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钱塘人物
 
文史动态
 
陈红民|杨菁著《无问西东:抗…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招募,…
预告|传奇之旅:马可·波罗与…
【宋韵溯源】吴越国考古│发掘…
 
特别关注
 
龙井寺与龙井
杭州贡院旁的“赛西湖”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招募,…
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与《爱莲…
钱塘人物
 
杭州最牛发明天才,25岁凭一件“神器”成名!有人说,差点改变历史……
来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5-05-16

"

耕烟老人,听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特别雅致,想必这个人应该是云淡风轻,吟唱风月。要不然,也应该是个书画名家。

其实,这么想也不算错,这位耕烟老人是清初戴梓,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精通诗文书画。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有能力改变清朝命运的火器天才!

但这位天才,最后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半生……

"

戴梓的号有些奇特:耕烟老人。

耕什么?要么耕田,要么笔耕,他却偏偏去耕烟,耕的就是烟火,耕的就是火药。

这位清朝初年的不世之才出生于杭州的一个官宦之家。在耕烟之前,他也曾笔耕过,“自喜于书,无所不读”,不过,“尤好兵家言”,最喜欢的还是兵法阵仗。在他父亲的影响下,当这位“耕烟老人”还是“耕烟少年”时,就喜欢上了机械制造,他在家里捣鼓出了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居然能击中百步之外的目标——幸亏那个时候还没有实行枪械管制,否则“耕烟少年”就成“不良少年”了。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118.jpg

"

耕烟老人,听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特别雅致,想必这个人应该是云淡风轻,吟唱风月。要不然,也应该是个书画名家。

其实,这么想也不算错,这位耕烟老人是清初戴梓,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精通诗文书画。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有能力改变清朝命运的火器天才!

但这位天才,最后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流放半生……

"

戴梓的号有些奇特:耕烟老人。

耕什么?要么耕田,要么笔耕,他却偏偏去耕烟,耕的就是烟火,耕的就是火药。

这位清朝初年的不世之才出生于杭州的一个官宦之家。在耕烟之前,他也曾笔耕过,“自喜于书,无所不读”,不过,“尤好兵家言”,最喜欢的还是兵法阵仗。在他父亲的影响下,当这位“耕烟老人”还是“耕烟少年”时,就喜欢上了机械制造,他在家里捣鼓出了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居然能击中百步之外的目标——幸亏那个时候还没有实行枪械管制,否则“耕烟少年”就成“不良少年”了。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132.png

威远将军炮

康熙身边的比利时传教士、担任钦天监正的南怀仁向康熙夸耀他们国家发明的“子母炮”(也称“冲天炮”),并声称只有比利时人才能造出来。康熙心想,既然只有比利时人才能造得出来,那你不是比利时人吗?便让南怀仁负责研造。结果,这位传教士显然不是万能博士,搞了一年都没有搞出来。康熙有点失望,便让本土专家戴梓接手科研攻关,研制子母炮。这一次,因为全靠原创没有现成的可以模仿,稍微费时了一点:花了8天时间。据《清朝文献通考*兵十六》记载,这种炮长二尺一寸,重300斤,炮弹外形如瓜状,内装子弹,每枚重二三十斤。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134.jpg

平定准格尔回部(郎世宁作)

研制成功那天,康熙帝率众臣亲临现场观看试射,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康熙帝大喜,他没有封赏戴梓,倒去封赏那门大炮。那门子母炮被康熙封为了“威远大将军”,不过,康熙也没有忘记“威远之母”,他让人将戴梓的名字刻在了炮身上,也算是皇恩浩大了。后来,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就带上了子母炮。在昭莫多战役中,子母炮大显神威,仅向噶尔丹大营开了三炮,噶尔丹军队就全线崩溃,“报道敌军宵遁”了。

想想今天国家对“两弹一星”元勋的殊遇,戴梓在当时也确实风光了好一阵子。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136.jpg

清华档案馆藏的12位元勋的学籍卡为首次面向公众集中展出。图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可就像茨威格在《断头皇后》中说的一样:“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戴梓的人生很快发生了转折。

跟今天的许多“工科男”一样,戴梓也有这样的通病:情商不高,不善于人际交往。他把战胜的功劳都记在自己的账下,记在火器的名下,并且还挂在口里。这让那些战场上拼死厮杀的将士情何以堪?再说,那个时候还真没有尊重科技的氛围,人家未必就把你当作人才。大清八旗以骑射立国,你这个连科举都考不上的人,靠着这些“奇技淫巧”成了皇帝的红人,很多人心里还真不服气。文臣嫌他不是进士出身,武夫嫌他不能上马杀敌,偏生他还不肯低调,仗着皇帝的恩宠目中无人。就这样,戴梓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还有,戴梓心思巧密,好与西洋人争胜,那个“子母炮”的事让南怀仁颜面尽失,算是把洋人也得罪了。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139.jpg

