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小集》前言
文/龚延明 热心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浙江古籍出版社,组织筹划出版“问学”丛书,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撰写治学的心得体会,期以能亲切地和读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这是富有创意的学术出版构思,也是出版之林中茁壮成长起来的“问学”常青之树。我与杭州西溪有缘。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学习、工作的单位——杭州大学,就在西溪河北边;我居住的教工宿舍——杭大新村,即在西溪河南边。2009年,我从杭大新村搬入浙大西溪校区内的启真名苑,仍生活在西溪之滨。两岸遍植芬芳梅花的西溪,流水清清,从唐宋一直流淌到今。而我从老杭大到新浙大(1956-2022),从求学、执教到退休发挥余热,已历经66个春秋!几十年间,我几乎每天经过横跨西溪的道古桥,常常勾起对西溪古往今来多少往事和人物的追念。《容斋随笔》作者洪迈之洪氏家族(父洪皓,兄洪适、洪遵)的“洪园”,就在西溪之源头;在南宋做过枢密院编修官的姚宽留下一本以西溪命名的《西溪丛语》,有助于了解宋代名物制度。宋代文士开启的西溪文脉,源远流长。公元1751年春,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游历了西溪,写过一首《西溪诗》:
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 暖催梅信早,水落草痕深。 俗借渔为业,园饶笋作林。 民风爱淳朴,不厌一登临! 西溪景致优美如画,历史悠久,民风朴实。本人与西溪结下不解之缘,本书中的文字又多是在西溪之滨写下的,我不由得将随笔小记命名为“西溪小集”。《西溪小集》收录了笔者数十年间读史、研史、写史的一些心得,如:读书要有主次之分,“有的书要读破,有的书要翻破”;治学要有细水长流的坚持,“不怕慢,只怕站”;做学问之功在于“不厌其烦见精神,日积月累奏奇功”。小集也收录了一些从官制视角考辨古诗、古代名物,探讨职官、科举领域一些难点问题,以及论述科举与古典名著的关系等的学术札记。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说过:“人生不易,有才能的人,也需要得到有力人的提携。”对此,我深有体会。在学术道路上,我得到过两位名家的奖掖,一是中华书局原总编傅璇琮先生,一是北大著名教授、宋史权威邓广铭先生。从确定学术研究方向、研究的方法,到书稿的出版,再到出版成果的评价,都获得二位先生的提携和帮助,这是我学术人生的幸运。小集中收入了几篇先后发表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上的文章,如《智者风范仁者襟怀:记傅璇琮先生二三事》等。浙大西溪校区图书馆六楼课题室,竹影摇曳,清冷寂寞,一年三百多天,我几乎天天在此。自然,也有通过学术沙龙、学术会议,与学者朋友、莘莘学子交流治学体会,相互切磋的快乐时光。于是,小集也收入了我回顾自己数十年学术人生的篇章。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有困难、挫折带来的烦恼,也有成功带来的喜悦。有巍巍高山,就有潺潺流水。有山上的参天大树,就有溪边的小花小草。这本小书,就像溪边的小花、小草,记录了登攀高山的艰辛与欢欣,记录了登攀学术高峰的点点滴滴心得与体会,我愉快地分享,希望读者也能愉快地阅读。 龚延明记于2022年9月10日教师节、中秋节 作者简介 龚延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岳飞研究会会长。致力于中国古代职官科举制度史与宋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宋史职官志补正》《宋代官制辞典》《岳飞评传》《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等。 图书简介 本书为问学丛书之一种。是浙江大学资深教授龚延明先生的学术随笔集。本书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龚延明先生的学术论文,如《北朝本色民歌〈木兰歌〉发覆——兼质疑〈全唐诗〉误收署名韦元甫〈木兰歌〉》《宋代“贡士”与“进士”异同考辨》;另一类是龚延明先生对自己几十年治学之路的感想与总结,如《滚雪球:资料与学术积累的成功之道》《不怕慢 只怕站——与大学生谈治学》。本书记录了龚延明先生登攀学术高峰的点滴心得与体会,生动地诠释了一位历史学者的治学之路。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