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似水年华
 
文史动态
 
书讯 |《杭州文史》第41辑
《谈美育》:为大众读者提供一…
结营回顾 | “文史探秘·杭…
深切悼念周保尔特约研究员
 
特别关注
 
钱塘江畔喊潮人
为西湖建起一座专门的博物馆
书讯 |《杭州文史》第41辑
说 桂
似水年华
 
钱塘江畔喊潮人
来源:《弄潮儿向涛头立——三江两岸潮文化》  作者:姜青青  日期:2025-10-09

所谓“潮候”,就是依据长期观察和总结的江潮规律,预测潮汐来临的时间表,以便于沿江生活和生产的人们,尤其是江上往来船渡、航行和捕鱼的人及时躲避大潮袭击。潮水有规律,农历朔(初一)和望(十五)的后一两天,月球所引起的潮与太阳所引起的潮相合,出现大潮;上弦(初七、初八)或下弦(二十二、二十三)后一两天,太阴潮(月亮引潮力引起的潮汐)与太阳潮相消,出现小潮。其他日子介于上述两种情形之间,潮汐由大转小,再由小到大,随月盈亏而变化,循环往复。从钱江潮看,以每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为最大潮。

微信图片_2025-10-09_092504_652.jpg

▲“潮中潮”

我国古代就有钱塘江潮候记载。南宋《淳祐临安志》有记载:“姚宽《西溪残活》云:‘旧于会稽得一石碑,论海潮依附阴阳时刻,极有理,疑是国初燕肃所为。’”并记下了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重订”的潮候表。

由于上游兴修水库和下游围垦滩涂等原因,现在钱江潮来临的时间与往昔有些差异。杭州《都市快报》在2000年9月17日报道,早一天的下午3时50分,一线潮咆哮而来,在杭州之江大道九溪段,等待多时的观潮者们顿时欢呼起来。俗话说,农历八月十八看大潮,这天是十九,于是,许多人大着胆子往前涌,不想这天的潮水意外凶猛,一个接一个的巨浪翻扑过栏,直冲之江大道,狠狠地“拥抱”了他们,躲闪不及的观潮者全成了落汤鸡。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逐年的整治和建设,潮水破堤毁塘的状况已基本得到控制,洪流遍野的现象至今已似乎销声匿迹。然而,潮水卷人的惨剧几乎年年登场,成为新的“潮灾”。涌潮力量惊人,曾冲移过海宁盐官的镇海铁牛,也冲毁过江岸上的防潮护栏。每年大潮时节,也是潮水卷人的多发时刻。据钱塘江管理局的专家介绍,大潮袭来的速度最高可达每秒8米至9米,一般人是不可能在大潮袭来的时候逃脱的,即使会游泳,在如此汹涌的潮水里生还的希望也几乎为零。还有,现代修筑的直立式海塘,也足以堵住人的逃生路,即使不是大潮汛期间。在钱塘江边可以看到,江两岸的大堤修得十分漂亮,滨江大道已成为人们游览的好去处。一些不知道大潮厉害的人,特别是外地的旅游散客喜欢到大坝下面的江边去玩耍。当这些掉以轻心的观潮者发现大潮来临时,想要逃已经来不及了——现在的海塘已由以前的斜坡塘改为了直立塘,在大潮袭来的时候从直立的海塘上爬上来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涌潮在一两分钟内,可让江面拾升两三米,直接可以淹没一个人。

1972年,杭州三堡新建一道围堤,同海塘呈直角转弯,突入江中,因而在这里出现了颇为壮观的“回头潮”。1976年,在原围堤东首接筑一道围堤斜接海塘,将江道拉顺后,“回头潮”便消逝了。

微信图片_2025-10-09_092509_459.jpg

▲“回头潮”

1989年以来,钱塘江流域山水较丰,河口河床冲刷较深,河道较通畅,涌潮不仅可以上溯至杭州以西,并在九溪上游不远处被自来水厂珊瑚沙水库的大闸和围堤顶撞折回,形成“回头潮”。不过、涌潮传到这里,潮势毕竟已弱,“回头潮”在随后的潮流冲击下,很快便消逝,回奔的距离很短。但是,撞击大闸和围堤的瞬间掀起一堵水墙,可达七八米高,颇为壮观。加上此地近杭州市区,因而来此观潮者甚多。

