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花岩在吴山宝成寺后,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吴山是他常游之地,而有美堂、青霞洞、宝成寺更是他多次逗留之处。于有美堂有多首诗作。并还有一首宝成寺赏牡丹等。苏东坡在吴山宝成寺赏牡丹,有感于唐人崔护“人面桃花”的经历,题诗一首,刻于崖壁。 明代朱术洵据拓本重刻,并题额“感花岩”三字。明成化间,吴东升因题刻的石壁上有石纹似老梅枝干,故在其旁又题“岁寒松竹”四个大字,以表“松竹梅岁寒三友”之意。 《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 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唯见使君诗。 应问使君何处去,凭君说与春风知。 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 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简评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吴东升,杭百夫长也,颇善辞翰,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嘱付儿孙送我终,衣衾棺 郭莫丰隆;停丧止可经旬外,出殡须行径路中。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武弁有此,可谓难得矣,乃杭前卫人。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