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特别关注
 
文史动态
 
【会议】苏东坡与浙江研讨会 …
讲座回顾 | 大运河City…
【来新夏书院】故纸堆里寻萧山
讲座预告 | 怎样看宋朝文明…
 
特别关注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
特别关注
 
吴寅:现代杭州城市规划的守护者
来源:杭州文史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2-08-31

以保俶塔为中心规划杭州城市?

1953年,一份全新的、颠覆式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思路放在了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案头。提出者是国家建设部特邀的苏联列宁格勒首席建筑师穆辛。他勘察了杭州及西湖景区后,画出了以保俶塔为中心作“蛛网式”放射形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

穆辛的设计理念,是典型的苏联城市规划思路,以建立整齐而具有强烈序列感的城市轴线系统为手法,道路格局则大多设计成“环形+射线”式,并在转折节点处采用高耸的纪念碑等,作为过渡和视觉引导。总体而言,是着眼于通过秩序井然、规则威严、气势恢弘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来展现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政治、经济成就。

在建国初的特殊时代背景下,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对中国城市规划影响极深。但是,对于穆辛的这个杭州城市规划,以吴寅为代表的中国建筑设计师们提出了强烈反对。

西博会上崭露头角

吴寅(1903-1999),著名建筑专家,字敬楼,浙江松阳县赤岸村人。他的父亲吴冠甫是晚清秀才,后来留学日本,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吴冠甫为人正直,思想开明,作风严谨,家教甚严,这对吴寅成长影响极大。

吴寅

吴寅曾就读于上海南洋路矿学堂(后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然后来到杭州工作。不久就因其超前独到的建筑理念及精深的艺术修养而名声鹊起。

1929年,杭州举办首届西湖博览会。年轻的吴寅参与了部分展览馆设计工作,其中就有跨湖博览会桥的设计。当年那座蜿蜒的木结构桥上,美丽的电灯把长桥连接成光带,桥上还建有三个亭子,铁皮盖顶,供过桥游人倚坐。中亭顶部装有扩音机,能够同步播送大礼堂、博览会舞厅和音乐厅正在进行的讲演、戏剧、音乐节目,这样新奇巧妙的设计,引得慕名者接踵而来。蜿蜒的木桥,也成为了一代杭州人难忘的记忆。

西湖边随处可见他的妙思

此时,吴寅反对穆辛版杭州城市规划的理由是,杭州是古都,有许多历史文物、建筑景点,若按穆辛方案实施,以保俶塔为中心的射线状道路格局,将会把整个西湖景区破坏殆尽。同时,吴寅提出,应利用自然河道走形,保护修缮名胜古迹,根据自然景色特点设计景观建筑的规划思路。

当时有不少人附和苏联专家意见,但在吴寅不计个人得失的竭力反对下,穆辛的“蛛网式”方案最终未能通过,而代之以他的设想,今日杭城建设格局和西湖景观配置,也由此奠定了基本格局。这一点,今天或许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其实,吴寅对杭州城市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大到杭州自来水厂的设计施工、钱塘江大桥配套的引桥设计,小到西湖湖滨的悬弧式栏杆,可谓无处不在。过去数十年间,几乎所有杭州西湖名胜古迹都经历了重修和维护,并且大部分由吴寅参与设计。

吴寅设计的西湖湖滨栏杆,很是别具一格,既美观又实用,造价还不高。每当微风皱起,黑线轻摇,与湖水波纹近相呼应,颇有韵律。每两节铁链栏杆之间,还有一块方型小铁块。他曾说,这设计,正是为了阻止人们长时间坐在铁链上,引起坠湖的危险,尤其防止孩童坐在铁链上玩荡秋千。

现代西湖湖滨,那一排白堤、断桥、苏堤一路,也由吴寅进行了“美容”。白堤原为一条石板路,1928年首届西博会时曾拓宽过一次,抗战胜利之初,因战时的垃圾废土未能外运,吴寅就再次设计利用废土宽填,仍按一株杨柳一株桃绿化。断桥亦予以加宽,并设计修缮了桥侧碑亭。

苏堤上“压堤桥”之名,也是吴寅所题。苏堤原来较狭窄,后来西湖疏浚,产生的淤泥外运困难,为节约成本,这些淤泥被计划用来填宽苏堤。吴寅采用“乱石驳坎”法作成的堤坎,造型自然美观,同白堤等地的条石驳坎比起来,省时省钱,深受老百姓喜爱。

保俶塔灵隐寺重修主持人

城市规划和景观塑造之外,吴寅对杭州古建保护之功,更是鲜为人知。

1933年,保俶塔重建,吴寅认为原状楼阁方案与宝石山并不相称,且与六和塔、雷峰塔同一形式,太过单一。在获得了梁思成先生支持后,最终保俶塔以吴寅参与设计的八面七级砖砌实心塔模样重新亮相。

还有灵隐寺。从东晋始建到建国初1700多年,杭州灵隐寺大部分殿堂早已受潮霉烂,顶破屋漏,成了危房。1929年7月,灵隐大雄宝殿内,一根二十八公尺长的主梁突然折断,砸毁佛像,大殿就此关闭。一直到1953年,灵隐古刹修缮方案获批,由吴寅等人组成的修缮工作组立刻投入工作。

经勘察发现,折断主梁外层受白蚁蛀蚀严重,但其中心部分仍屹立未倒,大殿并未完全坍塌,真是个喜讯。不过,殿柱原材料仍是个问题,大雄宝殿内筑柱自地面至殿顶高约40米,国内不可能有如此长直木料,据说原木柱是美国进口的红松,为大清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所剩木料,经大运河运至杭州。

该如何解决?吴寅另辟思路,考虑到柱芯未蛀,尚有利用价值,决定在柱芯外圈以高强度钢筋与混凝土包箍,做成相同直径,批上由生漆、桐油、石灰等拌和而成的“腻子”,再刷上多层红漆,其外观与原状无异,同全部拆除重建方法相比,大大缩短工期还节省了经费,且可免于白蚁之患,这就大大提高了梁柱的结构安全度,延长了耐用年限。1975年,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及天王殿两侧的附属建筑等再次修缮,工程于1980年竣工,至今仍完好无损。

资料来源:
李慧英 周 舟:《记九三学社社员吴寅先生的建筑往事》
陈磊:《用最美的声音致敬当代杭州城市规划的守护者吴寅先生》




相关内容
杭州太平桥边的海神坛 2024-10-21
曾经的之大校门——钟楼同怀堂 2024-10-18
这条街,承载着杭州人餐桌上的那抹酱香 2024-10-17
辛亥革命时期建德的一次会党起义 2024-10-16
盛开的《迟桂花》与杭州翁家山的美 2024-10-1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