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武林旧事
 
亚运风采 文博添彩|西湖名人故事系列:世人眼中的老师章太炎
来源: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非常西湖微信公众号  作者:  日期:2023-05-29

世人眼中的章太炎

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一生中教学不辍,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不遗余力,他一生中培养了众多人才,桃李满天下,使得“章门弟子”群体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学术群体。

640 (11).jpg

提奖光复,未尝废学。

1906年,章太炎从苏报案中出狱,东渡日本,主持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期间,他“提奖光复,未尝废学”,1906年,章太炎应东京留学生之请,成立国学讲习会,1908年4月正式开讲,听讲以浙人、川人居多。同时,应龚未生的介绍,于7月在《民报》社寓所再开一班,于周日讲学。黄侃、汪东、钱玄同、朱希祖、李亮工、刘文典、沈士远、沈兼士、马裕藻、马叔平、朱宗莱、周树人、周作人、许寿裳等弟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前往聆听太炎先生讲课,成为章门弟子。

许寿裳

每星期日清晨,我们前往受业,在一间陋室之内,师生环绕一张矮矮的小桌,席地而坐。先生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神解聪察,精力过人,逐字讲释,滔滔不绝,或则阐明语原,或则推见本字,或则旁证以各处方言。自八时至正午,历四小时毫无休息,真所谓“诲人不倦”。


周作人

太炎先生对于阔人要发脾气,可是对青年学生却是很好,随便谈笑,同家人朋友一般。夏天盘膝坐在席上,光着膀子,只穿一件长背心,留着一点泥鳅胡须,笑嘻嘻的讲书,庄谐杂出,看去好像是一尊庙里哈喇菩萨。

在这批学生中,鲁迅先生大约是大家最熟悉的。鲁迅先生在东京学习期间,其革命思想也受到了章太炎先生的深刻影响。1907年,中国同盟会会员张钟端响应《民报》号召,创办《河南》杂志,宣传革命,自任总经理,向鲁迅等人约稿。鲁迅、许寿裳等章门弟子在《河南》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鲁迅以“迅行”、“令飞”等笔名发表有《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等文章。这三篇文章从思想到文风都和章太炎先生一脉相承,比如主张“任个人而排众数”,反对国家以专制束缚人民,坚持个人有自己个性,显然来自章太炎的《国家论》和《五无论》;反对立宪及国会,来自章太炎的《代议然否论》,由此可见章太炎对鲁迅思想的深刻影响。

640 (12).jpg

近以讲学自娱

1913年,章太炎只身前往北京和袁世凯抗争,被软禁于北京。在软禁期间,他于化石桥共和党总部讲学。他在1913年12月10日写信给夫人汤国黎女士说:“近以讲学自娱,昨已开学,到者约百人。”1932年春季,章太炎再度北上,应北京各大学邀请讲学,在北师大讲授《清代学术之系统》;在燕京大学讲《论今日切要之学》;在北京大学讲《广论语骈枝》。

吴宗慈

讲室设于党部会议厅之大楼,报名者沓至。袁氏私人受命来监察者,亦厕讲筵。讲授科目为经学、史学、玄学、子学、每科编讲义。党中此类书籍无多,先生亦不令向外间购借,便便腹笥,取之有余。讲授时源源本本,如数家珍,贯串经史,融和新旧,阐明义理,剖析精要,多独到创见之处。讲学上绝无政治上感情,不惟专诚学子听之忘倦,即袁氏之私人无不心服,忘其来意矣。

钱穆

某年,章太炎来北平,曾作演讲一次,余亦往听。太炎上讲台,旧门人在各大学任教者五六人随侍,骈立台侧。一人在旁作翻译,一人在后写黑板。太炎语音微,又皆土音,不能操国语,引经据典,以及人名、地名、书名,遇疑处,不询之太炎,台上两人对语,或询台侧侍立者。有顷,始译始写。而听着肃然,不出杂声。此一场面亦所少见。翻译者似为钱玄同,写黑板者为刘半农。玄同在北方,早已改采今文家言,而对太炎守弟子礼犹谨如此。

640 (13).jpg

会友辅仁,流风未替

1932年,章太炎先生应苏州金松岑、李根源等邀请,在苏州公园县立图书馆和沧浪亭讲学数次。1934年,章太炎从上海迁居苏州,在苏州发起章氏国学讲习会。从1935年开始到1936年去世,讲学不辍。

沈延国

一九三五年九月,新学舍落成,正式开学,由先生讲述通论之部(即印行各《略说》记录本》,入学者,除苏地以外,沪、杭、宁诸地学者,咸来听讲,中有学者教授以及各大学讲师、中学教师,也有中文系学生等,听者近五百人,济济一堂,连窗外走廊等地,挤满了人。……晚年讲学苏州,始终站在爱国主义立场上,坚持抗日,反对屈膝投降,严斥卖国勾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章太炎先生一生,无论是在精神品格上,还是在学问知识上,都给学生和后世做了很好的典范,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太炎先生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相关内容
档案故事|浙大“求是创新”校训源何而来? 2024-12-20
湘湖通史|民国时期两次重要的湘湖调查 2024-12-20
史话杭州·文化渊薮:养正书塾 2024-12-19
档案中的老字号记忆——王星记扇庄 2024-12-18
杭州铁路文化宫今昔 2024-12-06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