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特别关注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邱志红 | 2017年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述评(三)
来源:史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作者:邱志红  日期:2018-09-17

作者简介:邱志红,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文章原刊:《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


摘 要: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晚清政治史既是中国近代史政治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广义 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的国内史学界借助清史资料建设“黄金时代冶的东风,运用马克思主义史学方 法,从多个视角对晚清制度史、晚清历史事件与人物、晚清中外政治关系史等进行了更为充分、细致和深入的 研究。 其中,晚清制度史和事件史,仍旧是晚清政治史研究领域的重心。 晚清史的整体研究仍在成熟、稳健 的学科发展中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

 

 

三、晚清中外政治关系研究

 

从全球史的视野研究晚清以降的中外关系, 探讨中国从清代“宗藩关系冶到近代“外交关系冶 的演变,是近年来晚清中外政治关系领域重要的 研究趋势。 本年度这一研究趋势进一步加强。

郭卫东对晚清对外关系中中央和地方外交并 存的二元化现象以及地方外交从广州外交到天津 外交,进而到东南外交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做了 较为系统的考察和论述。 指出晚清地方外交是传 统时代向近代过渡的产物,其发展演变过程反映 了从东方朝贡关系到中西贸易关系,再到国家条 约关系的演变,显示了国人认知从“夷务冶到“洋 务冶再到“外务冶的三段式进阶,表现了从广州贸 易体制到口岸通商体制,最终到中央外交体制的 转型。[68]

晚清中英、中日、中法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研 究者关注的重心。 中英关系方面,张建斌根据中 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端方档案,1902年中英双 方围绕长沙开埠过程中城内设立关栈、厘金征收与治外法权等问题反复交涉的过程进行了专门研 ,揭示晚清修订新约的大背景下中英双方的观 点与矛盾。[69]赵欣利用英国原始档案和报刊资 ,对“门户开放政策冶在英国的缘起、出台、实 施、变革及影响等内容做了重新梳理和解析,指出 该政策最早是由英国提出并推行,后来转手于美 ,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华的主要外交 政策。[70]


中日关系方面,戴东阳对日本学者高桥作卫 的高升号事件研究进行系统的学术史梳理,指出 高桥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官方背景,其研究目的是 为日本浪速舰行为正名。 学界对其核心观点开战 责任说及事件过程已有辩驳和新的研究,但在对 两位英国国际法学者的论说、日本政府的处置、英 国政府的态度等评价上,仍存在高桥影响的痕 迹。[71]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借口“保护冶朝鲜侨 ,挑起“间岛问题冶。 李花子对“间岛冶地理概念 的形成与日本的关系进行了重点考察。 指出“间 岛冶地理名称是近代朝鲜人向图们江以北地区移 民、开垦的产物。1907年日本利用朝鲜人向这一 地区渗透时借用了“间岛冶概念,它是日本准备行 使特权的势力范围。 日本统监府派出所界定的 “间岛冶假定区域,不但包括海兰河、布尔哈通河 及嘎呀河流域(后来的延吉、和龙、汪清县),还包 括二道松花江流域(后来的安图县) 由于吉林 边务公署的牵制和斗争,日本外务省在签订《间 岛协约》时不得不调整其范围,特别是将二道松 花江流域排除出“间岛冶范围。 “间岛冶地理范围 的最终确定,揭示了日本利用朝鲜垦民向图们江 以北地区渗透扩张的过程。[72]

中法关系方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是中法 战争过程中双方试图取得妥协的一个和约。 由于 双方谈判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双方最终兵戎相见, 中法战争因此重启。 张振鹍对影响中法战争由和 转战的关键性文件“福禄诺节略冶进行了史实考 ,指出18845 17 日李、福会谈后,李鸿章 并未将福禄诺提交的这份法国执行《中法会议简 明条款》的路线图报告清政府,北黎冲突后又刻 意制造“节略冶中关于清政府撤军日期等内容在 李、福会谈时即由福禄诺涂抹的假象,并蒙蔽英报记者,使其加以报道宣扬。 正是由于李氏隐瞒了 该节略的真相,导致战争再起。[73]1898年的上海 第二次四明公所案,是上海地方史、中法关系史和 晚清中外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葛夫平对该 事件发生的起因、交涉经过及影响进行了深入的 考察和论述,认为清政府在该案交涉过程中,利用 “地方外交冶和“以夷制夷冶策略,虽然一定程度上 达到了为总理衙门减压的目的,抵制了法方的一 些侵略要求,使得法国政府最终放弃浦东和南向 的扩界图谋,但其作用终究有限,反而使清政府的 外交显得进退失据,直接导致上海法租界的 扩大。[74]

