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禹杭履迹 | | 萧山湘湖记及作者有多少人了解 | 来源:《湘湖历史文化研究文集》 作者:李维松 日期:2023-03-21 | 湘湖有新老“湘湖八景”,这是大家知道的,但湘湖“辛庐八景”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它载于《马谷周氏宗谱》(爱莲堂珍藏,民国二十二年重修),至今藏在深闺。“辛庐”是周易藻晚年建在湘湖的住宅。1921年,58岁的周易藻在湘湖缸窑湾之麓为自己建造一座生圹。圹之东隅筑室三楹,作晚年定居之所,这年是农历辛酉年,名以纪年,故额曰“辛庐”。辛庐建成,周易藻踌躇满志,邀请宾朋观赏,朋友赠联作铭,已束笔三年的民国《萧山县志稿》主编王仁溥亦欣然提笔赋《辛庐记》。周易藻自志一联云:“读书不成名著书未成卷行年周甲马齿徒增悔当年浪迹飘零万里轮蹄消壮志;左傍至湖岭右傍跨湖桥太岁在辛牛眠是卜愿此后尘缘摆脱一龛风月寄闲身。”上联述怀,下联记庐。 湘湖跨湖桥 周易藻,云石人,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卒年无考。他17岁考取秀才。19岁时,父亲在杭城课徒,担心域于乡间有碍进取,带他到杭州,先后求学于敷文、崇文、紫阳各书院。1889年26岁时考取举人第31名。他一生以教书为业,参与组织过书局,在乡里合股创办宝裕成纸栈、开过赍记米肆,均因经营不善或被人欺诈作梗而倒闭。他为人耿直,关心公益,疾恶如仇,不满官场陋习。先后被委署龙游县教谕、黄岩县教谕而辞不就,1907年被任命为萧山劝学所总董兼高等小学校长,依然坚辞不就,只答应暂时庖代。1908年以知县资格赴江苏备用,一入官厅见奴颜婢膝状,不堪忍受,不数月即回,“深悔多此一举”。而他于科举功名一直孜孜以求,先后4次赴京会试,均以“额满见遗”而返。尤其第4次,正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久,会试移借汴梁贡院,车旅颠簸,备尝困苦。他上联中“悔当年浪迹飘零万里轮蹄消壮志”,即指此。直至清末废除科举,方才死心。民国时期,担任过县参议会议员、县参事会参事等职。晚年编撰《萧山湘湖志》8卷,主编《马谷周氏宗谱》,另有文稿6卷。 周易藻像“辛庐”在缸窑湾东麓原下孙村附近,“面水枕山,罗青浴碧,左揽古刹钟声上云,右带长桥弓影卧月”(王仁溥《辛庐记》),处于湘湖核心风景区,满眼湖山,景色殊佳。周易藻有感于此,自拟了“辛庐八景”,即:跨湖桥泛棹、寨岭庵闻钟、越王城玩月、缸窑湾听涛、至湖岭踏雪、水漾坞采莼、九里墩戏鹭、三善桥观鱼。 跨湖桥泛棹。跨湖桥是湘湖的标志性景观,不但人文积淀深厚,而且风景秀丽。春水盈盈,玉带一般的桥堤沉浮在碧波之中,故湘湖“老八景”有“跨湖春涨”一景。跨湖桥也是赏月的好地方,月色朦胧,浪漫温馨,故湘湖“新八景”取“跨湖夜月”。“辛庐八景”却在“泛舟”二字做文章,一叶扁舟,三二友人,举桨荡舟,纵论诗酒,跨湖桥便有了动态美、人文美了。无论春夏秋冬、花开花落,还是晴空万里、月明星稀,与湘湖山水作零距离拥抱,人在舟中,船在画里,别有一番情趣。 寨岭庵闻钟。寨岭庵久废,从《萧山湘湖志》中可以看出,它就在辛庐附近。《萧山湘湖志》载:“寨岭庵,在万罗伞麓,孙学思建。”“万罗伞,在湖之北,一呼饭箩山,亦称八面金星。”湘湖四周寺院环列,晨昏之际,古刹钟声,回荡山谷湖面,声音沉雄洪亮,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故“老八景”有“越城晚钟”,“新八景”有“杨岐钟声”。周易藻不专美于古刹名寺,却把身边一座极普通的小寺院揽入“辛庐八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随遇而安和平民化一面。 越王城玩月。越王城之胜,首数人文古迹。通常讲城山,不外乎城山古道,城山寺、佛眼泉、洗马池,城垣古堞等,例如“新八景”便取“城山怀古”一景,周易藻溪径独辟,一个“越王城玩月”,置句践屯兵拒吴的千古佳话于全然不顺,由此可看出他的与众不同。越王城确是赏月好处去。