如今,杭州内著名观潮点有:九溪、三堡、七堡、七格、下沙大桥及萧山观潮城和美女坝等。在这些观潮点中,以萧山观潮城和美女坝最为热门。萧山观潮城位于萧山区南阳赭山,观潮期间,每年都会举行中国国际钱江(萧山)观潮节。

在新的钱塘江环境中,为了重新建立更准确、更科学的“潮候”,很多人将自己全副的心血投入了对钱塘江潮的研究中,曾任三堡船闸管理处书记的周光明就是其中的一位。

“预测一下明天的高潮位吧。”很多人碰到周光明总想考考他。他的预测准吗?一个例子可以佐证:2002年《文汇报》7月份刊登他的预测,9月份钱塘江将有7.5米至8.5米大潮,其间如遇洪峰台风将出现风暴潮,预测达到9米至9.8米罕见大潮。结果潮高罕见,达到9.4米!

周光明的潮水情结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他在浙江省海运总公司参与开发钱塘江出海航道的科研项目,后担任了杭州海运总公司的副总经理、总经理,一干就是十年。“为了吃饭,就一头‘钻’进了钱塘江大潮里”。1989年,他担任了杭州市出海航道科研组组长,这更让他与钱江潮结下不解之缘。因为潮水、洪水,钱塘江航道发生摆动,影响船舶安全,为了摸清航道的变化,他开始研究潮水。为此,他在钱塘江下游的牧港、塔山坝专门设立了观测点,从1990年开始,每一天的最高、最低潮位数字都有记录。他是一位执着的观潮人,经常晚上零点以后摸到江边看潮水,潮水涌过后,他又开车狂奔下游,借着月色察看江面涌潮的变化,用他的感知触摸这条怒涛翻涌的大江的江底航道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以确保大吨位船舶安全航行。他所有的业余时间全花费在了潮水上,连家也顾不上。十年磨一剑,周光明看潮起潮落十余年后,才如此准确地搭出钱塘江的“脉搏”,并赢得了“潮水专家”的称号。

在观潮中,几乎每年都有人死于潮水,酿成悲剧。如何既能欣赏大潮,又能注意安全呢?周光明对此作了专门研究。我们从他为安全观潮而画的示意图上可以看到:钱塘江涌潮的起潮点在大尖山以下的高阳山海面(初起涌潮高度约0.2—0.3米之间);潮波的破碎波向钱塘江口内传播,进入狭窄喇叭口,因河床抬高等地形因素,水由深变浅;潮波推进到小尖山内侧的“大缺口”附近时,南北二股潮波汇合,能量大增,使潮波急剧变形,形成交叉潮,因此,“大缺口”是看潮的第一个危险点;交叉潮汇合后向上游推进,在盐官形成一线潮;钱塘江在老盐仓转弯,因此,一线潮在这个拐点直撞海塘后急剧回头,形成了“回头潮”,这里是第二个危险点;潮水涌向美女坝时,由于海塘转向,这里又有两个危险点(美女坝曾经多次发生潮水伤人事故);钱塘江在七格又拐了一下,这里又是观潮的危险点;除三堡危险点之外,九溪这一拐点也是很危险的地方。这些危险点应当格外小心,当然其他地方观潮也要千万小心。

微信图片_2025-10-09_092514_283.jpg

▲周光明标示的沿江观潮危险区

周光明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观察得出,钱塘江潮水不论是潮还是汐,都极具危险性。涌潮推进平均速度达每秒4—6米,涌潮来时其推力每平方米达7吨、在涌潮推进时,受“丁字坝”、凹岸的阻挡,可以掀起高达十米的巨浪。因此,不要到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低塘附近,以及“丁字坝”或水上码头、护岸的盘头、沙龙上观潮,否则后果严重。

