一切食物通称为药。原因在于佛家认为,我们头痛、眼肿、肚子胀等种种痛苦,称之为病,治疗此病苦的是药;同样的,肚子饿是饥病,饮食能治疗之,当然可称为药了。食为人类五欲之一,即在众生的本能中,对饮食有强烈的希求,面对饮食,人自然会产生贪婪心理。佛家戒律中称食为药,是要教信众把饮食当做药物观想,这样食时就不会贪多贪好了。喝水吃饭仅是为了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

二是素食观。素食是大乘佛教慈悲精神的具体表现。佛家“素食”包括不吃荤腥两类食物,荤是指葱、蒜、薤、韭、兴渠等刺激性很强的植物,腥是指肉食。荤辛本来属植物而非肉类,佛家禁止食用是因为葱、蒜、韭、薤、兴渠五种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吃了之后,又会发出极其难闻的气味,会影响僧团的和谐,所以为戒律所禁止。

三是斋观。所谓斋,佛家是指“午前食”的意思。佛家认为,天界众生在清晨吃饭,佛菩萨在正午吃饭,饿鬼等则在夜间出来觅食。由此,佛教信众都坚持过午不食的规定,称之为“持午”,也就是吃斋。如果在中午后吃饭,就叫做“非时食”,戒律是不允许的。

真正的佛教信众一日只吃两餐,“时”与“非时”是以日中为标准的,出家人在时食的时间里,正食只许一餐,正食之前可以吃粥等非正食。正食时离座或舍去威仪后,便不能再吃了,日中之后,除了饮水或因特殊因缘食果浆等,不得再吃一口东西,否则便是犯戒。但对于有病、年老等特殊情况的出家人,戒律规定可以适当放宽。有人每日坚持吃斋,这叫做吃全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午后不食”是有困难的。于是佛家便规定了六斋日,指每个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吃斋的日子。僧众每月在这六天中集会一处,布萨说戒,在家居士则可以在这六天内受持斋戒。

“在西湖游山的人,随地可以见到庙宇,也就随时可以进入禅房,最少,可以喝一杯用本山茶叶新泡的好茶。需要进餐时,也可以随时嘱咐准备素斋。因为沿途的庙宇很多,走累了就随时可以有地方休息,并且有茶、有面、有菜、有饭。所以游山,真是并不费力,也更不费事”。当然这是有钱人才能得到的享受,因为庙宇里吃饭虽然不直接出售,但一般需布施。其中,烟霞洞的素菜久负盛名。

清同治、光绪年间,当时一位从福建来的僧人名学信,不仅文才出众,还有一手烹调手艺。烟霞洞在他的主持下,一时文人如陈豪、俞曲等都乐于与他相交。而更多的游人是慕名这里的素菜、素面。每逢客至就餐,不论面、菜,学信都亲自下厨。他圆寂后,徒弟金复三,人称“金和尚”,实是避世修行的居士,曾是宝湘石幕友,也善蔬肴,直至30年代末,烟霞洞的素蔬在西湖享有盛名。当时的西湖游览书上说:“西湖诸寺多备素菜,以烟霞洞之僧厨为最著,价亦极昂,四碟六碟,须酬三四元或五六元,盛馔更无论矣。次如灵隐、凤林、云栖、理安则稍减。”

涧园主人从北京到杭州旅游,路过金复三修行处,“主人留饭,亲自烹饪,均是素菜,极是精美”。但想必涧园主人地位尊贵,且花费不少,才有如此待遇。胡适于1923年在烟霞洞养病三个多月,金复三亲自给胡适做素菜,胡适也非常欣赏。

除烟霞洞外,凤林寺、虎跑寺的素菜也很出名,“本来没正价的,随施主们打发,不过四碟六碟,须三四元或五六元之数”。

城内不少尼庵,主持的尼姑都能烧出各种好素菜,为酬谢施主,开筵劝酒。据说一席之费,有时要超过荤菜筵席。所以一般老饕,有时虽然垂涎三尺,也不敢轻易前去问津。信佛的有钱的太太们,大多早与湖边或城内的尼庵挂钩,她们住在尼庵,吃在尼庵,在外出礼佛时又可以忍耐一下,只用糕点充饥。

除了佛教寺院外,道观里的素菜也有出名的。玉皇山福星观的李道士于抗战前后在山上开设素菜馆,也非常有名。1946年初夏,蒋经国邀上海市长吴国桢同游玉皇山,在山顶福星观品尝了素筵,大约素菜味美宜人,蒋经国当即乐助1000元,吴国桢也捐助了500元,帮助福星观维修及维持日常开支。



相关内容
从文到史,助推我的是《杭州文史》 2025-11-03
苏轼与望湖楼 2025-10-31
杭韵缥缃——把历史读给你听① 2025-10-30
原来宋人这样过重阳 2025-10-29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设回顾 2025-10-2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市政协文史研究中心 杭州文史研究会  电话/传真:0571-877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