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西湖岸边的文人慢生活:最早记录四季景色的绘画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 周冉  日期:2018-12-05

历史上关于画家刘松年的资料留存很少:生卒年不可考,家世背景不详,生平轶事无迹可寻,也无一张画像存世,只知道他活跃在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之所以今天人们还在讨论这个名字,只因为他是一个典型的用作品说话的艺术家。不久前,以其山水画《四景山水图》为蓝本的特种邮票正式发行,故宫藏品宝藏中又一枚明珠焕发新生。一封纸质信笺上,可以贴上刘松年的墨宝了。


一般认为,南宋四家中,马远,夏圭影响最大,李唐更是四人中的前辈,但明代收藏家张丑却说:以成就论,刘松年才是南宋院画家的典范,“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他曾写下一首诗,赞颂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清新脱俗,与众不同:“西湖风景松年写,秀色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

 

《四景山水图》卷,南宋,刘松年,绢本设色,(每段)纵40厘米,横69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卷分四段,为春夏秋冬四景,表现临安士绅官僚优裕闲适的生活。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画院山水至宋时名家辈出

 

刘松年是典型的画院画家,以供御为创作本分,《四景山水图》亦是他的职务作品。他所处的时代,画院的内涵和组织形式早已超越了供皇帝休闲娱乐的边界,与仕途接壤。


先秦两汉时期,绘画的主要功用是教化人心,以墓葬壁画为主要形式。魏晋南北朝时思想活跃,人们开始认识到山水自然之美,又因为旅途艰辛费用不菲,有条件壮游四方的人少之又少,把实景山水转化到纸面上,供人居家卧游越来越流行。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然以人物故事为主题,青绿山水却在画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民间美学喜好大红大绿的浓艳色调,上层统治阶级又对富丽堂皇青睐有加,为满足二者审美需求,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应运而生,而为了追求另一种代表更高美学的清丽淡雅之美,水墨画应运而生。画家们以墨汁的浓淡干湿造就强烈的艺术效果,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从内容上讲,五代入宋的北方画家多图写北方山水的雄奇壮阔,南方画家则描绘江南山水的秀丽温婉,北宋时北派更受重视,刘松年生长于南宋时的江南,《四景山水图》属后者。


五代宋初,山水画家已然名家辈出,李成、范宽、董源、巨然都是名留画史的巨擘。北宋翰林图画院建立在五代、西蜀画院建制的基础上。画院前期主要是搜访前代遗墨;组织创作图释其政治宗教主张的“宣传画”;也出品一些投帝王所好的卷轴屏障壁画。画院所招募的画工或长于造型,或精于界作,或为装裱高手,画家地位还不如西蜀、南唐画院时代,等同于匠人。


徽宗时,由于皇帝本人对画家知识结构的重视,画学被纳入神圣的科举考试体系。画学生入学考试侧重考察技能,但须对古诗有深刻而广博的涉猎,能否将诗意与画意相通,成为画院录取的重要标准。如同今天报考艺术院校,不仅考专业课,文化课也必须达到一定分数。录取后的画学生,以类似“三舍法”的形式培养,不仅学习佛道、人物、山水、鸟兽等,还教授《说文》《尔雅》《释名》,练习书法小篆,学习有关画理的问答。如此系统全面的课程设置,使北宋画院从原来的“匠人工厂”升格为一所高等大学,毕业生不仅有了任职外官的机会,还可以参与政事。北宋后期画院在这些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南宋画院画家的创作。刘松年就得益于类似系统课程的培养。


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人口超过百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它当年盛景。这里地处中原腹地,经济富庶,带给北宋山水画大气开阔、雄壮挺拔的气象。靖康二年(1127),女真人长驱直入,北宋都城被攻陷,徽宗钦宗被掠为人质。九皇子赵构据守淮河,建立南宋政权。


迁都临安后,画院重建。画院画家仍然有完成大型壁画创作,以宣教民心的任务,但更多是完成卷轴和册页,内容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诸多方面。其中,山水画的比重显著增加,画家们写生对象变成了江南秀丽风光,疏林晚照、小桥人家,像《四景山水图》这样描绘西湖美景的作品众多。


根据清人编撰的前人文献推断,南宋画院复建的时间应在绍兴二年(1132),院址位于临安城东新门外的“园前”。画院大体继承北宋画院的建制,但管理比较松散,画家待遇提高,授官人数与北宋后期相比数量更多。起初画院几乎都是宣和画院旧人,之后的画家们大多师承同门,父子授受,数代承袭形成派系,逐渐构筑了一个封闭的圈子。画家名单中不乏刘松年这样通过招考形式进入的画家,不过后人还是从其笔法风格中,考证出他与画院前辈的师承事实。

 

画法承袭李唐一脉

 