然而,钱塘江两岸的岸线毕竟太长,即使已经有了非常精确的“潮候”,仍然难以杜绝钱江潮“吃人”的事件。这也让许多老杭州想起了一群特殊的热心人——钱塘江畔“喊潮人”。

萧山南阳镇的王智权老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做了20年的义务“喊潮人”,直到过世。从他的喊潮经历可以看到,最早在60年代,钱塘江畔已经出现了“喊潮人”。多一些“喊潮人”,就少一些不幸者。除了王智权,老一辈的“喊潮人”还有章水清和郑鑫权等人。

章水清退休前在七堡航管站,集站长、站员于一身,主要是为过闸船只提供准确的潮位和潮水到达时间。每天,他都要往江边跑十多趟,看水位、记标度、听潮声……光是记录本,摞起来就有半人高。他的房间里排满了“水运”“航运”等图表,但对他来讲这其实已没啥用处。时间久了,钱江潮的一呼一吸都留在了老章的心里。有一年,“钱航”一支船队急着要过三堡船闸,以躲潮头,而此时闸门早已放下。船闸是开,还是不开?管闸人不由得犯了难。一个电话过来,老章笃定地报出时间:“潮头15分钟后到达。”三堡闸当即开启,把船队放进闸内。就在门缓缓合拢的那一瞬间,汹涌的江潮呼啸而至,15分钟丝毫不差……

在他的“喊潮”生涯中,已经记不清自己救了多少人。有一次他听闻被潮卷走了一些民工和女大学生,痛心地说:“这些人死得冤啊,要是有人上前说几句……”有一次,4个民工正坐在堤坝的平台上打牌,眼看潮水就要来了,可他们却浑然不觉。出门巡堤的章水清见状,立即手提喇叭高声叫喊,等4个人刚爬上岸,汹涌的潮水呼啸而至,真险!老人说,从5号坝至六堡,是他的管辖范围,为了大家的安全,每次潮前的半个小时,老章都提着喇叭来回巡堤。多少年来,这一堤段没让潮卷走过人。说起这一点,老人十分自豪。

郑鑫权老人有一个外号:弄潮儿,意为经常与潮水作对的人。江边还有人亲切称他“喊潮大伯”。他原先在“钱航”公司工作,1979年开始被调去研究潮水,那时船上还未配置水情电台。因此,全靠岸上人“喊潮”。80年代,由于他“喊潮”及时,一次救出13艘船,一时传为美谈。那时每当潮水要来的时候,他就开船巡江,及时通知过往船只和堤上人群避潮。退休后,住在美政花园的老人“习性不改”,把闸口至原木材厂这段江岸划定成他自己的“管辖区”,每天早晨、下午、傍晚潮水要来的时候,都要上江堤去转转,碰到在堤下游泳、钓鱼、谈恋爱的人,便招呼他们上岸。有一年,南星水厂取水日,有20多位小学生在堤下玩耍,眼看潮水快来了,他嗓子都喊哑了,才把这些伢儿喊上岸。后来想起,他仍感到心里怦怦直跳。有一回,一位小伙子独自在江里游泳,游出60多米,潮来了,白线都看得见,小伙子浑然不觉。郑鑫权死命地喊,这小伙子才发觉,等游回埠头石级时,潮水已打到脚边。为了防止被喊上岸的人又回到堤下去,郑大伯买来了把链条锁,人一喊上岸,便将下江埠头入口处的铁门锁上,等潮过后,再打开门。显然,他对多年的“喊潮”生涯依然情愫未了。

微信图片_2025-10-09_092522_764.jpg

▲“喊潮人”郑鑫权

十年前,34岁的何文明、49岁的诸荣文和55岁的张月兴天天骑着一辆边三轮,拿只电喇叭去“喊潮”。三个都是下沙杨公村人,老张和老诸都参加过江边的围垦造田。

围垦回来后,他们开始在钱塘江边巡逻喊潮。巡逻这么多年,老诸打捞过很多无名尸体,“都是被浪卷过来的,我就捞了4个,其中还有一个是年轻的女大学生,是从钱塘江大桥那边被浪卷过来的……真当是可惜了。”对于打捞尸体,老诸没什么心理障碍,还是和平常一样吃饭睡觉。他把这看成是工作需要,“打捞尸体是我们工作中很平常的事情,没什么好怕的,每年钱塘江边都要卷走好多人,我们巡逻喊潮就是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年纪轻轻就被浪头卷走了性命,多少可惜啊。”

