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岭原有钱镠篆书摩崖题刻开慈云岭记:“梁单阏之岁,兴建龙山,至涒滩之年,开慈云岭。”现已不存。 慈云古道
后梁龙德元年(921),吴越王钱镠下令开凿慈云岭古道,自那时起,慈云岭古道成为沟通西湖与江干,上下码头、往来商贾的通道,繁盛一时。 慈云岭古道 如今这一条古道成为登玉皇山的必经之路,繁荣程度虽不及当年,也可以想象在不同的时空里,也会有挑扁担的小商贩,有上京赶考的学子,有登山游玩的市民,运气好的话,也许能目睹白居易、苏东坡在此指挥修凿水道。古与今的融合交汇,赋予了慈云岭古道浓浓的韵味。
乾坤一望 “乾坤一望”石刻有两处,一处位于在慈云岭古道旁的石壁上,一处位于老玉皇宫内。其中,慈云岭古道上的题刻落款“嘉靖壬辰秋蒲人洪珠书”,老玉皇宫内的题刻落款“西淙洪珠书”。根据所刻年款可知,位于慈云岭古道石壁上的“乾坤一望”当刻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秋日。(洪珠,字玉方,号西淙山人,福建莆田连江里人。明中叶著名书法家,善行草,著有《书史会要》。曾在杭州西湖岳王庙墓道前方照壁上书有“尽忠报国”四字。) 慈云岭古道旁的“乾坤一望”摩崖 老玉皇宫内的“乾坤一望”摩崖 两处题刻内容一致、书体相近,是研究慈云岭古道变迁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乾坤一望,大概也展现了当时慈云岭古道视野的辽阔和壮观,展现了两山之间这条通道的重要性。 慈云岭造像 顺着慈云岭古道一路向南往下走,便来到“吴越瑰宝”所在地——慈云岭造像。 吴越瑰宝——慈云岭造像
慈云岭造像位于玉皇山慈云岭南坡,即凤凰山右翼的将台山和玉皇山之间。后晋天福七年(942),吴越王钱弘佐在建资延寺的同时镌刻慈云岭造像。 慈云岭造像全景
造像整体采用圆雕的技法,主龛高5.8米,宽10米,顶部呈弧拱状,中塑“弥陀三尊”。本尊阿弥陀佛居中,左侧为观世音菩萨像,右侧为大势至菩萨像,“弥陀三尊”的两侧还有菩萨和金刚力士。 弥陀三尊 观世音菩萨像(右图) 大势至菩萨像(左图) 金刚力士 龛内上部左右浮雕向中间飞舞的飞天和伽陵傧迦。飞天戴宝冠,挂璎珞,披薄纱。伽陵傧迦,也称“好声鸟”,上身作人形,下体为鸟状,展翅飞翔,其下祥云萦绕,四周散满天花。龛楣上还刻有七尊佛像,细腻精致。龛楣两端,左边浮雕文殊菩萨骑狮,右边浮雕普贤菩萨骑象。 飞天 迦陵频伽 骑狮的文殊菩萨(上图) 骑象的普贤菩萨(下图) 在主龛的北侧,另有一地藏龛。中间是地藏王像,光头大耳,外披通肩袈裟,袒胸露腹,胸挂璎珞。地藏像的两旁,立着供养人,男相,一为长者,另一人较年轻,均束发,穿交领衫,外罩右衽短衫,下着长裙。左侧一人双手执物,右侧一人拱手至胸前。 地藏王造像(中)
供养人造像(左右)
1961年,慈云岭造像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被重新批准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与天龙寺造像、烟霞洞造像合为西湖南山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