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渚古城 / “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 已于11月19日正式开幕 为方便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考古展 特邀良渚遗址考古一线大咖们进行专业解读 来吧,一起听听考古资料背后的故事 主讲人 官井头:一个关乎良渚早期文明发生的史前遗址
一、官井头遗址概况 官井头遗址位于大雄山丘陵南麓,良渚遗址群的南端。本世纪初,考古工作者认为,良渚遗址群的分布范围大概在大遮山丘陵南侧和大雄山丘陵北侧之间,约为42平方公里。但在以官井头为代表的大雄山丘陵系列遗址发掘以后,良渚遗址群的范围一下子扩展到整个大雄山丘陵的南麓。
官井头遗址与良渚遗址群区位关系图 官井头遗址共清理崧泽、良渚文化墓葬106座、房址7座、大型成组石砌遗迹1处、灰坑22个、灰沟2条。 、 官井头遗址遗迹总图 官井头遗址的主要收获是揭露了一处大型的崧泽—良渚文化墓地,大部分墓葬属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从陶器来看这个过程是基本连续的,反映了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转变是一个渐变过程。
发掘场景
崧泽-良渚文化墓地: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墓葬各有50多座。崧泽墓葬以一条冲沟为界,分东、西两片墓区,两边同时埋墓。西区墓葬似围绕一个中心排列,东区墓葬大体东西斜向成排分布,局部成群。此阶段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玉器少见,贫富分化不明显。良渚文化墓葬多数为良渚早期,此时冲沟已淤塞,但东西两个墓区的格局依然延续,并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墓区,每个墓区围绕建筑分布。贵族墓葬出现并占据中心位置,玉器在23—53件之间。 建筑遗迹:房址分布在墓葬中间,仅保存着柱坑或基槽,其性质有两种可能,一是居住场所,墓葬围绕居址分布;二是墓地中间的公共祭祀场所。由于保存状况较差,目前暂不能判定其确切功能。 石砌用水设施:石砌遗迹位于遗址西部,出现于良渚文化晚期,依山坡而建。整体由石构水井、石砌水池、石磡排水沟组成,地势逐渐降低。不同水质有不同的用途:地势较高的水井用来取饮用水,水池是日常生活中洗菜淘米的地方,而经过排水沟排出去的水可以再利用,如灌溉农田等。这是一个复合型的、科学的高级用水设施,在良渚文化中十分罕见。
官井头石砌水池遗迹 二、官井头遗址出土的良渚玉器 官井头遗址的玉器主要出自良渚墓葬,其中良渚早期墓葬居多,中、晚期墓葬较少。共出土良渚玉器600多件,器形有琮、琮式管、璧、璜、镯、筒形器、圆牌、玦、梳背、锥形器、纺轮、端饰、坠饰、管、珠、隧孔珠等10多种,种类较丰富。除了常规玉器,还有一些之前未见或罕见的新颖玉器。
三、官井头遗址良渚早期贵族墓 官井头遗址发现10座良渚早期贵族墓,单墓随葬玉器23—53件。贵族墓葬的标配是——玉梳背(头)、玉璜组佩(颈胸)、玉镯(手),显示了统一的丧葬观念和礼制背景。同时,因为墓葬等级有高有低,等级高的墓主通常配置齐全,镯、圆牌和玦的数量较多,等级低的墓主则可能无梳背或项饰,玉镯和圆牌的数量也会少一些,从中可以看出良渚文化早期已有较细的等级划分。 官井头M64出土的玉器四、玉器组合及其折射的权力属性 官井头早期贵族墓葬的墓主几乎都是女性,说明女性掌握着社会权力。这些墓葬的特点包括: 一是玉器为随葬品主体,并且数量较多,通常有数十件; 二是有“璜+圆牌”、”璜+管串”组佩,还有梳背和成套玉镯。此类早期贵族墓葬在瑶山、北村等遗址也有发现。
良渚文化早期典型女性贵族墓例整体照 这些贵族墓的梳背、璜、圆牌和玦、镯类乃至龙首纹都存在高度的相似性。 龙首纹器物对比 良渚古城 上述贵族墓葬配置以璜为核心的玉礼器,反映女性掌控社会权力。从已知分布点来看,官井头、瑶山和北村都有此类贵族墓葬发现。虽然它们基本处于同一时期,但似乎存在亲缘关系,这种关系暗含了权力的分配和迁徙路径。
其实反山墓地也有璜组佩墓例,即M22和M23,而且它们的璜都有兽面刻纹,M22的圆牌带龙首,M23的圆牌为十字穿孔,十分华贵,是升级版的璜和圆牌。 反山墓地的璜组佩 璜组佩可以说是连接良渚早期贵族墓的纽带,它有三种组合方式:“璜+玦”、“璜+玦+圆牌”、“璜+圆牌”。官井头墓地存在第一和第二种组合,瑶山墓地存在第二和第三种组合,反山墓地仅见第三种组合。这意味着玦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圆牌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并最终完全取代玦。从这个角度来看,官井头或者说北村,与瑶山跟反山之间应该是有先后关系的。 另外,官井头依托大雄山丘陵,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又有持续不断的文化根基和发展脉络,从马家浜晚期开始,一直有先民在此扎根和繁衍,经过崧泽文化的培育,到良渚早期产生文明火花,因此是一支本土的主根系。 由此,我们可以对良渚早期文明发生的过程作出大胆推测:北村可能是大雄山贵族集团向外拓展的一个分支,目的是开辟后来良渚古城所在的大片湿地,但因为依托的旱地有限,没有太大作为,最终未能建立大业。瑶山是大雄山贵族集团向外拓展的另一个分支,开始还是女权社会,后来逐渐发展为男权社会。雄心勃勃的男权统治者随后把视线转向良渚古城区域,试图在那片空旷的湿地,建起一个统治中心,打造一个区域性王国。因为有祭坛,经常性的祭神祭祖,同时掌握了天文观象技能,瑶山贵族拥有地理勘探和科学规划能力,最终选择西部山地建起高低两级水坝,从而为良渚地区创造了宜居环境,为良渚古城兴建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修建反山厚葬开拓这项伟业的王族成员。筑坝修城完成后,庞大的统治中心确立,良渚文明由此走向巅峰。 良渚早期文明发生推测路径图 概括起来,良渚文明的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以官井头为代表的初创时期,女权社会出现; 二是以瑶山为中心的转折时期,女权转变为男权,女性成为配角; 三是以反山为陵地的立国时期,区域性早期国家的都城和礼制建构完成。可以说这是良渚文明兴起的三部曲,整个过程大约经历了两三百年。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