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武林旧事
 
马时雍:我主持的杭州历史博物馆建设和重建万松书院(下)
来源:《杭州文史》第十六辑  作者:马时雍  日期:2019-11-05

重建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这地方我从小就知道。小时候母亲带我们去江干钱塘江边看潮水,曾走过万松岭这条路,当时是一条沙石路面的公路,很少有车辆,看到路边上有一处台阶可以上山,上面还有座水泥牌坊,母亲告诉我们以前这里有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jpg

读小学时,每到深秋,少先队员有一项采树种的活动,主要是采麻栎果和松果,由各班级中队或小队自己组织到附近的西湖风景区山上去采集,然后由学校大队部集中寄给守卫边疆和海岛的解放军,希望西湖群山上的树种能在边疆和海岛上扎根成长。有一年我鼓动我们小队几个人到万松岭去采树种,山上奇形怪状的石头以及一块刻着孔子像的照壁和一张很大的石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采完树种以后,我们在那里玩了好一会儿。念中学时我们曾在清明节时到这里来祭奠过于子三烈士,之后 30 多年就再没来过。

在市政府分管农业那几年,每到汛期或台风季节我都会去市气象局了解气候变化情况,当时气象局在馒头山上,因此有时会走万松岭路,看到那座牌坊还在,石台阶已破败,只是来去匆匆没停下车来看一看。1998 年秋,我去南星桥火车站检查捐赠给贫困地区物资的发运情况,时间还比较早,就和一起去的小卓说,我们走万松岭路去万松书院遗址看看,多年没去了,不知现在什么样子。

走上长满杂草的台阶,就看到民国时建的那座斑驳的水泥牌坊,上面“万松书院”几个苍劲的大字还在。这地方可能太偏僻了,“文化大革命”没被“红卫兵”们发现,牌坊得以幸存下来。走过牌坊,就是一大片平地,在荒草丛中开垦出几块菜地,山边上有几间参差不齐的民房,沿着台阶往上走,还有几块小平台,依稀能看到原来房屋的基础,走到最上一层平台,照壁居然还在,只是照壁石碑两边打了两个大洞,破败不堪,那张大石拱桌已不在,平台上的水泥地一片破碎。我站在平台上环顾四周不禁感慨万千,三四十年前我到这里来时还是个中学生,转眼已过天命之年,而这片土地好像没跟上时代的步伐,树是更高更密了,但周边显得那么荒凉。

下来时,我们顺便去看了于子三烈士墓,墓周边还算整洁,估计每年有人来祭奠。回家后我查了些资料,对万松书院的记载还不少。万松书院初创于明弘治时期,在原宋报恩寺遗址上改建,清康熙时更名为“敷文书院”,康、乾两帝曾数度亲临,书院办学日盛,成为浙江省最高学府。清后期,书院屡圮屡修,但因地处僻远,生源大减,清光绪年间,浙江地方政府将书院迁至城内葵巷,更名为“敷文讲学之庐”(为杭七中之前身),万松岭遗址年久失修而毁。在资料上看到,从万松书院上山,有南宋皇城城墙遗址,并可至凤凰山及圣果寺、梵天寺等古迹,因此我想有机会和市园文局同志去凤凰山周边地区走一走。

1999 年春的一个星期天,我和市园文局李子荣书记相约去万松岭、凤凰山等地踏春。那天我们约定从万松书院遗址上山,登凤凰山,去圣果寺遗址、月岩、栖云寺,从梵天寺经幢下山。同行的有凤凰山管理处吕书记、王主任,文物科邵群等人。管理处的同志告诉我,他们管理范围大多在山上,管的景点虽然不多,但文保单位则是全局最多的,而且不是全国文保单位就是省文保单位,包括南宋皇城遗址等,保护任务很重。我们边走边议论,在万松书院遗址我和他们商量,杭州原有的四大书院,其他三家已无法修复,唯万松书院遗址尚在,又是杭城历史最久的书院,我们要想法修复它,这对丰富杭州历史文化内涵,增加人文旅游景点有重要意义,但今年市政府已决定修复胡雪岩故居和建设历史博物馆,没有更多的钱来支持修复万松书院,因此可以先把这里的环境整治一下,同时收集相关资料,制订修复方案,争取明年开始复建工作。他们都很赞成我的意见,并对修复万松书院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凤凰山这一带我原来走得不多,这次一走,真感到可看的东西很多,圣果寺遗址的摩崖石刻、大佛遗址,月岩周边的石林景观等都很珍贵,登上凤凰山顶,江、湖、城一览无余,我建议他们把这一带山上的路修好,方便游客上山。梵天寺遗址已被某单位占有,但梵天寺经幢尚在,这座经幢为吴越国时钱镠所建,通体用湖石雕刻叠砌而成,高十五六米,幢体上刻有佛像和佛教故事,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可惜我们去时,经幢旁有座违章民居大煞风景,幢体也略有偏斜。我要求管理处尽快把这处违章建筑拆除,把经幢的纠偏和周边环境整治一起做好。