中国与周边国家宗藩关系的终结,一直是晚 清中外政治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议题。 朝鲜不仅是 清朝宗藩体系下最重要的藩属国,也是最后一个 终结宗藩关系的藩属国。 甲午战争宗藩体制解体 前的中朝关系是本年度的研究热点。 张礼恒对甲 午战争前中国与朝鲜的关系以及清政府对朝政策 进行了系列研究。 他从东亚儒教社会整体转型的 宏观视野出发,对光绪七年(1881)清朝驻日使 领与朝鲜“朝士视察团冶在日期间基于宗藩体制 的特殊规制开展的交流活动做了具体考察,指出, 双方围绕国际大势、中朝两国的困境与出路所做 的讨论,以及对待日本明治维新的全方位评判, 带有明显的中国印记,展现了中朝两国在全球化 运动中的艰难抉择。[75]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张礼 恒进一步探讨了李鸿章对待朝鲜的“不沾不脱冶 交往原则,认为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对朝政策是 清晰和一贯的,具体体现为李鸿章在1882年提出 的“不沾不脱冶原则。 该原则是对清政府此前解 析中朝宗藩关系模糊、含混的修补,是李鸿章在列 强环伺形势下对宗藩体制的一种灵活性新解, 旨仍然是为了维护宗藩体制的权威性。[76]“朴定 阳事件冶是清代中朝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尤淑君 从中国、朝鲜、美国、日本等多方关系中对该事件 进行重新审视,认为朴定阳出使美国之事,正是清 政府检验宗藩关系是否被欧美各国所接受,也是 朝鲜向国际社会宣称自主的绝佳机会。 但由于中 国、朝鲜及美国对于“自主之国冶一语的不同理 ,加之朝鲜内部的党派斗争与改革思想,使得中 朝两国的争端趋向表面化,也让朝鲜决心引入日 本势力,从而埋下了甲午战争的隐患。[77]

晚清中俄关系方面的研究也有进一步拓展, 陈开科在充分利用中、俄文献档案以及晚清报刊 资料的基础上,1891年俄国皇太子尼古拉的旅 华事件做了系统论述和分析后指出,此事件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俄国对华政策以及晚清中俄茶叶 贸易的发展。[78]

晚清中葡关系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年度 也取得一定进展。 张志勇论述了19世纪60年代 中葡通商通航条约谈判过程,并注意到英人赫德 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指出赫德所提在澳门设关 收税与收取澳门租金的建议成为总理衙门压迫葡 萄牙公使放弃不合理要求与之进行讨价还价的重 要条件。 而赫德站在清政府立场反对按照原议换 ,以及提出购买澳门的计划,导致中葡换约最终 失败。[79]

此外,王宏斌对中国外侨政策从设立“蕃坊冶 到“租界冶的演变过程做了颇有学术价值的考察 和论述,进而审视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治外法权 的历史渊源。[80]徐春峰、屈春海对清政府设立驻 巴拿马总领事馆的缘由、过程以及总领事欧阳庚 调查侨民等活动做了专门研究,指出清政府出于 外交对等的原则和意识,在巴拿马于1903年宣布 独立、1907 年提出在华设立驻华总领事府的同 ,已经有在巴拿马设立总领事馆的允诺,直至 1910年为进一步保护巴拿马华工才正式设立驻 巴总领事馆,作者认为驻巴总领事馆的设立从一 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81]

