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太子赵惇等待禅位18年,等的头发都白了
来源:《最是难言父子间》  作者:王宇  日期:2019-04-18

赵惇.webp.jpg

那么,孝宗到底如何评价这位太子?太子到底如何看待长达18年的等待?由于宫闱事秘,外人难于测度。但太子即位后拒绝朝见孝宗如此之坚决,父子关系如此之隔膜,不可能不在太子时代留下一点蛛丝马迹。下面只讲几个故事,以窥豹斑。

 

据说,刚得知要他参决庶务时,皇太子随即三次辞免,甚至在太子詹事葛邲前“垂涕语以断不敢当之意”,都没有得到允许。表现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姿态。可是,宋人有些记载则显示,这位四十出头的“老太子”已经急不可待了!

 

宋人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里有两条记事说明了这种心态。一条记事说太子曾经秘密延请一个姓陈的术士扶乩占卜自己当皇帝的时间。术士作法之日,太子穿着白绢汗衫,系着小红布条,翘首期盼,远远看见术士进入府邸,就赶快躲开。术士扶乩,降下仙人,写着“某年某月日即大位”,太监赶快送给太子。作法完毕后,命人再三告诫术士出去后千万保密。(叶绍翁:《四朝闻见录》乙集《清湖陈仙》)这件事说明太子的心情是如何焦虑。

 

这种焦虑自然会在父亲孝宗面前流露出来。《四朝闻见录》中还有一则记事:光皇春秋已富,又自东宫尹天府入侍重华,从容启上以:“有赠臣乌髭药者,臣未敢用。”上语光皇曰:“正欲示老成于天下,何以此为?”(《四朝闻见录》乙集《乌髭药》)“乌髭药”可能是一种让须发变黑的药,也可能只是一种染发剂。有人送给太子这种药,显然是觉得太子已经有白发白须了,太子自己也感觉候补了这么多年,年纪也老大不小,又有临安府尹的地方任职经历,应该暗示父亲禅位,就把赠药的事说给孝宗听。孝宗听了不以为然:“须发斑白,说明你老成持重,应该让天下人都知道,染黑干什么?这种药,不吃也罢!”太子听了非常郁闷。

 

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也有一条类似的记载,但不如叶绍翁可靠。这条记载说太子急着让父亲禅位,但又说不出口,只能央求祖母宪圣皇太后(高宗皇后)为他说情。皇太后就在儿子孝宗面前旁敲侧击:“官家也好早取乐,放下与儿曹。”“儿曹”就是指太子。孝宗说:“臣久欲尔,但孩儿尚小,未经历,故不能即与之。”皇太后听了无言反驳,就向太子转述,气愤的太子掀起头巾给祖母看:“臣发已白,尚以为童,则罪过翁翁。”(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第二卷)我都长出白头发了,父亲还说我是孩童,真是岂有此理!

 

皇太子急迫如此,孝宗何尝不倍感压力呢?他之所以早早建储,就是想要向天下展示自己以社稷为重的高姿态,但三儿子赵惇左看右看都不像皇位的最佳继承人。孝宗先是命他以太子身份任临安府尹两年,后来又参决庶务一年,都表示自己还在考察、培养太子,与其说是关心爱护,还不如说是放心不下。

 

《西湖游览志余》.jpg

另一方面,也许在儿子赵惇看来,18年过于漫长了,但父亲孝宗并不这么看,至少在这18年中赵惇是名正言顺、如假包换的皇太子。与儿子相比,孝宗本人则长期只是一个亲王,连皇子的名分都没有,高宗随时可以重新领养或指定别的宗室子弟作为皇位继承人,且只当了12天太子。相比之下,赵惇在亲生父亲的庇佑之下,太子地位是巩固的,知足吧!至于接班,那也要先看孝宗有没有接班!德寿宫中那位太上皇帝老而弥坚,于军国大事偶尔还有所训示,孝宗相当于只接了半个班。在高宗健在的情况下,孝宗若禅位于皇太子,那么天下就有三个皇帝:太太上皇帝(姑且这样命名)、太上皇帝、皇帝。据说孝宗曾经考虑禅让之事,但“既而以天下不可奉三宫,乃缓其事”。不难想见,若真的“三宫并建”,新皇帝赵惇得到的只是四分之一的权力,连“儿皇帝”都不如,堪称“孙皇帝”。

 

太上皇帝高宗的健在是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赵惇心中虽然不爽,也无可奈何。现在高宗驾崩了,怎么还不立即禅让,竟让我参决庶务,拖了一年多才禅让,这不是明摆着对我不放心吗?

 

皇太子的这些“活思想”,化成抑郁愤懑强埋心底,积聚成巨大的能量,等到正式接班即位后爆发出来!

 

 

文章原名《爸爸,我已经很老了》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