它海拔128米,中卑四高,又位于上、下湘湖结合部,山麓便是跨湖桥,在此登高望月,天上之月与水中之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僧梵悠悠出薛萝”,“今夜湖中好明月”(宋释如兰《湘湖》)。环顾四周,山暗林疏,清风徐来,宿鸟啾鸣;俯视湖面,渔火点点,银辉闪烁,水波不兴。夜凉,月皎,湖平,人微醉,眼前是一轮玉盘落碧波,背后是千古兴亡悠悠事。临风邀月,把盏举杯,好一个“越王城玩月”。 缸窑湾听涛。周易藻住在辛庐,对缸窑湾一带景色甚为熟悉。听涛,便是他的新发现。查前人有关湘湖诗文资料,未见记载湘湖之涛的文字。盖因前人游览湘湖大都在白天,所见的自然是白天或傍晚之景。“夜乌啼断已三更,湖上风高波浪生。”(清沈堡《湘湖竹枝词》)想来听涛需在夜深人静之时,非住辛庐而不能。每当夜半醒来,听湖面风起浪涌,拍打湖岸,发出涛声阵阵。于是,不寐之人或心潮澎湃,神思飞扬,在涛声中回忆着历历往事,人生的坎坎坷坷,酸酸甜甜;或在摇篮曲般节奏中,什么也不想,如一叶扁舟随风飘荡,仿佛享受着母爱的温馨,情人的温柔,又不知不觉地进入梦乡。听涛的妙处,大约有此二端。今天开发湘湖,若建个湘湖山庄,游人或许能够领略到“缸窑湾听涛”一景的奇妙。 至湖岭踏雪。至湖岭,在龙头山。至,一作朱,亦作芝。岭不高,逶迤平缓,春夏满岭青翠,秋日红叶霜醉,冬天枯枝蓑草在寒风中抖瑟跳舞。翻过至湖岭,便由湘湖下孙进入湖头陈白马湖一带。周先生饭后散步,常到岭上走走,品咂湖山四时美景。若遇雪后,漫步至湖岭皑皑白雪,望远处“文峰积雪”,银妆素裹,观眼前“冻云藻影淡,残雪草痕融”(清包启祯《湖行》,雪中湘湖,端的别是一番风韵。 水漾坞采莼。莼,是湘湖著名特产。环湖的幽坞、浅滩水面,多有种植,水漾坞便是其一。湘湖之莼,为莼中佳品:湘湖采莼,是湘湖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春风拂柳的季节,姑娘们荡舟湖中,采摘尚未露出水面的莼之嫩叶。她们戏笑着,歌唱着,采摘着。她们采摘莼叶,采摘希望,采摘美好生活,于是,湖面升腾着一股鲜活的人气。这情景,刺激眼球,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永恒题材。南宋大诗人陆游见此眼热得很,写下《新晴马上》一诗,坦言也想加入采莼行列亲自去采莼。毛奇龄则有“荡浆女儿归独晚,前湖新约采莼丝”句(《入湘湖己事二首》),一个“约”字,大有文章。 九里墩戏鹭。九里墩在跨湖桥之东。墩为湖中小洲,水草丰茂,蒹葭丛丛,是野生鸟类栖息的理想之地。旧时湘湖湖墩很多,《萧山湘湖志》记名的有5个,它们像颗颗碧螺沉浮在湖中,鸟类起落翻飞,乐不可支。春燕,夏鹭,秋雁,冬鸥,湘湖四时飞鸟不绝,充满野趣,充满仙气。“鹭鹚飞起蓼花湾,万倾琉璃夕照殷。”(清黄元寿《湘湖云影》)九里墩离“辛庐”不远,周先生看到顽童戏鹭,妙趣无限,禁不住童心大发,赶去凑热闹。此景只应湘湖有,羡煞西湖空叹息。 《萧山湘湖志》三善桥观鱼。三善桥在湖之西北隅,有水流经塘子堰通白马湖。此处水是流动的活水,清澈见底,鱼儿随水欢快畅游,正是观鱼极佳位置。湘湖鱼类资源数十种,其中的“老斑鲫鱼”非常有名,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鲫,珍美为越中冠。”杜父鱼,又名土步鱼,则是湘湖特产,其味鲜美自不必说,其状之憨态可掬不能不言。该鱼圆滚滚黑乎乎的,游动不快,呆头呆脑匍匐在水底,张合着鱼腮,甚是可爱。三善桥观鱼,观到的是鱼乐,观到的是真趣,绝非养在城里靠投食逗笑的花俏锦鱼可比。 “辛庐八景”跟新老“湘湖八景”一样,都把越王城、跨湖桥等著名人文古迹揽入八景,突现了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都关注景色的四时变化,反映景观的季节特色。例如辛庐山八景的“跨湖桥泛舟”“水漾坞采莼”“越王城玩月”“至湖岭踏雪”,写了湘湖春夏秋冬四景。都不同程度反映了景观的自然美、生态美,体现了湘湖美景之野趣,如采莼、观鱼、戏鹭等。但“辛庐八景”与新老“湘湖八景”的不同之处十分明显。一是辛庐八景五字一景,而新老湘湖八景均为四字一景,一字之增,读来韵味迥异。