1999 年底园文局凤凰山管理处给我送来了一份万松书院整修方案,介绍了近期整修和复建万松书院的内容,整修主要是孔子像照壁附近及周围环境,复建有牌坊和各类殿、堂、亭十几处,还要拆迁建筑面积 700 平方米的 6 户人家,总共需经费 2000 万元等。我告诉他们,万松书院的复建市政府会全力支持,经费请再仔细核算一下,复建的建筑面积不大,虽然有拆迁和较多的环境整治工作量,但我看有压缩的空间,那 6 户人家的拆迁安置经费从每年市政府统筹安排的环湖绿地动迁经费中支出,其他复建经费等设计方案细化后市政府分年安排,同时请市园文局去省有关部门争取些专项补助,现在关键是在整治环境的同时要把设计方案搞好。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打通西湖环湖绿地和动迁风景区内的居民,市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资金来开展这项工作,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一直没停止过。市园文局还专门有个环湖绿地动迁办公室在做这件事,他们还承担了市园文局其他建设的拆迁安置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胡雪岩故居内的居民动迁也是他们做的,市建委、计委每年都安排一些安居房(经济适用房)作为拆迁安置用房,因此我考虑万松书院内的居民拆迁安置就不再安排专项经费。

1999 年下半年开始,园文局对万松书院遗址环境做了初步的整治,2000 4 月李子荣打电话约我去看看,五一长假的一天,我们再次去了万松书院遗址,还是原来那些人,走到现场看到环境已大为改观,几间临时搭建的平房拆除了,最上层平台上的照壁按民国初年的风格整修如旧,水泥平台中间恢复了一张大石拱桌,周边的道路用花岗岩铺设了几段。李子荣和凤凰山管理处的几位同志给我看了几本古书上万松书院的全貌图,他们根据《乾隆南巡园》《杭州府志》《敷文书院志略》等记载的情况,制订了书院的修复方案,准备按“品”字形恢复三座石牌坊,还有泮池、仰圣门、毓秀门、居仁斋、由义斋、明道堂、大成殿、毓秀阁以及观风偶憩亭等,并结合“梁祝”故事,建观音堂、双照井等。我赞成依据史料记载和留存的遗迹,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参考明代旧制重建万松书院,他们提出的这些建筑项目也都应该重建。但是我提醒他们“梁祝”传说毕竟是民间故事,不能喧宾夺主,我们的重点是恢复杭州书院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平面布局上有关“梁祝”故事的建筑不要放在主轴线上,在今后书院的文化陈设上也要重点突出书院的文化。我要求他们抓紧细化设计方案,尽早起动复建工作,复建的资金安排请他们放心。

这天看完万松书院后我们沿着新修的台阶登上了凤凰山顶,山顶上有块 100多平方米的平地,这里不仅观景好,还是南宋皇城遗址的中心,既然路已修好,不妨再建个亭子,算是凤凰头上的凤冠吧!他们赞成我的提议,第二年就把凤凰亭建好了。这次我们从山顶折回,沿南宋皇城城墙去将台山,将台山上有一块较大面积的平地,地面突起有两排巨石,称为排衙石景点,离将台山后,去慈云岭看了五代时的石刻造像,然后再上玉皇山。我们边走边议如何加快修建西湖群山上的游步道和修复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的复建由市园林设计院负责设计,2000 年底园文局给我送了一份最后的设计方案征求意见,主体建筑以清《南巡胜迹图》中“敷文书院”为蓝本,以自然山体、植被、石林为背景,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把江南园林、楼阁、殿宇有机结合起来,使书院处处散发出浓浓的书卷之气,书院占地 6 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仅 1600 多平方米。我看了以后觉得设计方案基本体现了我们几次讨论的意见,没提更多的问题,建议他们抓紧开展施工设计早日开工建设。由于当时市园文局的建设任务重,加上有 6 户拆迁户,万松书院的建设到 2001 年五六月才开工,由市园林工程公司施工,市政府在这年城建计划的园林绿化经费中安排了 900 万元资金用于修复万松书院。

