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重磅新书】吴铮强:《真假南…
浙水敷文 · 名碑赏析丨何谓…
孔庙讲堂预告丨冯立:书翰千载…
【会议】“纪念马可·波罗逝世…
 
特别关注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南宋临安的防火组织与消防队
武林旧事
 
浙江第一码头
来源:杭州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8-08

微信图片_20220808102510.jpg

1998年1月8日,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浙江第一码头全面封航停渡。至此,浙江第一码头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微信图片_20220808102513.jpg

浙江第一码头曾是杭州连接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在抗日战争时期,钱江大桥被断阻后,它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年,钱江渡船有官渡与民渡之分,皆用人力行舟,搭乘者必须缴费。1864年,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捐银10万两,建起了浙江内河最大的码头——杭州南星桥三廊庙轮渡码头,也就是浙江第一码头的前身,“钱江义渡”也因此得名。

到了民国时期,渡客与日俱增,为了缓解航运压力,1928年,国民党政府以官办民助的方式集资,由中国银行杭州分行牵头,社会知名人士王竹斋、金润泉、张载阳、蒋抑卮等组成义渡管理委员会,在这批浙商的支持下,筹募到钱塘江南岸的农田1600亩(合约1.07平方公里)作为义渡资本,并将原来的义渡改建,在钱江两岸的南星桥和西兴各建成钢筋混凝土堤和钢质趸船码头300余米伸入江心,还修建了候船大厅和码头长廊,各类设施日臻齐全。引桥所用的水泥全是从上海洋行购买的进口货。水泥是桶装的,又称洋灰,引桥也被杭州人叫做“洋桥”。在那一个年代,被称为“洋”的物事,多少带有一种赞誉的意味在里面。

这样改建以后,码头不仅缓解了客运压力,而且可供汽车轮渡连接两岸,百姓群众仍可免费过渡。在北岸南星桥码头建成之日,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等亲赴码头主持落成典礼,张静江还亲笔题写了“浙江第一码头”的横额。

日军侵占杭州后,钱江义渡八年未通。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浙江省政府特设钱塘江义渡复兴委员会,由杭州市商会会长金润泉主持一切事务。金润泉为复通钱江义渡募款集资,上下通关,左右说服,花费了极大的心思,才把事情办妥。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第一码头仍然是全省最大的内河码头,对改善钱江南北交通起到了很大作用,在鼎盛时期,年输送旅客曾达4000多万人次。20世纪50年代中期,码头前沿沙滩伸长,码头不能使用,客运、渡运船舶便西移寄泊于中河海月桥货运码头。

及至1957年冬,由省属钱江航运公司建成木栈桥近百米,浙江第一码头才恢复使用。1960年,又改木栈桥为钢筋混凝土栈桥,新建钢引桥两座。1979年春,更新客运、渡运趸船两艘,有泊位两个,长48米,靠泊能力200吨级。1985年8月,省交通厅批准在江滩陆地建造候船厅和综合楼,码头由省航运公司钱江分公司客运所管理经营。

如今,天堑变通途,钱塘江上也早已造起了不少新的大桥,而在杭州南星桥三廊庙渡口附近,仍有当年浙江第一码头的一些设施遗物存在,只是一切已经物是人非。但浙江第一码头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船形馆”怎么会来到梅登高桥旁 2024-11-15
辛亥革命与杭州驻防旗营 2024-11-15
百年前风靡一时的杭州旅游指南 2024-11-13
浙档精品丨萧山围垦记忆:是珍贵岁月,更是精神财富 2024-11-13
校史寻踪|清末浙江高等学堂之学风 ​——和风篇呈吾师张阆声先生(1941年11月1日) 2024-11-11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