四、结论

笔者大致从三个专题对2017 年度晚清政治 史学科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梳理和介绍。 就发 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而言,共计84,除文中提及 1本专著外,《清光绪帝死因鉴证》、韩策的《科 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马平安的《慈禧与晚清六 十年》[82-84],亦是2017年度晚清政治史研究领 域颇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笔者目力所及的这 88()研究成果中,晚清制度史32,历史事 件与人物研究42 ,中外政治关系14 篇。 可见制度史和事件史,仍旧是晚清政治史研究领域的 重心。

纵向比较来看,2017年度晚清政治史研究取 得的成绩亦值得肯定。 从数量观之,2014年度学 科综述重点介绍研究成果68 ,2015 年度32 ,2016年度63 ,[85-87]2017 年发表的研究成 果数量为近4 年来之冠。 2017 年亦没有相关 “历史周年纪念冶活动的推出,满族史和满汉关系 研究的热点在2016 年凸显后,本年度并不突出。 虽然由于不同综述撰稿者关注点的差异,仅从数 量并不能完全反映晚清政治史研究的特点和趋 ,但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晚清政治史研究作为 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尽管和民国史研究、抗日战 争史研究等目前学界的显学相比有“寂寥冶“衰 颓冶之象,实际上这种“寂寥冶“衰颓冶恰恰是该学 科成熟、稳健发展的重要表现。 2017 ,国内晚 清史学界推出的这80 余部()优秀研究成果, 已从一个角度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继续保持着旺 盛的活力。 相信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方 法的理论指导下,借助清史资料建设“黄金时 代冶[88]的东风,晚清政治史研究,仍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68]郭卫东.论晚清时代的地方外交[J].广东社会科学, 2017(4):102-110. 

[69]张建斌.光绪朝长沙开埠与英商入城交涉始末[J]. 历史档案,2017(1):105-111. 

[70]赵欣.再议英国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冶[J].史学集 刊,2017(1):59-68. 

[71]戴东阳.高桥作卫与百年来高升号事件研究[J].北 京社会科学,2017(10):27-36. 

[72]李花子.试析1907—1909年日本界定的“间岛冶地理范围[J].近代史研究,2017(3):148-159. 

[73] 张振鹍. 福禄诺节略与中法战争两个阶段的转 变———从《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说起[J].近代史 研究,2017(4):146-152. 

[74]葛夫平. 第二次四明公所案与上海法租界的扩界 [J].历史研究,2017(1):68-84. 

[75]张礼恒.清朝驻日使领与朝鲜“朝士视察团冶[J].近 代史研究,2017(6):88-104. 

[76]张礼恒.近代中朝关系的现代性转换———论李鸿章 的“不沾不脱冶原则[J].清华大学学报,2017(2): 97-104. 

[77]尤淑君.朴定阳违制事件与朝鲜的自主诉求[J].史 林,2017(2):102-112.

 [78]陈开科.1891年俄国皇太子东游旅华述论[J].社会 科学研究,2017(5):172-182. 

[79]张志勇.赫德与早期中葡通商通航条约谈判[J].国 际汉学,2017(2):132-138. 

[80]王宏斌.从蕃坊到租界:试探中国近代外侨政策之历 史渊源[J].史学月刊,2017(5):75-84. 

[81]徐春峰,屈春海.清末驻巴拿马总领事馆的设立[J]. 历史档案,2017(1):112-118. 

[82]“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冶课题组编.清光绪帝死因鉴证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7. 

[83]韩策. 科举改制与最后的进士[M].北京:社会科学 文献出版社,2017. 

[84]马平安. 慈禧与晚清六十年[M].北京:新世纪出版 社,2017. 

[85]崔志海,任智勇,顾建娣,张海荣.2014年晚清政治史 研究综述[J].近代史学刊,2016(1):274-284. 

[86]崔志海,顾建娣. 2015 年晚清政治史研究综述[J]. (未刊稿). 

[87]张建.2016年晚清政治史研究综述[J].(未刊稿). 

[88]朱浒. 晚清史研究的“深翻冶[J]. 史学月刊, 2017 (8):11-15.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游记》 2024-12-30
熟悉的陌生人 2024-12-27
梅花竹里一舸归——廖可斌教授访谈录 2024-12-26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开幕 2024-12-26
钱塘江大桥炸桥的回忆 2024-12-23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