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杭州宋史论坛2025年第三期…
书讯 |《杭州文史》第40辑
讲座预告丨胡可先:白居易的杭…
文史探秘·杭韵传承——杭州市…
 
特别关注
 
杨素修杭州城的经过
十年结缘《杭州文史》
杭州自来水厂创办前后
解放时期笕桥开往菜市桥的航船
特别关注
 
毛主席亲自坐镇北山路汤宅,中国第一部宪法起草于此地
来源:杭州历史建筑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19-02-25

汤宅位于葛岭山南麓、北山街84号院内,曾是国民党将领汤恩伯的旧居。

汤宅的主人汤恩伯,浙江武义人。1926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回国后历任国民党军界要职,曾官拜陆军副总司令、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国民党六届中央执委等,陆军上将军衔。


汤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块石垒砌的围墙绵延百米。左、右墙角立有“汤界”字样的界碑,至今清晰可辨。院内由主楼和平房组成。主楼是一幢青砖叠砌、洋瓦盖顶的西式别墅。宽敞的上下阳台,精致的窗框门廊,花饰的楼梯栏杆,葱郁的树木花草,处处显示出不凡的身价。但汤宅的价值更在于这里曾是新中国首部宪法的起草酝酿之地。

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率宪法起草小组来到杭州,起草修改新中国第一步宪法。为了给宪法起草小组创造一个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浙江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请示华东局第三书记谭震林后,把毛泽东等安排住在刘庄,而办公地点,则在北山路84号大院内的30号楼,即汤宅。


1954年元旦后,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当时毛泽东住在刘庄一号楼。每天午后3点,他便带领起草小组驱车绕道西山路(今杨公堤)穿过岳王庙,来这里办公。主席通常在平房里办公,起草小组在主楼工作,常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2月中旬,毛泽东与起草小组成员先后起草了初稿、二稿、三稿。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由董必武同志组织法律和语文专家对草稿进行研究和修改。最后于3月8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宪法的四稿。这样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的工作圆满结束。毛泽东一生来杭40多次,这是第一次,也是住得最久的一次。


2016年汤宅被改建成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曾经那段毛泽东与宪法起草小组在汤宅的工作岁月被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这必将赋予汤宅以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潜在的文物价值。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杨素修杭州城的经过 2025-07-30
十年结缘《杭州文史》 2025-07-28
杭州自来水厂创办前后 2025-07-25
解放时期笕桥开往菜市桥的航船 2025-07-24
从放牛娃到北大考古学子 2025-07-24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市政协文史研究中心 杭州文史研究会  电话/传真:0571-877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