有年夏天,是夜里1点左右,诸荣文和何文明在堤上巡逻时,看见一男一女居然在伸入江里的“丁字坝”上睡着了,他们下去把他们叫醒,四人刚上岸,大潮就呼啦啦地来了,惊得那两人直冒冷汗。那个男的说:“以为钱江潮水只有农历八月十八有,没想夏天也有!”何文明对外地人有限的那一点“潮”知识直摇头,他说,很多外地人不知道钱江潮一年四季都有,还说“海边也涨潮,见多了,钱江潮不见得有海潮那么厉害”。何文明小时候天天中午到江边玩,一直到晚上才回去,整天在江里打滚,不但知道潮水的时间,还知道潮水的厉害:海边涨潮没什么冲力,是慢慢涨起来的,没像钱江潮夹着泥沙,冲劲大得惊人,如果被打到了,连气都透不出,不要说游泳逃命了。

南星街道地处钱塘江畔的杭州“外滩”,曾屡屡发生部分游人、外来人员因不懂潮水规律与习性而擅自走下江堤纳凉、戏水,最终被突如其来的潮水吞噬的悲剧,这一切都被邵李根和李根虎两位残疾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3年一场台风来袭之前,一支由12名身穿红马甲的残疾人组成的喊潮队伍出现在了钱塘江岸边,他们骑着自己的残疾人摩托车在一桥至四桥之间的江堤上巡逻、劝导。此后,每到七、八、九月钱塘江大潮讯期间,这支喊潮队都会如期出现在江堤上。七年后,这支身残志坚的喊潮队已从当初的12人发展到现在的60余名队员,累计行程约5万公里,挽救身处险境的外来人员9名,还先后获得过“杭州市首届十大杰出平安志愿服务队”“浙江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等荣誉称号,南星街道党工委曾特意制作了一面簇新的队旗,赠送给这支能够“喊回生命”的特殊队伍。他们已成为“钱塘江畔喊潮人”的一个品牌。

微信图片_2025-10-09_092526_468.jpg▲大潮汛期间,任宝锦骑着自行车在江边“喊潮”

萧山区治安大队介绍,萧山境内各沿江村、农场都落实了一到两名“喊潮人”,并为他们配备了喇叭、电筒,负责每天潮水到来前的巡查和喊潮工作。他们的喊潮工作时间主要是农历七月初一到九月三十这三个月,每月有专门的工资收入。对于“喊潮人”的工作情况,还有专人查岗。

2007年,萧山区农水局、区公安分局、区安监局把全区34名“喊潮人”全部组织起来,再次进行了集训。培训结束后,身穿统一红色背心的“喊潮人”队伍在钱塘江边全新亮相。

萧山区的“喊潮人”多为沿江镇街组织,或是志愿者,或是当地比较熟悉潮水情况的人。专家向“喊潮人”讲解了钱江观潮与安全防范知识,分析了钱江潮的成因、种类、特性,介绍了钱江观潮的历史和规范预报潮汐的要领,特别强调了钱江观潮安全问题和“喊潮须知”,例如“喊潮人”要提前一小时开始喊潮,可以向观潮群众分发一些“潮水吃人”的警示图片,遇到不听规劝的或遇紧急情况,“喊潮人”要及时与当地派出所联系。“喊潮人”还每人领到了一件红色背心,上有黄色反光条,标明有“喊潮员”字样。萧山区农水局工作人员说,配发扩音喇叭、统一着装后,“喊潮人”形象整齐了,更重要的是“喊潮人”背心比原来的红袖筒更加醒目,方便了喊潮工作。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现代职业“喊潮人”杨官林的工作情况。

