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青年会(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s )是一个创立于英国的宗教性质社会服务团体,1854年传入美国,并迅速发展成了以“德、智、体、群”四育为主导的社会活动机构,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一支重要力量。同年,美国和加拿大联合组建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在它的主导下,1876年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并在不少城市中建立了学校和市组织。1902年,又在上海组建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
鲍乃德
1910年,北美协会派美国人鲍乃德(Eugene Epperson Barnett,1888—1970)来华,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干事。次年春,鲍乃德受命来杭州筹备建立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在大方伯保庆医院设立临时会所,并担任了杭州基督教青年会第一任总干事(1912—1920年在任)。筹备工作得到了司徒尔(John Linton Stuart )牧师的热心帮助,并得到浙江省民政长屈映光的赞助,后来又得到浙江都督朱瑞划拔旧旗营营地,美国实业家兼慈善家葛士佩赞助巨款,得以在青年路建筑新的会所。 杭州青年会钟楼
会所建成后,会务得以扩展,成立了德育部、智育部、体育部、群育部等。后来又特建健身房和钟楼,开辟了露天运动场,从而开创了杭州社会教育和群众体育的先河。一直到今天,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在教育、体育、社区、社会等工作方面,仍是名闻遐迩。而在与世界各国基督教青年会的交流上,更是发挥了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为中外民间外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鲍乃德及其家人对中国和杭州都有着很深的感情。离开杭州后,鲍乃德在上海担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副总干事,负责中美两国基督教青年会的联络工作。1935年离华回美后任基督教青年会北美协会总干事。抗日战争期间,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的身份再次来华,在重庆,他见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并与之比肩合影,留下了一段佳话。
建筑中的杭州基督教青年会馆(老照片)
鲍乃德的两个儿子鲍华伦(Robert William Barnett )和鲍大可(Arthur Doak Barnett )后来都成了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先驱人物。女儿鲍金美(Eugenia Barnett Schultheis )一直以“杭州人”自居,她晚年写了一本名叫《杭州,我的家》(Hangchow,My Home )的自传,通过一个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孩的经历,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杭州及西湖的自然社会风貌和风土人情。
而对鲍乃德所做的一切,杭州市民也是感念在心的。在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内有一间“鲍乃德室”,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为中美友谊作出过贡献的美国友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