二是从词组结构看,辛庐八景为景点(地名)加动宾词组,有编撰者主观参与性在里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而新老湘湖八景四字词组大多是主谓结构,所概括的景名具有介绍性、客观性。三是辛庐八景与新老湘湖八景虽同出自乡贤之手,但流露的心态和反映的情趣不同。例如世居湘湖的孙氏先贤,出于对湘湖的热爱,以诗吟咏,在宗谱中概括了湘湖八景,洋溢着浓浓的故土情节和强烈的自豪感,周易藻同样对湘湖情有独钟,只不过他概括的辛庐八景,多了一份士大夫闲情逸致和失意文人的玩世不恭,他八景中的泛舟,玩月,戏鹭,观鱼等就是明证。他的好友赠题辛庐落成的对联也可印证:“有文章道德疾没世不称拼做个天上诗仙人间酒圣,视富贵功名於藐躬无与才消得一湾烟水半榻云山。”说他“视富贵功名於藐躬无与”似乎过誉了,而言其“拼做个天上诗仙人间酒圣”却非常到位,而这一点,可以从周易藻的人生经历和心理轨迹中去解读。 “辛庐”的建成,直接影响了周易藻的晚年生活,促成了晚年作为。周易藻筑圹湘湖,建庐湖滨,将有生之年和身后之事托付湘湖,恐怕不仅仅是羡慕湘湖好风水。要说风水,生他养他的云石(如今属云石生态园范围)与湘湖不分轩轾,周易藻不归老云石却寄情湘湖,自有一腔对湘湖浓浓的爱在里面。晚年的周易藻生活在“辛庐”,“渔村陶舍相环而居”。他与湘湖为伴,接触乡老野叟,走访湖山古迹,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加深了对湘湖的理解和认识,升华了爱的情愫。历经数年寻访,1925年62岁的周易藻越发不可收,他“驾一叶扁舟,流览湘湖,穷幽探隐,日夕始返。夜则检查水利诸书……参互考订。”如是者六个月,终于编成《萧山湘湖志》8卷,给湘湖献上一份厚重的礼物,为后人研究湘湖、开发湘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选。周易藻一生最大功绩在于编著了《萧山湘湖志》,而《萧山湘湖志》的编成无疑得益于居住“辛庐”之便利。 为纪念周易藻,后人在湘湖掬星岛上建立“辛庐”“辛庐八景”的发现,使已有新老“湘湖八景”的湘湖,又多了一组景观。湘湖一湖而拥有三组八景,这在国内别的著名旅游湖泊中是少见的。这些景观有人文的也有自然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它们丰富了湘湖景区的文化底蕴,增加了湘湖旅游开发的含金量。今日湘湖的还湖于民,今日湘湖的旅游开发,全仗包括“辛庐八景”在内的所有湘湖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作基石。因此,“辛庐八景”在湘湖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湘湖名片上又一耀人眼目的亮点。新开发的湘湖景区,可以充分利用包括“辛庐八景”在内的丰富旅游资源。 “辛庐八景”为研究湘湖和周易藻提供了新的资料。“辛庐八景”多取材于湘湖主景区的乡村野景,贴近百姓,贴近自然,妙趣天成。这,正是湘湖的魅力和特色所在。前人有比西湖为名妓,而把湘湖比作处子的,看好的亦正是湘湖的淳朴、自然、充满野趣的一面。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湘湖昔日的村野美景不复存在。“辛庐八景”的挖掘和面世,为研究湘湖沿革、变迁、开发,提供了有用的资料。“辛庐八景”的概括和命名,不难看出周易藻观察山水自然的独特视角,他的兴趣爱好和学识经历,他的生活情操和追求。如果说在《萧山湘湖志》里作者对湘湖的爱,是寓于客观记述湘湖山水人文古迹之中的话,那么在“辛庐八景”中,作者的爱便是毫不掩饰的自然流露了。透过“辛庐八景”展现的周易藻对湘湖的朴茂蓬勃之爱,能帮助我们认识周易藻为什么以垂暮之年不辞辛苦编撰《萧山湘湖志》的初衷。辛庐落成,宾朋相贺,多为邑内著名文人,由此看出他的社交圈子。宾朋所赠诗文联对,虽不乏溢美谀词,也多少真实记录周易藻生活轨迹、兴趣爱好。如王仁溥《辛庐记》云:“座上之客多於文举,膝前之子娇比衮师。偶课晴雨於田,闲时落云烟於纸上”等。因此“辛庐八景”的正式批露,自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