陷害戴梓的南怀仁

按照史书的记载,后来是因为张献忠的养子陈弘勋投诚朝廷,“向(戴)梓索诈,互殴构讼”,然后,“忌者中以蜚语”,终于使得戴梓被革职,流放沈阳。

其实,这里面是存疑的:投诚过来的陈弘勋原本是张献忠养子,有这么一段“不光彩的背景”,他在新朝应该夹着尾巴做人才是,怎么可能去向皇帝的红人戴梓“索诈”?如果是戴梓向他“索诈”,倒还说得过去。不管谁“索诈”谁,两个人弄到“互殴”起来,确实是大失官仪。再加上,“忌者中以蜚语”,那些平素就看不惯戴梓的人乘机落井下石,至于“蜚语”的内容,也是蛮有杀伤力的:说戴梓私通倭寇!很多书上说是南怀仁借机报复,但事实上,南怀仁死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这个时候,戴梓还红火着呢。所以,这里所谓的“忌者”恐怕还是以中国人为主。

现在,就看康熙的态度了。

如果康熙皇帝真把戴梓当成人才,那么,他要保戴梓也是一句话的事。问题是恐怕康熙也只是把戴梓的那些发明看作是“奇技淫巧”的,何况,“狡兔死走狗烹,鸟兽尽良弓藏”本是帝王们的一贯做法,当初因为有“三藩”、有噶尔丹,才用得着你;现在“三藩”尽削,噶尔丹授命,天下太平,用你的“子母炮”轰哪里去?再说,你戴梓把朕的满朝文武都得罪光了,这么个刺头留在朝中也是个麻烦。所以,康熙果断地抛弃了他,大笔一挥:革职充军!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141.png

戴梓后来在东北艰难地生活了35年,被迫以卖字画为生,“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充饥。”同时,作为一个罪人,他还要被监督劳动,“驱人寒夜起,行役意如迷。野火烧残戍,霜披五更鸡。冷灶烧残烬,开门参正西。”描绘的就是他在戍所服役的凄苦情景。

康熙四十三年(1704),朝廷大赦,但穷困交加的戴梓似乎也无力回乡,江南的杭州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了一个遥远的梦想,他最后滞留在了今天人人都知道的“大城市”铁岭,于雍正四年(1726)辞世,终年78岁。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143.jpg

《阅微草堂笔记》中关于“连珠火铳”的记载

戴梓在东北流放期间看来仍没有放弃火器钻研,这位“耕烟老人”对自己的“连珠火铳”又进行了改进。事实上,“耕烟老人”的号也是在东北时取的,因为他在被流放之前还真不是一个老人。几十年后,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纪晓岚到东北去,认识了一个戴梓的后人戴遂堂,戴遂堂告诉他:少年时曾见到自己的先人戴梓造了一把鸟铳,形状像个琵琶,铳背有个弹匣,可以贮存28发火药弹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壳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这样的连珠火铳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145.png

英格兰进贡给康熙的琵琶鞘燧发枪(连珠铳的原型)

连击28发子弹,这哪里还是火铳,简直已经是机关枪了!

但戴梓却没有将这把改进型的连珠火铳贡献给朝廷,据戴遂堂说,戴梓曾经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神人诃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发明这样的东西,让他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

戴梓惊出一身冷汗。真是这样么?我想,他只是伤了心。

对这样一位火器天才作出流放处理的康熙帝自然想不到他的子孙后来要在西方列强的利船坚炮下屈辱过活。如果康熙当年能够重用这位杭州籍的火器天才,比方说开个“耕烟学堂”什么的,让戴梓的天才技艺传承下来、发扬光明,那么,还会有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吗?戴梓的天才真的能改变大清朝后来的命运吗?难说!国运又岂止只是科技的事。

神马都是浮云,戴梓终归只是一个传说。

戴梓(1649年~1726年),字文开,自号耕烟老人,人称耕烟先生,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初火器制造家。事见《清史稿》。

戴梓,这个被时代低估的火器天才

用连珠火铳撕裂战场的迷雾

以子母炮轰开帝国虚荣的壁垒

却在功成名就之际,坠入命运的深渊

如今,当我们再次凝视这位“耕烟老人”

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人的沉浮

更是一个时代在科技黎明前的漫长踌躇

你还知道哪些“祖籍杭州”的奇才呢?

欢迎评论区分享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人物春秋丨陈尚君:罗隐在钱镠幕府 2025-04-16
茶,就是我的乡愁 2025-04-11
「读懂湘湖」明代萧山的“草根发明家”单俊良 2025-03-10
张宗祥的家国情怀 2025-02-21
致敬求是“大先生”|陈从周(下) 2024-12-27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