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特别关注
 
南词与浙江平湖调
来源:《湖上拾遗》  作者:王与昌  日期:2021-04-15

南词是广泛流传于吴语地区的一种说唱曲艺,清代曾多次进京演出。它对后来江浙一带的许多曲种有着深刻的影响。



从现有史料看,较详细提到南词进京演出的是杭州南词,如清乾隆年间的蒋士铨在《京师乐府词·唱南词》中写道:


“三弦掩抑平湖调,先唱摊(摊即滩)头与提要。高谈慷慨气粗豪,细语缠绵发忠孝。洗刷巫云峡雨词,宣扬却同批凤貌。冠缨索绝共欢哗,玉簪交颐极伤悼。蜜意惑人最惨凄,谈言微中真神妙。君不见,杭州士女垂垂手,听词人动鸾皇偶。父母之命礼经传,婚姻私订南词有。”


到清同治二年(1863),《杭俗遗风》对于杭州南词的演出也有记载:


“南词者,说唱古今书籍,编七字句,坐中开口弹弦子。打横者助以扬琴。每本四五回。称为唱书先生。”


从上述记载看,杭州南词在清乾隆年间已盛行。演唱者自操三弦,以一人用七字句说唱古今书籍,并以“摊头”作为开头。唱腔名为“平湖调”。后又增加扬琴伴奏,所唱之书篇幅较短。平时,艺人为了把它和大部头的评话加以区别,就称它为“小书”(评话叫做“大书”);而听众则把只说不唱的艺人称为“说书先生”,把有说有唱的叫做“唱书先生”。


南词在演出时,由于艺人很斯文,故杭州人俗称它为“文书”,如清《江乡节物诗》中说:“南词,杭人俗称‘文书’。”而艺人又习惯称它为“弹词”。但苏州艺人在清代,又把弹词称为“南词”,这在天悔生的《金蹄逸史》及弹词名家马如飞的弹词开篇里都有记述。清代苏州弹词的情况,在李声振的《百戏竹枝词》中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亦鼓词类,然稍有理致,吴人弹平湖调,以弦索按之。近竞尚打铜丝弦扬琴矣。都中四宜茶轩,有夜演者。四宜轩子半吴音,茗战何妨听夜深。近日平湖弦索冷,丝铜争唱打扬琴。”


从词中看,当时苏州弹词艺人所唱的曲调亦是杭州南词所唱的“平湖调”,伴奏乐器也和杭州南词相同。


图片

南词演奏


南词流传到各地后,称谓有了区别。如苏州有“对白对词”,宁波则称“四明南词”(或叫“四明文书”);而在绍兴,艺人则习惯以曲调名称命名,叫它为“平湖调”,但绍兴文人仍称其为南词,如清代吕善根在《六红诗话》卷四中说:


“会稽胡嗣源秀才文汇,幼工韵语,稍长,即善唱南词,点窜旧本,都成妙文,名满士大夫间。”


胡嗣源又称胡小二,唱南词红极一时,这在清代叶腾骧的《证谛山人杂志》卷四及周作人的《桑下丛谈》中都有记述。


流传到各地后的南词,表演上也有了发展,演唱和伴奏人员增加到二人以上,如“对白南词”,顾名思义,“对白”者至少要有二人开口。又如绍兴“平湖调”常用三人演出,乐器是扬琴、二胡和弦子,由三人分别担任,但只有弹弦子的人自唱、自表、自白,其他两人仅弄弄乐器而已。后来,伴奏乐器又增加了琵琶、笙、箫等。再如宁波的四明南词,伴奏乐器增加到五种,有琵琶、胡琴、洞箫、阮、笙等。这无疑比原来的杭州南词仅一人开口、一人伴奏有了发展。


各地南词,虽然俗称不一,但唱腔早期都以“平湖调”为主。至于“平湖调”唱腔的来历,多和杭州西湖有关。如有些艺人说,因为杭州有平湖秋月一景,故唱腔以此景命名。宁波的四明南词艺人中又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即如用“平湖调”中的“水底翻”“风点头”等曲调来演唱《西湖十景》的开篇,则最有特色。可见当时四明南词所唱的《西湖十景》开篇,是以曲牌、小曲为主,每景一曲,这和杭州南词早期的传统节目《西湖十景》的情况相似。而绍兴“平湖调”的艺人则说,“平湖调”这个名称是被习用了的,传说当年苏东坡游西湖时,曾即兴写了一首《平湖秋月》:


“归雁穿云响碧天,湖山微露翠婵娟。遍舟载酒寻秋去,看尽林烟映水妍。柔情付与长堤柳,诗意高风话当年。且莫论神仙眷属羡和靖,书画养真只米颠。伴侣有鹤中流韵,明月殷勤送管弦,晚风催我醉缠绵。”


南词艺人就把它作为开篇,在正式书目前加唱。后来,虽然这词句很少唱,但这个曲调却一直被沿用,并称它为“平湖调”。当然,这仅是个传说而已,在苏东坡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不过,现今“平湖调”唱腔,其结尾被称为“凤凰三点头”的三句式的落调形式,却和上述唱词的三句式结尾格式相吻合。


综上所述,虽然南词在各地有各种称谓,但它们同出一源。这在清乾隆时李家瑞的《北平俗曲考》中也讲得很明白:“南词即浙江平湖调”。


作者系原杭州曲艺团副团长、

市曲艺家协会原主席,

国家二级作曲



相关内容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喻守真事略 2024-12-19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2024-12-18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2024-12-18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2024-12-16
打造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优质平台 2024-12-12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