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书院 力行横渠四句的国之重器 摸时代的脉搏,为民族未来鼓呼 不知前路 不问前程 如暗夜萤火 灼灼生光 前路崎岖 踏碎一地荆棘 长路漫漫 将上下而求索 我将无我 心付山河 “求是”历史 求是书院,1897年由当时的杭州知府林启创办,以蒲场巷(现杭州市上城区大学路)普慈寺为院址,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01学校几度易名并一度停办 1927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 1928改名为浙江大学,同年7月1日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 1997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被设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9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求是”现状 求是书院现存主殿与偏殿,两殿均坐北朝南。 主殿即原普慈寺大殿旧址,占地约552.4平方米,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为主体建筑附加抱厦屋形式,平面呈“凸”字形。正立面悬挂黑底金字匾,上为隶书“求是书院”。两侧挂隶书对联一幅“梵天超法界全凭佛力巍峨妙相赛诸天 净土接篷莱煞费神工结构精严成乐土”。 主殿正立面明间檐柱楹联 主殿东侧面 主殿西侧面 主殿翼角 主殿地面石雕 大殿为敞厅,明间设六扇格扇门与抱厦屋相连,地面方砖漫铺。内部梁架节点处采用替木、垂花柱、雀替等装饰性木构件,雕饰较为精美。 主殿明间梁架轩棚 轩棚 主殿正立面檐部结构及牛腿等 偏殿平面呈矩形,五开间,屋顶为硬山顶。檐口部位饰牛腿、连机等木雕构件。 偏殿全貌 “求是”精神 求是书院”的创办孕育着“求是精神”。创办之初,“勤”“诚”之风渐然蔚成。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随着社会变革,求是书院经历了求是书院——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堂——浙江高等学堂——浙江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虽仅有18年,但师生们“勤”“诚”之风孕育并逐渐形成了“求是”学风。 “求是书院”创建之初,正值清廷腐败、国势日衰,外侮日亟之际,许多有志的青年学子,甘愿舍弃当时科举取士的“利禄必由之途“,而“入学堂,学西学”。在这期间,师生们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孳孳为学,互以敦晶励行相勉”;“如有以功利之说进者,常笑之”;“不应沾之于贪权功利为满足”,以尽“一己职责”的“求是”学风。 、 后几经变迁,浙江高等学校相继演变为浙江中等工业学堂、浙江公立中等工业学校、浙江省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变的只是学校的称谓,不变的是师生们所共同形成的“求是”学风,她源远流长,延至今日的浙江大学,而且进一步弘扬光大,逐渐升华为“求是精神”,成为浙江大学的精神瑰宝、师生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光荣传统。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