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及周边群山中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溪涧、港湾、池潭、泉井,形成独特的山水之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西湖边的池潭。 涌金池


涌金池位于西湖涌金桥旁。 原是连接西湖和运司河的小河,五代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吴越国第二任国王钱元瓘委金华令曹杲在涌金门外开凿大池,引入西湖水,灌入城中运河,以便舟楫航行和居民饮用,并命名为“涌金”。 旧传西湖中的金牛,曾涌现于此,故名。池旁有钱元瓘所书的“涌金池”三个大字,刻石于其旁说:“清泰三年丙申之岁,建午之月,特开此池。” 2002 年10月,涌金池内放置“金牛出水”雕塑;2003年西湖南线整治,恢复涌金池景观,重立“涌金池”刻石。 金莲池


金莲池在北高峰韬光寺中。 相传是唐代高僧韬光引水种植金莲的地方。每年四五月间开始开花,花色金黄,叶呈椭圆形,圆形小花浮生于水面上,形如黄金小钵,玲珑可爱。 池约5米见方,深约1米。池水清冽,水从一石雕小龙头口中汩汩流出,蓄于池中,虽旱不涸。 池壁镌刻有“金莲池”3字。池旁有飞雨阁,池两边分别是一瓯亭、诵芬阁和观音殿。自宋迄清,金莲池为韬光寺中一景,文人多有描述。清乾隆帝曾写有多首关于金莲池的诗歌,如《金莲池》:“韬光寺里一泓水,奇迹应同卓锡泉。此日偶然临碧镜,当年见说育金莲。常涵古往今来月,不异云容山色天。七字促成旋命驾,清新却愧白家篇。” 月波池 
月波池在吴山紫阳山瑞石洞前。 《湖山便览》卷一二《吴山路》引《紫阳集》载:“在蹲狮石东,近池壁上有水波纹,前人甃为半月形,养水其中。池畔有蟾蜍石。”又引《癸辛杂识》谓:“有一枯池,石壁间皆细波纹,不知何年水直至此?即指此池也。” 至2010年,此池犹存,但水已干涸。 天一池


天一池位于玉皇山山顶福星观东侧。 民国16年(1927年),由杭城富妇管华夫人恭裕捐资,监院李理山主持,历时三年开凿。用以彻底消除杭城火灾,庇佑杭城百姓。 池深10余米,直径10米。池四周用太湖石堆砌成围护,暗合十二生肖图形。池南假山中嵌刻石“天一池”,取“天一生水”之义。池北假山中则嵌开凿记。刻石由四块尺寸相同的湖石组成,长1.8米,宽0.55米,为民国19年福星观监院李理山为天一池的落成而题的绝句四首,有跋,刘湄光书,字径4厘米。刻石约有250字,楷书竖行。 万工池

万工池在净慈寺山门对面,夕照山下。 以青石砌磡,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30米,四周围以狮柱雕花石栏,池中堆叠大型假山,布置花木,设置缩微殿堂楼阁塔坊,象征佛教四大名山。 池南入口建石坊,坊额为“放生池”。此池始凿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 年),由于净慈寺在过去多次遭受火灾,风水大师说“须凿池以禳之”。因此有寺僧宝文经募化集万人开凿水池,故名“万工池”。明代因净土宗盛行,提倡行善放生,该池改为放生池。清雍正八年(1730年),浚万工池,并在池上建造庆坊桥。清末以来,万工池逐渐湮塞,沦为水田、菜圃。据民国徐珂《增订西湖游览指南》“南山路”载:“由今观之,一小莲塘耳。池上有亭,中立‘南屏晚钟'之碣。”1985年,净慈寺重建,万工池由新加坡籍华人何姓全家捐巨资重新开浚。 乌龟潭


乌龟潭,东靠杨公堤南段,通过景行桥与西里湖相连,西抵三台山山下,南有水港沟通浴 鹄湾,北接丁家山坡地。 古代时为一宽广水面,后淤积成水塘湿地,被辟为农田。2003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后,重新恢复水面8万平方米,连同周边地带,一起形成大面积湿地。水边种满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人与动物、植物共生的自然湿地,野趣横生。并与茅家埠、金沙港、西里湖、小南湖、西湖互通,改变西湖一览无遗的状态,使这一段的西湖基本恢复了 300年前的面貌。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