画史上的南宋四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为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四人的创作既代表了南宋绘画的阶段性风格,又有各自特点,画风和画法上有着微妙的联系。


李唐履历复杂,最具传奇性。他48岁才参加北宋画院的入院考试,是宋徽宗时的画院待诏。当时考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别的考生还在努力描绘酒家风貌时,他却把酒家藏在苍翠之间,只在桥头的竹林外露出一根竹竿,竿上飘着一面“酒”字旗子。这份答卷紧扣题眼,把酒家“锁”在了观者不见之处,却又让人清楚感受到它的存在,徽宗十分喜欢。《万壑松风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李唐(58岁)在北宋画院时的作品。


《万壑松风图》,南宋,李唐,绢本设色,纵188.7厘米,横139.9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李唐是北派山水的代表人物之一,宋徽宗时期的画院画家,后进入南宋画院,前期多画气势雄浑的大山大河,此画使用雄健的斧劈皴描绘青山绿水,技法风格对刘松年有一定影响。(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金人攻陷汴京后李唐被俘,他冒死逃走投奔临安,初到时身无分文,曾卖画度日,但延续北宋画风的作品在临安不受欢迎,他还赌气说:“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我画这么辛苦,你们却不识货。南渡不久,李唐的画风就发生变革。古稀之年的他享受过画院兴盛时的万人敬仰,也遭遇过国破家亡的惨痛,此时的作品已不再局限于表现景物的视觉美,更注重意境和自身思想的表达,首先开创了“形不足而意有余”的新派山水画气象。《采薇图》《清溪渔隐图》的构图只取山的局部,山景上下不留空隙,不见山巅不见树顶,水面却露出大片空白,与近景的树丛和堤岸形成强烈对比,笔法简略却意境深远。


李唐进入南宋画院时已经年近80岁,成为画院的领军人物。他与宋高宗交往甚密,高宗曾在绢上书写《胡笳十八拍》,每写一拍留出一段空白,让李唐根据文意作画。作为由南宋画院一手栽培的年轻人,刘松年师从张敦礼,张又为李唐的学生,故刘松年的画风取自李唐,当归李唐画派。在其笔法风格上,能看到向前辈致敬的影子。


刘松年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家就住在杭州清波门,此地又称暗门,刘松年得号“暗门刘”,光宗时他由画院的画学生升为翰林书画院待诏,宁宗时进献了一幅《耕织图》,称为“院工中的绝品”,被授予金带。


史载画院曾以《万绿丛中一点红》为题考试,有人画杨柳楼台一美人,有人画桑园深处红衣女,也有人画松树群中一只鹤傲立,这些答卷在高宗看来都太平庸。刘松年交的答卷,是一轮火红落日,远远与碧海上融为一体。高宗见了十分喜欢,赞他“规模阔大,立意超群”。这次考试,刘松年与李唐一样拿了魁首。

元人张羽在题刘松年《九老图》卷中说他“人物、界画、林木、水石,各臻其妙。今画者工其一,犹足称于世,而刘乃兼众工之所长,可谓难矣。”声名盖过其师。

 

人与山水的互动之趣

 

刘松年的作品虽然不乏《便桥会盟图》《中兴四将图》这样的历史政治题材,但更多是表现士大夫闲散安逸的生活,最具代表性的山水佳作即为此次被选作邮票图案的《四景山水图》。这幅画为设色绢本长卷,四段合裱在一起,每幅纵40厘米,横69厘米,分别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取材于杭州西湖园林别墅,是史载最早记录四季景色的绘画作品。这幅画上没有作者签名和印章,徐邦达说:“以故宫博物院旧藏的三幅罗汉相比,可以证明是一人所作,而三幅罗汉图上是有‘开禧丁卯刘松年画’的款字。”这幅画后有明代李东阳的题跋:“刘松年画考之小说,平生不满十幅,人亦难得。此图四幅,写作数年乃成。今观笔力细密,用心精巧,可谓画之圣者。”


《罗汉图》 ,南宋,刘松年, 绢本设色,纵117厘米,横55.8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罗汉图像在中晚唐兴起,盛行于五代及宋元。刘松年画过多幅罗汉图,均为光头,面相怪异甚至丑陋,姿态松弛,表情幽默,尽显人物的神通与自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画中以《春景》为首,中景设置一楼阁,出园门有小桥,近处几株垂柳下侍者牵马,书童整理,众人正欲外出踏青。《夏景》中一座庭院掩映在绿荫中,主屋通过曲廊到达面朝西湖的湖堂,因为炎热的夏季到了,湖堂拆掉了所有格子窗,只留几根柱子。堂前平台宽敞平坦,围以栏杆,又有一座短桥连接至水中的亭子。画中还出现一把能够调节倾斜角度的圆木躺椅。一人仰坐在上面,面朝湖心,若有所思。《秋景》中,屋主人已经命人在格子窗上糊好的白色窗纸,深色密林与白色窗纸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全画的焦点,观者可以通过打开的屋门看到主人闲坐其中。到了《冬景》,白雪覆盖下,所有房屋都被密封严实,一女子正欲挑帘而出,极富动感。


