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上分布着许多水利工程,包括河道整治、堤坝建设以及为方便船只和行人通行所建的闸、桥、涵等设施。 
苏州大运河上的宝带桥 1900年,安德伍德公司制作,立体照片。 这些工程不仅保障了大运河的通航能力,保护沿岸地区免受洪水侵害,还凝聚了人们的勤劳和智慧。 
杭州城里的一座桥 1920年代,斯坦利·格雷戈里作品。 在早期的大运河历史影像中,关于水利工程的记录颇为丰富,其中“翻坝”的场景尤为多见。 
运河“翻坝”景象 1910年,佚名摄,火棉胶照片。 由于江南运河地势起伏,不同河道之间存在水位落差,河道之间有一座堤坝。当船只要进入另一条河道时,必须翻越这座坝,当地人称之为“翻坝”。 
杭州德胜坝上的牛拉船只“翻坝” 1885年,W.L.格罗夫斯摄。 1885年,喜欢摄影的英国传教士W.L.格罗夫斯在杭州城外的德胜坝,拍摄到了用牛力牵引船翻坝的精彩场景。 
杭州凤山水门 1919年,西德尼·戴维·甘博摄。 1917-1919年,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戴维·甘博对运河船只“翻坝”进行细致地拍摄,记录了排队等候、人工推绞盘到船只“翻坝”的全过程。 
淮阴月雪水闸 1940年,加岛摄。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翻坝”有的因河道修整而取消,更多的则是被船闸所取代。 
杭州拱宸桥 1930年代,岛崎役治摄。 除了船闸,大运河上还有成千上万座桥梁。这些古桥历经千年仍发挥着作用,是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也是标志性水利工程,展示出运河沿岸人民对水利工程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杭州西溪的一座古桥 民国初年,费佩德摄。 如今,大运河静静地流淌着,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历代水利工程为它带来的安宁和繁荣。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