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四月初,《杭州白话报》连续刊登大幅广告: “拱宸桥新开阳春外国茶园,主人司点文生聘请英国美女跳舞大戏、天下第一活动电光影戏、最新发明电气留声机大戏三班合演。……准期于 四月十日(5 月 9 日)起每夜开映。”广告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杭州人, 争往拱宸桥一睹西洋来的新玩意。这是目前所见舞蹈、无声电影、留声机音乐等西方娱乐形式传入杭州的最早记载。辛亥革命杭州光复之后, 西方娱乐活动逐渐兴盛起来,杭州市民的生活中有了更多的与国际接轨的内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合西方娱乐活动的场馆逐渐增多;二是西方娱乐活动形式越来越多地传入杭州。 自 1909 年沪杭铁路开通之后,杭州城站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中心。为适应新式演艺的需要,有投资者在城站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剧场,于 1913 年竣工,但因受政治局势影响,于 1914 年 1 月 15 日方才启用开幕。这是一座以新颖的构思设计,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建造的、 当时杭州最为先进的西洋式剧场:总面积 2917 平方米,顶部采用 19 米大跨度的木架结构支撑,观众大厅呈马蹄形,设三层楼厅共1039个座位, 舞台中央采用转台设计,剧场外墙贴瓷砖,窗子安装彩色玻璃,窗框饰以浮雕和五线谱造型。该剧场初名“城站模范剧院”,后更名“杭州城站第一舞台”。剧场投入使用后,起先是演出传统戏曲,吸引了诸如谭鑫培、梅兰芳、尚小云等京剧名角前来演出。1926 年剧场一度改为“杭州影戏院”,开始放映电影。 民国初年杭州西湖边的旗营拆毁后,市政当局在原旗营地块上开辟新市场,至 1920 年代,新市场成为杭州的另一个集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繁华商业区。大世界游乐场、西湖共舞台、浙江大舞台、喜雨台茶楼等新式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杭州市民及游客。大世界娱乐场建成于 1921 年,建筑堂皇,布置精致,且票价低廉,内设平剧场、电影场、杭剧场、话剧场、绍剧场、合锦戏(据李笠翁撰《合锦回文传》搬演的戏曲)、共和厅群芳会唱(在共和厅演出的大合唱)、爱新社苏滩(一种滩簧,脱胎于昆曲调弄乐器)、戏法杂技等,在规模和设备上堪与上海大世界相媲美。 1925 年夏,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在其主楼屋顶平台放映露天电影,影片以美国片为主,开杭州上演外国影片之先河。至 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城站第一舞台、大世界游乐场、西湖共舞台、浙江大舞台、西湖大礼堂等皆仿照上海电影院模式,放映上海产的影片,观看电影成为杭州市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 文章原名《西方娱乐传入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