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高峰东面,法相唐樟旁的游步道蜿蜒而上,数十级台阶,就能看到一个名为“流觀台”的过路亭,再迈步拾级而上,左侧一块写着“血园陵”的绿字木牌便映入眼帘,边上还树立一块石碑。 作为杭州珍贵的文化碎片,如此隐秘的“血园陵”可以说是鲜为人知的“不可移动文物”。它究竟是何来历?建于何时?又是何人所建?
今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揭密“血园陵”背后的历史故事。
1926年,北伐战争爆发。同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了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阀抗战了三年。
北伐期间,作为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的白崇禧,于1927年1月率领东路军主力部队入浙作战,2月占领东南重要城市杭州。据史料记载,当时严重(师长)指挥的第二十一师,就是入浙作战的东路军主力部队之一。白崇禧率领的东路军入浙后,曾在龙游、桐庐等地与军阀孙传芳的主力激战多日,虽赢得了胜利,但参战的第二十一师伤亡亦大。
战争胜利后,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师长严重因与蒋介石意见相左,便托病请辞。
那么,严重脱下军装后,去了何处?又做了些什么呢?
严重部下宋瑞珂撰写的《回忆严立三老师》中提到,1927年4月上旬,因反对蒋介石搞分裂,严重托病请辞,保荐陈诚升代师长。随后,严叫袁守谦在花牌楼杨公井附近裁缝店为他做好便衣后,即去杭州,住在法相寺,筹办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北伐战争阵亡将士烈士墓。据此推测,建墓的时间应在1927年4月至7月间。
而墓地为何选址在南高峰下,可从当时掌管二十一师文书、秘书工作的项士元《北征日记》中找到相关记载:“觅定本师阵亡将士墓地于南高峰下”,“此地前瞰西湖,左右山阜拱抱,风景甚胜,其左侧有石穴,相传为定光佛当年趺坐处,穴前有泉一泓,大旱不干,严先生履勘,颇加爱赏,将来建筑菷成,此山又添一胜迹矣”。
另据严重部下袁守谦文章追忆:“先生(严重)师长任内之移交,实做到丝毫不差……除拨出作为建筑阵亡将士(北伐战争)公墓之经费外,计有现金银洋四万六千元,中央大洋券三万六千元,三省通用券四万元,国库券五万七千六百元,全部移交给后任接受了。”
由此历史真相水落石出:“血园陵”应为国民革命军二十一师北伐战争阵亡将士墓。师长严重在1927年4月至7月间,选址南高峰并亲自主持操办此事,建墓的经费从二十一师军费中拨出。
二十一师北伐阵亡将士中牺牲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是团长(有三位团长一位营长,据《民国浙江阵亡将士名录》),园内埋葬着牺牲在北伐战争浙江战场上的200多名英烈,既有国民党员,亦有共产党员,可以说,这座“将士墓”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留给杭州的一个见证。
70多岁的陈国光老先生是血园陵当年守墓者叶云飞的外孙。据他回忆,他的外公叶云飞和国民党将领陈诚都是浙江青田人。墓园建成后,陈诚托人找个守墓人,结果找到了他的外公,于是他们举家来到杭州南高峰上守墓,墓边的茶园以及山下的果园是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直到1958年“全民大炼钢运动”将公墓拆毁,他们才到山下过日子。
严重定名第二十一师北伐阵亡烈士墓为“血园”,寓意“先烈之血,主义之花”。为了让后人记住先烈,陈老先生便找了个石墩,刻上了“血园”两个字,但不知什么时候,后人又在后面加上了“陵”字,“血园陵”便由此而来,也有老百姓叫它“血陵园”。
在血园陵被发现不久,考古工作者就对这里进行了保护,并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了整修,使陵园里的遗迹基本都是保持了原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