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新登或前往新登这个小县城时留下的诗倒还不少,其中一诗《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 先说说诗名。意思是有一位“李节推”在东坡循行富阳、新登的前三天也出发了,俩人大概约好在一个叫“风水洞”的地方会面。待见面时,东坡写了一首诗。 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 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 金鲫池边不见君,追君直过定山村。 路人皆言君未远,骑马少年清且婉。 风岩水月旧闻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溪桥晓溜浮梅萼,知君系马岩花落。 出城三日尚逶迤,妻孥怪骂归何时。 世上小儿夸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金鲫池处 这首诗算不上东坡的名诗,不过倒也有趣,有几个意思:东坡反复六次称李节推为“君”,想必俩人关系有点缘由;古代官员外出循行,受交通所限是个漫长劳顿的事,或许也有以公带私,游山玩水之嫌;东坡先生有点“妻管严”(在这一点上与王安石类似,好像欧阳修也俱内,不知道范仲淹有没有?);风水洞是否就是今天的灵山洞;“定山”这个地名除东坡先生外,早在南朝谢灵运等都提到,看来是杭州西南一个有意义的地标,须专门研究(因篇幅所限,我们争取在相关渔浦、赤亭、定山等问题中讨论)。不过本文关心的是该诗作于何时?李节推是谁?节推又是什么官?他到富阳新城干嘛? 蒋增福、夏家鼐先生选编的《历代诗人咏富阳》谓“李节推无考”,也未注明该诗作于何时。孔凡礼先生编的《苏轼年谱》《苏辙年谱》有记:熙宁六年(1073年)元月二十七日,循行富阳、新城途中,与李佖游风水洞,有诗题壁,又作《风水洞闻二禽》,孔又云:《苏轼诗集》卷九“往富阳新城李节推先行三日留风水洞见待”“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乃“纪年录”所云留待、和诗,二十七日游风水洞诗已佚……闻二禽见《诗集》卷四十八,诗未及春山、春禽。孔先生的“微言大意”是苏东坡关于李节推君先行三日的诗不一定是熙宁六年元月二十七日作的,但也没明说。这需要详考(此处不赘)。熙宁六年元月二十七日是否已立春?“春山”“春禽”显然是与春季相对应的,后来到了新城,早春二月的景象就有了。据文献记载,李节推循行杭州属县还不止这一次,东坡游风水洞也不止一次,那么是否还有其他的机遇呢? 锦绣风水洞 李节推是一位姓李的官职为“节推”的人,史载叫李佖(泌),字献父,生卒年月不详。熙宁四年十一月任杭州节推。有关李佖生平的资料不多,同时期东坡与一位俗名叫李泌的僧人有过交往,想来此李佖非彼李泌。节推这个官职在宋朝州府一级有设,是个从八品、八品的低级官佐,主要协助地方长官处理一些诉讼刑狱律政方面的事务,全称叫“节度推官”,大致相当于法制办主任或司法巡察员。 李节推的这次“循行”,我们无法知晓是东坡提议还是李佖安排,但多少是有些背景的。时王安石执政当国,推行新法,熙宁间卢秉(宋史有传)到杭州任提点刑狱(相当于检察长、法院院长),监察“盐事”,结果“囚系满狱”(牢满为患)、酷律伤民。东坡是反对新法的,对此心虑人焦(曾有诗,后来“乌台诗案”被认定为反对朝政的证据),卢秉是独立行事,地方长官无权干预,反过来提点刑狱还可以“举劾官吏”。但节度推官在律政刑狱上有一定发言权,比州府的“司法参军”相对独立些。可以推断对于李节推的这次富阳、新城巡访,体察基层民意,东坡是很看重的。本文一开始指出东坡的诗中多次称李君。要知道,李节推的官阶可是比东坡低不少哦。我们无从知道李节推的年龄,但大摡率比东坡要小。对一位官级小、年龄少的人如此恭敬,看来,为民生事,大文豪也得会“曲欢”唉。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