这年 11 月初,我去现场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先去建设工地现场踏看,当时需复建的十几处建筑都已开工,在中轴线和两旁铺开,虽然每处建筑面积都不大,但书院的雏形已显露出来,工人们在紧张施工,我们边看边议,然后去凤凰山管理处开会讨论。市园文局李子荣、张建庭以及市财政局骆寅处长、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王曜忠所长和凤凰山管理处领导、市园林设计院等人参加了会议,这时张建庭接替刘卫担任市园文局长不久,我在会上和他开玩笑说:局长上任‘三把火’,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把其中‘一把火’怎么烧好!”凤凰山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了万松书院建设情況和下一步的文化陈设,大家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建议,李子荣、张建庭对万松书院建设提出了要求。我在最后讲了几点意见:万松书院复建工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项目,大家期望值很高,园文局和凤凰山管理处一定要下功夫把它建好;万松书院始建于明代,因此我们恢复时在建筑风格上必须体现明代建筑特色,包括品字形牌坊必须精致、有特色,用材上要选用上等石料,经得起以后几百年风雨考验,希望设计单位对明代建筑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认真审核设计,需改进的地方,抓紧修改 ;针对现场看到的一些问题,希望抓紧整改,比如毓秀阁等两处建筑不可挡住九华山石林景观,山上的树木要适当进行疏伐,大门建设要宽敞、气派,中轴线主要道路、改用石板路,台阶要拓宽,形成气势等等。对于景点布置,我提出既然是书院,就必须搞书院的内容,可以有中国四大书院、杭州四大书院和万松书院历史文化陈列室,也可以选择一处成为讲堂,不定时在这里举办一些历史文化讲座,可以在某一幢建筑中展示中国科举制度,采用各种场景生动活泼地展示科举文化,大成殿则要严格按传统格局布置孔子及“四配”塑像,介绍孔子生平事迹。我提出,万松书院的景点建设要跳出 6.5 公顷的规划范围,市园文局要以万松书院重建为契机,通过加快游步道建设和整治凤凰山、玉皇山、将台山的历史文化景观,吸引人们游览大凤凰山景区,这里原来是南宋皇城遗址,历史文化内涵非常深厚。对“梁祝”故事,在万松书院只是个开始,我们当时提出了一个设想:今后把紧靠万松书院西边的南山村 200 多亩土地征用下来,由市园文局统一规划建成大型公园,淋漓尽致地展现“梁祝”“白蛇传”等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让这些和杭州有关、口口相传的美好传说成为景区景观的一部分,与在建的雷峰塔、万松书院景点连成一片,成为杭州旅游新的亮点,使西湖南线的人文景观更丰富。

当时这块地上就只有某单位的一个通信机构和某公司建的一幢面积不大的烂尾楼,大部分土地上种植苗木和蔬菜。但是很可惜,这块当时西湖边上唯一未被征用的土地,后来建了办公大楼,又建了浙江美术馆,这样的设想无法实现了。

会上我要求万松书院景点在 2002 10 1 日建成开放 ,并现场解决了市园文局提出的一些要求和问题。市园文局对万松书院重建很重视,不久张建庭局长就召集局有关部门开会,落实我们提出的一些建议和要求,他提出万松书院复建要坚持三个“一定要”:一定要精雕细琢,一定要精益求精,一定要富有特色。会上对万松书院建设、内部陈设及今后管理和旅游项目策划形成了几点意见,还发了简报寄给我。