微信图片_2025-10-09_092529_819.jpg

▲“喊潮人”杨官林

“喂,游客们当心了,潮水马上就到,请大家不要下坝,站在护栏上的大人小孩赶快下来,千万注意安全!”头戴红帽、身穿马甲、手持喇叭的“喊潮人”杨官林亮开大嗓门边走边喊着。农历八月初三下午1点钟光景,红山农场委派的“喊潮人”杨官林在美女坝以西两公里的2号坝盘头的江堤上,一遍又一遍地劝阻着打算下堤或站在水泥护栏上的观潮客。这一刻,离当天大潮来临不足一个小时。同样的穿戴,同样的提醒,同样的地段,杨官林在这一公里的区域内守护了好多年,多少个风霜酷暑的日子里,杨官林每天至少要走5个来回,几年下来,喊潮的行程足以万里计。

杨官林60多岁了,自幼生活在钱塘江边,年轻时晒过盐、抢过“潮头鱼”,凭着经验和水性,曾经有好几次在潮水中死里逃生的经历,是江边一带有名的“弄潮人”。当了“喊潮人”之后,老杨每年都要参加萧山区农水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对钱塘江边的潮性水文和沿江地形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沿岸水中哪些地方深、哪些地方浅、哪些地方暗潮汹涌、哪些地段江潮可能会扑上大堤、哪些地段“回头潮”凶猛、哪个气候可能会发生意外大潮,他的估计往往八九不离十。

“今年的潮水特别大,所以我的压力也很大。”杨官林说。他所管的2号坝是美女坝以西的又一道屏障,“一线潮”正面冲击堤坝,过后又有“回头潮”。观潮客经常会在比较安全的大堤上被溅起的浪花淋得尖叫,停在堤上的电瓶车被掀翻,有些地段的大堤背面,草皮也会被冲掉。按规定,“喊潮人”是潮前一小时到岗,潮后一小时离开。可如今这幅场景,杨官林每天都会早一点来,迟一点回去。他说,潮过一小时后,一些观潮者自以为安全了,又会跑到滩涂上去钓鱼或玩耍,这样,让人防不胜防的暗潮会断了他们的后路。再说,潮前一小时以外,也会有不少人在大堤下走动,如今潮水来得快,得赶紧提醒大家上堤。

夜潮比较大的时候,杨官林也会来喊夜潮。虽然工作辛苦责任重,但他说,他喜欢这份工作,趁着身板硬朗,还能干它几年。他希望自己在岗的日子里都不出事故。

2013年,在南星街道的组织下,已84岁的老“喊潮人”郑鑫权成为了青年志愿者的导师,“喊潮人”有了传人。

为了准确掌握钱塘江的潮汐规律,从1985年起,郑鑫权便开始记录每天的潮汐情况,近30年来从未间断,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钱塘江潮汐情况。2005年,南星街道成立义务喊潮队,他根据自己的潮汛表,每天在潮汛来临前一个小时沿着堤坝巡视、喊潮,劝导堤坝下的人上岸。从喊潮队成立至今,他所负责的钱江一桥到四桥段从未发生潮水“吃人”事件。

如今,年事已高的郑鑫权从事义务喊潮已有些力不从心,很想找一个徒弟继承他的“衣钵”。而南星街道新近成立的“青年志愿者成长导师团”,正好帮他圆了这个心愿,于是,街道青年志愿者张敏成了他的徒弟。在“拜师”仪式上,郑鑫权把记有近30年钱塘江潮汐规律的笔记本郑重地交到了张敏手上。对于这位师父,张敏非常崇敬,“郑师父研究了一辈子钱塘江潮汐规律,退休后还坚持义务喊潮,挽救了不少生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今后将好好向郑师父学习志愿服务的本领”。

这么多在职的、退休的、专业的、业余的、现在的还有未来的“喊潮人”,使得今天的钱江潮魅力越来越大,伤痛越来越少。他们带给世人的是无私的爱心和对生命的尊重,他们是杭州现代“潮候”的守望者。

——向“喊潮人”致敬!


相关内容
为西湖建起一座专门的博物馆 2025-10-09
说 桂 2025-09-26
萧山区亲历者口述日军细菌战 2025-09-18
袁浦喜蛋 2025-09-15
猪头角:下沙移民最早落脚的地方 2025-08-2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市政协文史研究中心 杭州文史研究会  电话/传真:0571-8770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