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人祈梦以七宝山、三台山为九鲤湖。因试事祈者尤多。盖周公新郡城隍,于公谦都城隍也。周公寒铁之面,于公金石之心,当不在九泉之下矣。或以为山灵。 ——《万历钱塘县志》 胡克己、字叔平.温州人.绍兴庚申应乡举.语其妻曰.吾梦棘闱晨启.它人未暇进.独先入坐堂上.今兹必首选.妻曰.不然.君不忆论语乎.先进者第十一也.暨揭榜.果如妻言。 ——洪迈《夷坚志》 祈梦的风俗,在南宋的时候就在浙江一带流传。南宋初期洪迈的《夷坚志》中,记载有各类当时的神怪故事,其中就有胡克己祈梦中举的故事。温州人胡克己在应举前,梦见自己第一个走进大堂,他认为这一科自己肯定是榜首了。但是他的妻子持不同意见:“你没读过《论语》吗?《论语》第十一章名叫《先进》,所以你不是第一,是第十一。”发榜以后,果然他的妻子说中了。这个故事体现了当时士大夫对科举和官场的一种向往,慢慢演变成一种依靠梦境占卜的风俗。 南宋时期,杭州成为国都,四方来到临安城参加科举的士子在城中向神灵祈梦,祈梦风俗因此和科举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南宋时期《咸淳临安志》记载:书生谈谊等七人去上天竺向观音祈梦,梦见其中一个名叫徐扬的在吃大螃蟹,到次日得知这种大螃蟹名叫“黄甲”,因此认为必中黄甲,到发榜,果然只有徐扬中举。 《西湖游览志》记载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在庆元五年(1199)应科举试前,曾经在吴山的梓潼庙(即今吴山城隍庙南侧的文昌庙)祈梦。梓潼庙供奉文昌帝君,是民间信仰中庇佑文运和信仰的神祗。 那么,祈梦是如何和于谦搭上关系的呢?《万历钱塘县志》记载了于谦是都城隍,而城隍神和观音、文昌一样,是民间百姓寄托希望的对象,有着预言未来、庇佑地方的功能。于谦的“都城隍”的头衔应该是以讹传讹,杭州正式的城隍神是吴山上的周新。但是,杭州的“梦神”却是于谦这个“假城隍”,说明老百姓对于谦忠贞为国的功绩的肯定,和对这位杭州出身的“救时宰相”的追念。 于谦成为梦神,还要得益于这本名为《于少保萃忠全传》的小说,在小说的第三十二传《西市上屈杀忠臣,承天门忠魂觌诉》一回中,记载于谦的儿子于冕被贬辽东,于谦遇害以后,托梦给儿子,说:“蒙上帝怜吾忠义勤劳,着吾为京都城隍”,借于冕的目光三日,向明英宗倾诉冤情。醒来以后,于冕果然失明。 至此以后,关于于谦和梦的故事就层出不穷。有他幼年时期被预言的故事,也有他遇害以后托梦给杭州地方官请求改谥号的故事。杭州科举士子的祈梦也因此来到了三台山于谦祠。明清的时候,每逢杭州乡试之期,“廊庑为满”。 关于于谦祠祈梦,有许多有趣的民间传说,《于忠肃公祠墓录》中就记载了这一故事。有一个考生,考试前梦见于谦给他一个葫芦,后来,每一科考试,他都会梦见这个葫芦,葫芦还渐渐长大,但是他每一次都没考中,连败七科。到了第八次,他已经是一个“老生”,又梦见于谦给他一个一人高的大葫芦,他心想完蛋了,这科又不中。有趣的是,这一科他遇见了一个姓胡和一个姓卢的年轻后生同科考试,发榜以后,他和这两位考生一起中举了。原来他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这两位才刚出生,他命中就要和这两位一同考中,所以梦里才会有越来越大的葫芦。 到了后来,于谦祠祈梦由科举士子渐渐推广到了士农工商各个行业的人,他们因为各种愿望来到于谦祠,有求生意兴盛的,有求子嗣昌盛的,有求姻缘美满的,因此也留下了各种各样的祈梦故事,成为杭州民间文学的一大源头。到清代,每逢农历八月二十日,于祠祈梦成为杭州的一大盛事。今天,于祠祈梦的风俗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借助这一方风水地,向民族英雄祈愿自己心想事成,祈愿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