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艺林文韵
 
宋韵 | 今宵酒醒何处——宋画里的生活
来源:杭州杂志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8-12


主持人丨楼含松

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酒,是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无论是豪放派词人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豪饮高歌,还是婉约派词人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欧阳修“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的浅斟低唱,都透露出酒在宋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甚至可以说,宋词的繁盛,与宋代人饮酒风气的盛行有密切联系。宋代的酒文化创造了怎样的一种宋韵?

姜青青

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副会长

南宋文化专家

我虽然不喝酒,但我对宋代酒文化颇感兴趣。杭州作为南宋都城,经济文化繁荣兴盛,民间饮酒之风盛行。北宋初年,官府实行专卖专营的“榷酒”制度,私人可以酿酒,但限购酒曲,如要上市销售必须纳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酒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官府酿酒产量越来越大。苏轼曾说:“天下官酒之盛,未有如杭州者也,岁课二十余万缗(通“贯”)。”而有记载的北宋杭州商业税最高征收纪录也才18.4贯。

微信图片_20220812102441.png

宋·刘履中《田畯醉归图》

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对于喜爱喝酒的人而言,江湖没有酒,可能会有点难走。秋冬时候酿制的酒,酿制时间长,加工工艺复杂,酿酒投入较大,所以被称为“大酒”;而春夏酿制的酒,因气温较高,酒容易成熟,从开始酿制到上市的时间相对短,所以称之为“小酒”,品质一般,价格便宜,在当时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微信图片_20220812102445.png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画中的一些细节,也很好地反映了当时民间的饮酒氛围。比如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街市上大大小小的酒肆林立,处处能望见美酒和菜肴,衬托着城市的繁华与惬意。其中,“孙记正店”酒楼店面宽大,欢门下立有正店灯箱及四座栀子灯,二楼顾客满堂,右上角后院堆满了倒置的酒瓮,右下角铺子里是已批发待运的八桶美酒。再有宋人刘履中的《田畯醉归图》,描绘了掌田官员田畯受到村民盛情款待,大醉方休,被人搀扶着骑牛而归的画面,此时同行的几人醉而不能自已、袒胸露肚的模样,令观者看了无不捧腹。画中酒事知多少?从皇帝到农村的普通百姓,无不饮酒言欢,这恰恰印证了南宋酒文化的盛行。

主持人丨楼含松

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酿制工艺,伴随着时代的更迭,酿酒工艺和技术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宋酒是怎样酿制的?您对宋酒有着怎样的情怀?

江 亮

杭州工匠

中国红曲酒及南宋酒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

宋酒琳琅满目,酒名美不胜收。关于酒的起源和变迁其实有很多争议,但大体可信的是仪狄发明醪糟,酒圣杜康发明了酒曲。北魏有书籍简单记载了酿酒理论,后来经过书圣王羲之、诗仙李白等人对酒文化的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大批酒理论家和酒实践家。宋代确立了酿酒的器具和酿酒的方式,酿酒技术达到了现代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但时至今日,大部分酿造工艺都已失传。

微信图片_20220812102450.png

▲德寿宫出土的酒坛封泥,印戳标示了酿酒原料、用水和酒品,有点葫芦里装“梅花酒”的味道

南宋杭州以官酿酒为主,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酒曲,也有不同的原料。蓝桥风月酒由宋高宗赵构的吴皇后娘家吴府所酿,至今880余年,曾记载于《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南宋杭州风俗志书中。我希望通过复原这款酒,来复原带有宋韵文化的生活方式。蓝桥风月酒用根霉白药跟红曲酿制,酒里融入了梅花香味,酒未近唇梅香来,是我们结合现代工艺特征进行创新改良的红曲酿宋酒。

杭州这座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唯独少了酒。我一生爱好酿酒,希望为酒产品注入宋韵文化力量,把杭州的宋韵文化播撒到五湖四海。

主持人丨楼含松

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写道:“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喝酒,少不了酒具;盛酒,还需好看的杯子。宋朝酒文化盛行,想必酒具也有许多讲究。您能否为我们讲解宋朝酒具的一二故事?

许廖华

亭市古陶瓷艺术馆馆长

‍宋代是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瓷制酒器品类繁多,款式各异。其造型或匀称秀美,或轻盈俏丽,或质朴大方,或古拙沉稳,颇具特色。佳酿配良器,有的适合观察色泽,有的适合收敛香气,各有其用。

此外,还有各种大型酒具。其中,较为经典的有用来装酒的大瓶子——韩瓶。韩瓶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军队里使用的陶瓶,样式种类丰富,有高装矮装,有四系双系,其实就是军用水壶。我们馆藏的官字款韩瓶,是当时我们沿着韩世忠抗金之路一路寻找偶然得到的,可以说是填补了瓶窑制窑史上关于官方生产的空白。


微信图片_20220812102457.png

在7000多年前,瓶窑就出现了马家浜文化。到了良渚文化时期,瓶窑的黑陶制造技艺已非常高超。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瓶窑镇的烧陶优势,使得瓶窑成为了京畿大规模生产陶瓷要地。在瓶窑有“十八条弄、十八口井、十八座窑”的说法,实际上没有这么夸张,但这恰恰显示了古时整座窑山都是窑的盛大场景。“亭市”是瓶窑在宋代时的称呼,到后来因为整个瓶窑村开始大规模烧制陶瓷,“亭市”也就慢慢被称作了瓶窑。

识古、饮酒、赏器,真是妙不可言。通过讲好杭州宋韵文化故事,传承培育工匠体系,让杭州的宋韵文化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佳作欣赏 | 《踏歌图》中的年丰人乐 2024-12-20
《走近西湖》论文集|丁云川:“慕侠亭”上镌刻的楹联文字 2024-12-16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2024-12-04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