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杭城旧影
 
文史动态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书讯 | 《卢文弨批校本仪礼…
书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
讲座预告丨陈志坚:大禹与越人…
 
特别关注
 
人才荟萃广集智 崇文鉴史启新…
年年雅集茶人家
湘湖师范第一任校长
郁达夫眼中的“秘藏之书”
杭城旧影
 
太昶鞋店与六聚馆—中山中路112号和114号
来源:  作者:  日期:2017-03-02

太昶鞋店与六聚馆

——中山中路112号和114号


2006年10月26日晚上,一场大火烧毁了中山中路112号和114号两座中式楼房。当时,有媒体在报道这场火灾时曾庆幸“火势较快得到控制,成功保住了与火场毗邻的百年老店边福茂”。其实,火场毗邻并没有百年老店边福茂的旧址,倒是由于人们不知道这场大火烧毁的两座楼房的原来身份,所以,当时并没有痛惜的言论,至今也很少有人关注这两座房屋的复建工程。


 


杭州首家制作皮鞋的商号


中山中路112号(老门牌190号、192号),是太昶鞋店旧址。这座旧址占地面积为0.327亩,既有沿中山中路的楼房,也有临金波桥弄的楼房,共计建筑面积为526.01平方米。


太昶鞋店问世于清朝光绪年间,是绍兴籍商人张金宝创办的。当时,杭州所有鞋店都只制作和销售布鞋,“太昶”也是一家制售布鞋的鞋店。不久,国内兴起维新变法运动,一天,一个英国牧师对信教的张金宝说:“你们国家是政治维新了,上海已经有很多人穿洋鞋(即皮鞋),你的鞋店也可以改制洋鞋了。”张金宝听了后,认为制作洋鞋可以获得厚利,便从上海聘请来一名制作皮鞋的师傅,在店内试制皮鞋。不久,杭州产的第一双皮鞋在太昶鞋店问世。


然而,那时的人们还不习惯穿皮鞋,所以“太昶”制作的皮鞋最初也是少人问津。后来,杭州办起了武备学堂、陆军学堂,这些军校的学生以穿皮鞋为时髦,同时,皮鞋也可以晴雨两用,所以穿的人也就渐渐多了起来。进入民国,新式学校不断问世,穿皮鞋的年轻人大增,“太昶”皮鞋成为热门商品,每天卖出的皮鞋达数十双之多,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张金宝又急忙从外地聘来多名制作皮鞋的工人,大量制作皮鞋,同时也将店名改为“太昶皮鞋店”。


“太昶”皮鞋热销,除了杭州市民消费习惯改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太昶”重视皮鞋的质量和款式。“太昶”早期制作皮鞋,全部采用土法熏灶制成的羊牛皮作为原料。这种羊牛皮做成的皮鞋,式样不太美观,皮质也不光亮。民国初年,沈寿林、施金镛、孙寿基等人,在海宁尝试用现代化学方法制作羊皮。产品试制出来后,太昶皮鞋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次就采购了20张。用化学方法制作的羊皮,皮质好,有光亮,“太昶”采用这种羊皮做成的皮鞋,也就更美观,更亮丽。张金宝便建议沈寿林等人来杭州办厂,并答应帮助他们打开销路。不久,杭州金刚寺巷内就出现了一家“裕兴皮厂”,该厂用化学方法制作的羊皮,统统由太昶皮鞋店包销。裕兴皮厂更名为“武林皮厂”后,又用化学方法试制出美观亮丽的牛皮,随后,太昶皮鞋店便推出了挺括、亮丽、结实的牛皮皮鞋。当时,杭州制作布鞋最出名的鞋店是“边福茂”,制作皮鞋最出名的鞋店是“太昶”。太昶皮鞋店不仅门店的生意红火,而且还承揽到制作大宗军用皮鞋的业务。


抗战爆发后,太昶皮鞋店受损严重。抗战胜利后,“太昶”的元气一直难以恢复。1950年7月,不断收缩的太昶皮鞋店内又新添一家商店——张小泉剪刀店。后来,这座店屋又改由物资回收公司经营。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座老建筑的原来身份,渐渐被人们所遗忘。


 


梅兰芳曾经在这里吃面条


中山中路114号(老门牌194号),是六聚馆旧址。这座旧址占地面积为0.206亩,除了沿中山中路有二层楼房外,后面也有平房两间,共计建筑面积为167.54平方米。


    六聚馆创办于民国初年,老板是宁波籍商人李来兴。与奎元馆一样,由宁波人经营的六聚馆也是经营宁式大面,也是以黄鱼和爆鳝面出名。但是,六聚馆毕竟店面小了一点(六聚馆建筑面积不到200平方米,奎元馆则有建筑面积461.77平方米),所处位置也不及奎元馆优越,所以,知名度不及奎元馆。但是,六聚馆用火腿和鲜笋等物熬制的面汤,具有独到的鲜味,所以,生意却相当兴隆。


抗战爆发前,京剧大师梅兰芳曾来杭州进行义演。义演期间,杭州商会会长金润泉邀请梅兰芳和他的剧团同伴去六聚馆品尝该店的宁式大面。当时在北山街浙赣铁路局工作的一位叫钟福梅的职员,曾目睹梅兰芳在六聚馆就餐场景,并撰文记录了当时的情形:“我父亲从北京调到杭州银行工作,我也过了一段时间,中学毕业,去杭州里西湖浙赣铁路总局工作三年……我父亲银行隔壁,是一家颇有名气的面馆‘六聚馆’,有一天,我们得到消息,说是梅先生要到‘六聚馆’来用餐,那天餐馆停止对外营业一天。中午,梅先生坐汽车来了,进了面馆,我们隔着玻璃窗,看到梅先生他满面笑容与朋友们侃侃而谈,用餐的姿态,也文雅、高贵,很吸引人。”钟福梅先生文中所说的那家银行,当年叫中国农工银行杭州分行,现在是工商银行的一个营业部。这座银行旧址现在的门牌为中山中路116号,紧邻六聚馆。在2006年10月26日的那场大火中,由于扑救及时,没有殃及这座历史建筑。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六聚馆吃面,并称赞该店的面条做得好,消息传出后,六聚馆名声大振,成为杭州著名面馆,生意也就更加红火。


“六聚馆”店名消失于上世纪50年代。后来,“六聚馆”店址曾开过金波电器修理店等商店,火灾前则已改开毛线店。


2006年10月26日的那场大火,无情地吞没了两座老字号旧址,然而,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中山中路两旁的每一栋老建筑,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今天,在复兴中山中路历史街区的综合保护工程中,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历史建筑,传承好历史文化。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老建筑,是中山中路重新崛起的独有文化资本。


相关内容
档案中的西湖记忆 | 你好,百年前的保俶塔...... 2024-04-29
西湖别墅系列|兰陔别墅 2024-04-10
那些隐匿于杭州深山的名人墓葬 2024-04-02
云端档案丨岳官巷吴宅 2024-04-01
西湖别墅系列|董氏别墅 2024-03-19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