刘松年的山水画非常注重人的参与意识,描绘山水的同时真实反映人在山水中的怡然和情趣。春景生机盎然,绿柳堤岸,桃花绽放,是士大夫踏青庄严之景;夏景草木茂盛,河波涟漪,是文人纳凉与阔堂之景;秋景浩渺萧瑟,书堂静怡,是文人陶醉于自然之景;冬景白雪皑皑,苍松劲秀,厚帘暖阁,是士大夫踏雪寻梅之景。各个季节均设置了明显的标志性元素,人物活动不仅仅是点缀,而与景物有机结合,甚至上升为画面的主角。


《博古图》,南宋,刘松年,绢本,纵128.3厘米,横56.6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文人贵族欣赏古玩之乐。画中人物被呈现于画面最核心处,形态各异,有的捻胡须,有的负手而立躬身端详,有的干脆拿起古玩品鉴,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映成趣,极富画家个人风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刘松年还画过一幅《博古图》,描绘文人贵族欣赏古玩之乐。画中干脆把人物放大居中,呈现于画面最核心的位置,形态各异,有的捻胡须,有的负手而立躬身端详,有的干脆拿起古玩品鉴。画面主体已有如此丰富的造型和细致勾勒,刘松年还不忘补上背后的树景:大树郁郁葱葱,居后方左侧,只留下树干,枝繁叶茂早已超出画面范围,近处只有树叶,可以推想树干在画外。这幅画仿佛开启上帝视角,打开俯瞰的一扇小窗,窥探人世百态。

 

边角山景 细致入微

 

南宋偏安一隅,画家没有机会完成对大山大河的写真,转而去描绘江南的“残山剩水”,图写“边角之景”,南宋四家之中的马远和夏圭被戏称为“马一角”“夏半边”。客观来讲,局景山水不如全景画大气,却不失精巧。《四景山水图》画面中既有远处寒山茂林,也有近处楼阁人家,结构灵动。不过远山在云雾下虚无缥缈,笔墨被重点放在近处景观,舍弃唐五代以来的全貌式描绘,体现了南宋山水画边角式构图的特点。


辽宁省博物馆藏有一幅刘松年的《秋窗读易图》,是一幅典型的小景山水,两棵挺拔的松树相对而立,透过房屋窗户,可以看到屋内一人端坐,似在读书品茗,屋顶的砖瓦每一片都细密有序,窗棂分明,院门的茅草、松树的纹理、甚至松针都清晰可见。这样精致巧思的山水小品,是刘松年风格的代表。


《秋窗读易图》,南宋,刘松年,设色扇,纵26厘米,横26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水畔树石掩映之下,书斋门窗敞开,主人在窗前展卷沉思,是一幅典型的小景山水,笔墨工致严谨,气格宁静雅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他的《瑶池献寿图》,以想象中神仙寿宴的情景为题材。众神被树林和迷雾遮挡,山势渐远渐淡,逐渐缥缈,远处的山峰只露一角,暗示观者还有更大的山体树木未能入画,于狭窄中寓有广阔,顿增天上人间之感。


《瑶池献寿图》,南宋,刘松年,绢本设色,纵198.7厘米 ,横109.1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描绘了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是当时上层社会做寿的喜庆场面。众神被树林和迷雾遮挡,远处的山峰只露一角,暗示观者还有更大的山体树木未能入画,于狭窄中寓有广阔,是画家边角取景风格的代表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四景山水图》邮票上市消息一出,就有邮票藏家质疑,如此复杂的山水画作被浓缩在方寸之间,画面是否会模糊不清,国宝精髓是否会被埋没。答案是不会,因为刘松年下笔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细。北宋绘画大都遵循保守复古且严谨的作画风格,院画更是特别精致。鲁迅说:“宋的画院,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这一点上,身为南宋画院生的刘松年颇为认同。在四家之中,刘松年最擅长精细刻画,有高人一等的造型能力,笔法不同于他人苍劲,“而多了几分斯文”。


皴法是中国画中用来表达山石、峰峦和树身纹理的绘画技法,最能体现一个山水画家的风格特点。《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中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如披麻皴、云头皴、斧劈皴、牛毛皴等。每一位画家在皴法的运用上,都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四景山水图》写山石,用的是“小斧劈”皴,画阁楼却细致周翔,尽力完美而合乎真实,松针或人物服饰都细致之极。


在古代建筑绘画里,界画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因画家借助界尺来描绘建筑中的直线部分而得名,今天看来有些近似建筑设计图纸。北宋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里把绘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