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 李渔(1610- 1680), 字签鸿,一字谪凡,号天徒,晚年自号为笠翁,江苏雉皋(今江苏如皋)人。原名李仙侣,后改名为李渔,祖籍为浙江兰溪,幼时随其父李如松客籍于江苏,后曾两度移居杭州。李渔年少时已知名于郡邑,长大以后,擅长于诗、古文及词,素有"才子”之称。然其科举生涯,却是屡试不第,直至崇祯十年,才考取秀才,时年已二十七岁了。入清后,再也没有去应试,终身未仕。 李渔在其父死后,迁回浙江兰溪老家。从此,家道日益中落,李渔靠典卖产业生活。清军南下攻打残明势力,福建、浙江等地兵祸不断,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李渔在如皋与兰溪的产业俱毁,不得已举家迁往杭州居住。这是他第一次在杭州居住,时间大约为十年。由于李渔没有进行工农商贾之业的特长,起初的一段时间,他靠卖文为业,但稿费仅只能求得温饱而已。对于过惯了锦衣玉食般生活的李渔而言,必须另拓财源才能满足其花销,于是,他就开始尝试昆曲剧本的创作。在这一期间,李渔完成《风筝误》《美人香》《意中缘》和《蜃中楼》的创作。这些作品:一经问世,就被人相互传阅,而且也陆续被演奏。另外李渔还写了大量的小说,如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和以后被编入短篇小说的《连城璧》《十二楼》,多为此时完成。李渔一时声名鹊起,为时人所重。他与毛先舒、丁澎、柴绍炳、沈谦等杭州士人,平时以诗文相唱和,被称为"西冷十子”。但是,李渔在杭州的好景不长。不久,就有人以其诗文中的一些章句对他进行要挟,李渔被迫于顺治十四年举家迁往金陵。 康熙 十六年(1677),李渔重新回到杭州居住。这是李渔第二次在杭州生活的开始,也是他最后一次搬家。李渔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云居山东麓买了一所旧宅 ,经重新修葺后 ,名其为“层园”。李渔在杭州的晚年生活穷困潦倒,康熙十九年,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终年七十一岁。李渔生平著述颇丰,除诗文杂著合集《笠翁一家言全集》外,有戏曲《十种曲》和短篇小说集《连城璧》、长篇小说集《合锦回文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