2002 年春,万松书院的建筑基本建成,我又去了一次现场,一圈走下来,感觉还是缺少点历史文化气息,建议增加一些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学者名人雕塑,包括敷文书院有成就的山长、学子等。大家讨论了一下定下十位人物,他们是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张载,宋代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两兄弟,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商辂,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王阳明),清代著名学者、敷文书院山长齐召南、金甡,清代诗文大家、敷文书院学子袁枚等。市园文局下属有个杭州雕塑院,这件事定的时间比较迟,因此就直接交给市雕塑院来完成。林岗院长等人接受任务以后夜以继日地精心制作,直到开园前几天才正式完成,把这十位长者的花岗岩雕像,错落有致地安置在书院草坪上,增添了书院的文化氛围。我也因此结识了雕塑院的几位艺术家,在以后的工作中多有合作。书院进行文化陈设布置时,我们专门召开过一次文化陈设研讨会,请各位文史专家把关。在此前我建议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以中国传统的科举制度为内容,创作大型立体硬木彩塑,陈列在书院的明道堂内,这组彩塑和书院的环境相吻合,既丰富了书院的文化内容,又向参观者介绍我国的科举制度,增添人们游览的兴趣,大家都表示赞成。为什么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做这件事呢?说来话长。1992 年春我陪外宾参观天工艺苑时,看到里面陈列着一组近 30 米长,3 米高、1 米多深,栩栩如生的“南宋杭城风情图”立体硬木彩塑。彩塑生动地反映了南宋都城的市井风貌和宏伟的皇城景观,做工非常精致,艺术水平很高,综合体现杭州工艺美术水平,外宾们看了很久不愿离开,我也觉得这件作品既有浓厚的历史积淀,又是杭州工艺美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据介绍这组雕塑集雕刻、编织、灯艺、面塑、髹漆等多种工艺于一身,由市工艺美术研究所 10 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花了 2 年多时间才完成,很可惜这件作品在 1993 年毁于一场大火,但对这件作品我印象非常深。1998 年我和刘卫及城隍阁建设班子讨论城隍阁内部陈设时向他们提出,城隍阁内一定要有一件“镇阁之宝”。这件“镇阁之宝”是什么呢?我突然想起“南宋杭州风情图”这件作品,建议重新制作这件彩塑放在阁内,我让市园文局同志赶紧和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联系,还好原创作班子人都在,他们也非常希望恢复这件作品,大家一拍即合。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王曜忠等人在原有作品基础上重新设计创作,历时两年、费工近万完成了作品,陈列在城隍阁一楼大厅内,受到游客一致好评。

因此,这次又请工艺美术研究所用硬木彩塑的形式以“十年寒窗” 千里赴考” 分南北方两部分)“科场风云” 临轩唱名”“丰乐赐宴”“荣归故里”等七大板块在明道堂布置了一组反映我国科举文化的《中国科举文化风俗大观》,里面有 3000多个人物,演绎了我国科举制度下的典型故事、历史掌故、名人轶事、求学佳话,把科举制度的大致进程、社会影响及其兴衰生动地介绍给游客,这在国内也极少见。王曜忠请我撰文简要地介绍了科举制度,我写的《科举制度便览》一文,他们精心制作成一块匾额陈列在馆内。当时我听说在杭七中解放路校区内还保存一块“敷文讲学之庐”的石碑,于是和一些同志去该校寻找。这块碑果然还在,但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已被砸成几块,当时存放在学校一间破旧的仓库里。

杭七中搬到转塘新校区时,学校把这块碑修复陈列在校区内。在文化陈设研讨会上,有专家提出书院不可没有藏书楼,大家也都赞同,但当时书院建筑都已确定用途,因此打算先做一块匾,挂在现有建筑内,并收集一些和书院相关的古籍存放,后来扩建时再建藏书楼,可惜这事后来没落实。

历史上万松书院曾经历了四毁四建和十次重大维修,市园文局认为本次重建也要刻一块碑记,他们认为这件事从头到尾我都参与了,要求我来写碑文,推托再三不允,只能从命。2002 年初秋,我撰写了重建万松书院记碑文,由著名书法家蒋北耿书,市书协秘书长沈立新镌刻,这块高近 2 米的太湖石碑立于仰圣门左侧。2002 10 1 日,重建的万松书院正式开园,那时我刚离开市政府到市政协工作不久,应邀参加了隆重的开园典礼,杭州历史上的四大书院总算有了传承。事后我主编了《万松书院》一书,这本书由时任凤凰山管理处文物科长邵群等同志撰稿,市政协原文史委办主任王其煌帮助统稿,我写了“历史的责任”为名的序言,在 2003 年出版。万松书院开园后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杭城一处重要景点,2004 年书院又增建了正谊堂,并不定期举办“万松讲堂”,在杭城颇有影响。当年重修书院时我们曾有个愿望,万松书院地处南宋皇城遗址,书院的修复也算是开个头,希望南宋皇城遗址公园能早日开始建设,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听说皇城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已有眉目,但愿早日启动,为杭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再添美景。

 

 

作者系原杭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八届杭州市政协副主席

文章原名《杭州历史博物馆建设和重建万松书院》

相关内容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2024-11-15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