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讲堂预告 | 苏东坡在杭州鲜…
 
特别关注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特别关注
 
范仲淹在杭州的业绩(下)
来源: 史志杭州微信公众号  作者:单金发  日期:2020-07-08

范仲淹年轻时曾和林逋林处士交往甚密。林逋林隐居孤山,终生不娶不仕,以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不过范仲淹此次晚年仕官杭州,林已作古二十余年,早在天圣四年(1026年)间,范仲淹在江苏兴化任官时曾多次拜访过这位孤山的林隐士,两人多有诗歌唱酬。范仲淹有一首赠林的诗为“片心高与月徘徊,岂为千钟下钓台。犹笑白云多事在,等闲为雨出山来”。赞美林的人品高洁,不为千钟厚禄而折腰的气品个性。林赠范仲淹诗有“马卿才大常能赋,梅福官卑数上书。黼座垂精正求治,何时条对召公车?”称颂范仲淹官虽小却已数次向中央政府上书进言,并期望范仲淹有朝一日被国家重用,条陈治国大策。后来范仲淹在庆历三年(1043年)终于位登宰执,应仁宗诏上了《答手诏条陈十事》的庆历改革十大纲领。这位林隐士算是个识才高手,可惜此时的林已作古多年,没能看到。范林之交,一个朝廷命官,一个不肯出仕隐居孤山二十年不入市的隐士,虽身份地位不同,但志清道异却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交往,反能惺惺相惜,心心相印。范仲淹交友无论布衣寒素,用他自定标准叫“惟德是依,因心而友”,这也可证范仲淹私生活之一斑。

范仲淹在杭时还和天竺山的日观法师交好。这位法师出家前名叫仲善升,精通音乐,曾被朝廷诏选为御制《法音集》做注释,书成,赐法名日观,后还杭州故里,十余年不下天竺山,诵《莲经》一万过。法师圆寂后,范仲淹应法师生前的约请,特地为这位高僧写了一篇《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现摘录其中一节:“师深於琴,余尝听之,爱其神端气平,安坐如石,指不纤失,徽不少差,迟速重轻,一一而当。故其音清而弗哀,和而弗淫,自不知其所以然,精之至也。予尝闻故谕德崔公之琴,雅远清静,当代无比,如师则近矣。”

范仲淹听过日观法师的演奏,惊奇他琴技之高超,琴音之优美,不知他何以有如此高深的音乐成就和修养。以他和已故宫廷音乐国手崔遵度相媲美。读来让人有一种亲见其僧沉稳自如不卑不亢之演奏,亲闻其琴悠远高雅不愠不躁之乐音。范仲淹本身亦是一位有高超琴艺和音乐修养的人,曾师从于宫廷音乐家崔遵度。因常喜弹《履霜》一曲,当时人们送他一个雅号,都叫他“范履霜”。因此范仲淹对日观法师的音乐艺术和音乐修养的评价是内行人和知音人的评价,是客观准确的,否则他决不会将他同自己所敬重的音乐老师崔公相比。由此,《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让我们知道了天竺山还藏着一位音乐大师呢!记末以四句诗作结语“山月亭亭兮师之心,山泉泠泠兮师之琴。真性存兮孰为古今,聊志之兮天竺之岑。”结语诗恰到妙处,让人有读不尽的绵绵佛味和音乐味。人们一般都知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为千古名记,孰不知《天竺山日观大师塔记》亦是一篇绝妙之记。


历代如云高手,为岳阳楼写了不少楼记,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出,顿成千古名记,助岳阳楼身价百倍,声名鹊起,名扬天下,观者潮涌。浙江桐庐亦有例,《严先生祠堂记》是也。


三、杭州上任,在故乡办义庄

范仲淹在杭州知府任上只一年多时间,重视教育,振兴学校,功在士林。范仲淹在杭州上任,这时在杭州的子弟及友人们看到范仲淹年高体衰,考虑到范仲淹一生为官三十余年,已五上五下,且无数次地颠沛流离,迁徙任职,却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居所。于是纷纷劝说他在洛阳或购或建一宅第园林,以为退休后的逸老之所。(当时士风,和范仲淹同辈或前后辈的达官显贵都建有自己的深宅大院,洛阳豪第为全国之最)可范仲淹听后却一口回绝“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踰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树第治圃,顾何时而居乎?”“俸赐之余,宜以赒宗族,若曹遵吾言,毋以为虑”。这时范仲淹也考虑到自己的年迈体衰,如今到了杭州得用他有生之年办成一件以前一直想办,却因远离家乡政务繁忙、经济条件还不够具备,而没有办成的事。如今条件好转了,到了杭州,离故乡苏州也近了,他决定要去故乡办一桩私事。范仲淹到了故乡苏州,看望了族中贫苦的亲戚,了解了他们的困苦情况,本着他一向以先天下忧之心,倾其全部积蓄在故乡办一个义庄,完成他早就有的夙愿。范仲淹把这件事和他的兄长范仲温商量,并委托他办理。在苏州购买好田千亩为义田,并在灵芝芳祖宅附近筑屋广居为义宅,亲自为其命名为岁寒堂、松风阁,办起了历史上第一个多功能私家慈善机构,史称范氏义庄,简称范义庄。范义庄含义田、义宅、义学,使族中贫困者“虽至贫者,不复有寒馁之忧”“聚族中”“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则有赡”“立塾以教,教养咸备”。范氏义庄创办过程由其兄范仲温操办,范仲淹不时致信兄长“自家少置义田,不可却令漏税”,并郑重关照一定要按规定交纳田契税钱。范仲淹还多次去信告诫侄儿们“要有乡曲之誉,不得欺事,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范氏义庄除了济助范氏宗族外,范仲淹首定义庄制度中还有一条关于外姓人氏亦在济助之内的条列,“乡里、外姻、亲戚如贫,窘中非次急难或遇年饥不能度日,诸房共相度诣实,即于义田米内量行济助”。实际上范义庄的济贫扶困范围已远远超出范氏宗族这一范围。范义庄受益活族者“九十余口”。


640.webp (3).jpg

△位于苏州的范义庄遗址


四、两座范公祠,感念范公之惠政

范仲淹逝世后,杭州人民在孤山建了范公祠,在梅东高桥建了范府君庙(按:清康熙《仁和县志》,称此为范明王庙)来纪念他。由于范仲淹在杭州为官时间较短。时至今天,其在杭州的历史遗存和事迹早已为岁月风尘所湮没,已鲜为人知了。唯有在那尘封已久的地方志书和前人留下的碑拓中,还能找到范公在杭州留下的些许历史痕迹。

清代仁和知县赵世安纂辑的清康熙《仁和县志》卷之十四·壇庙一章有范仲淹祠庙的记载:“范明王庙,在梅东桥东相沿(按:东相应为东厢之误,意即桥的东面),系文正公范仲淹为此地土谷神。康熙十一年,巡抚范承谟以其苗裔,至庙致祭。”时光悠悠,溟水淼淼;钱塘故地,范公风长。

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间连头搭尾不足两年,却已“遗爱流传”,“里巷之人皆知其名字”。今天我们杭州,是否可以利用范仲淹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他那超前的大气之作,为湖山更添厚重之色,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树起中华历史上值得骄傲的大丰碑!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讲堂实录 | 苏东坡在杭州鲜为人知的故事 2025-01-23
远逝的灶头画和印糕版 2025-01-23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作品成果展(三) 2025-01-21
金衙庄:留得庄名万口传 2025-01-20
广济桥:一座古桥的前世今生 2025-01-2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