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艺林文韵
 
文史动态
 
新书抢先看 | 读《明代湘湖…
浙工大举办南宋临安古都与中国…
新书 | 《吴庆坻行纪二种》…
新书 | 《浙学未刊稿丛编第…
 
特别关注
 
《唐诗三百首详解编注》的作者…
宋杂剧与瓦舍勾栏
谭其骧一纸定隆中
苏东坡与西湖景观的营造
艺林文韵
 
[艺文掇英]刘墉谈画家黄君璧
来源:  作者:  日期:2015-07-15

今年4月30日至6月23日,“渡海白云贯古今—黄君璧书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著名美籍华人作家、画家刘墉早年曾师从于黄君璧先生学画。近日,新华书画特邀刘墉先生,来为我们谈谈他记忆中的黄君璧老师及其艺术成就。

黄君璧

艺术大师介绍:

黄君璧(1898—1991),广州南海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广东公学,后从画家李文显游,并与粤东藏家交往。致力于山水画,尤以画云水瀑布为长。1929年任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1937年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等。1949年迁居台湾,任今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传统功底深厚,经历了现代中国画的继承、演变、革新的过程。出版著作《黄君壁画集》、《黄君壁书画集》等。

刘墉先生早前在新华网做客

嘉宾介绍:

刘墉,1949年2月生于台北,籍贯北京,现居美国。知名华人作家、画家。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一百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画展近三十余次,在中国大陆捐建希望小学四十所。他最著名的艺术理论作品是以《Ten Thousand Mountains》专著实证中国绘画的符号象征主义,并在太平洋文化基金会的奖助下为黄君璧、林玉山撰写《白云堂画论画法》与《林玉山画论画法》,为大师的画学做传承的工作。

图一:傅申代题黄君璧画

新华书画:今年,“渡海白云贯古今——黄君璧书画展”在国博举行,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欢迎。您这些年有没有参观过黄君璧先生的画展?您认为这些画展是否能够充分展现黄老先生的艺术魅力?您对这一类的画展有什么样的期许?

刘墉:黄老师的画展,我很少错过。这次国博的展览,也专程赶去。我觉得「渡海白云贯古今」跟以往展出最大的不同,是除了许多代表作,更呈现了黄老师的不少「私房作品」。

我称为的「私房作品」,是平常外界不容易见到,也可能画好就收起来,被黄老师忘记,直到身后才由家属整理遗物时发现。还有两种,是黄老师的课徒之作,以及黄老师临古和三十岁左右时的作品。

也正因为这些私房画,使我们能深窥堂奥,看到黄老师治学、写生、创作、授业的真貌。虽然许多画稿看来很简单,可是由于在课堂上谈笑间随兴挥毫、率性为之,更能见出黄老师的功力和“逸品”的趣味。其中有一张由傅申代为题记:“君壁吾师此作声势苍茫如干裂秋风,古人所难到也。”(图一)可以说是极为推崇,但是看画面,似乎没有完成,远天远山没交代,不合于黄老师作画的习惯,近处的水纹也完全没有晕染,可能黄老师画一半收起来,打算以后再补,却一搁就忘了。但也正因此,将黄老师得石谿笔法的功夫完全展现;中锋画的水波纹,也因为没有“青墨”的晕染,更见跳脱老辣的功力,令人想起齐白石送老舍的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笔简墨精、辛辣沉厚。傅申毕竟是书画大家,让黄老师这张沉在箱底几十年的好画,能再被关注。[SITESERVER_PAGE]

我一向主张画展除了展示作品,也可以同时展示画家治学的方法,使欣赏者能够了解画家风格的源头演进,更使习画者能知道成就一位大师,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次「渡海白云贯古今」的「私房画展示」是很有意义的。可惜因为场地的限制,画稿占了地方,就无法多放各时期的精心代表作。希望以后能扩大展场,一次呈现黄老师的全貌。

图二:《白云堂画论画法》

新华书画:您认为,黄君璧先生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美术家之一,目前艺术界对他的认识是否充分?该如何更好地评价黄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

刘墉:黄老师虽然与张大千、溥心畬被誉为「渡海三家」,享有盛誉,但是大陆艺坛对他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

抗战时期,徐悲鸿担任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同时聘请了张大千、傅抱石、黄君璧去任教,而今徐、张、傅在大陆艺坛的地位,说俗一点,以画价论,黄老师都远远不及。可是换个角度看,黄君璧老师一九四九年到台湾省之后,主持师大美术系,进一步领导台湾画坛。我曾经统计过,直接受业于他的就最少有三千人。这三千人又多半后来担任教职,桃李无数,黄老师对台湾地区艺坛的影响真是太大了,今天仍在台湾或后来旅居海外的重要画家,无论国画西画(因为师大美术系早年不分科,每个学生都得同时学习国画、西画、雕塑等),恐怕多半曾经受业于黄老师。

相对的,张大千旅居印度、日本、巴西、美国,一直到一九七六年才到台湾,他的作品虽然名满国际,但是对台湾地区艺坛的影响较小。溥心畬先生虽然是“旧王孙”,也曾任教于师大,但是因为一九六三年就过世了,在世时又身体较弱、活动少、课也少,影响力较之九十五岁逝世前一年还作画的黄老师,当然也小得多。

可惜的是两岸相隔四十年,这当中黄老师多半只在台湾地区活动,不曾回过大陆,大陆艺坛虽然早知先生大名,毕竟了解有限。[SITESERVER_PAGE]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黄老师一九四九年没去台湾,而像徐悲鸿、傅抱石一样留在大陆,恐怕今天大陆山水画坛会有另一派的风貌。正因此,我二十八年前特别跟在黄老师身边研究记录,写成《白云堂画论画法》(图二),希望能把黄老师画学的精华介绍出来。这本书在大陆一直没有出版,但是早有中华书局等出版社来谈,希望明年能够推出,更希望经由全面的学术分析介绍,让大家更了解这位「一代宗师」,建立他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

图三:黄君璧作《溪山过雨》

图四:黄君璧作《松林归樵》 1958

图五:黄君璧作《飞沫凌空》 1975

新华书画:黄君璧先生学贯中西,又能在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守护传统、以不变应万变的艺术个性。您作为黄君璧先生的弟子,能否从您的角度,谈谈您对黄先生艺术风格的理解?

刘墉:从国博最近这次画展,可以见出黄老师的画法源流,譬如由他临沈周的作品见到他中锋秃笔的神采;由他仿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看到他斧劈皴的力量。由他仿石涛石谿的作品,见到他的苍莽华滋,更可以由《溪山过雨》(图三)、《秋山萧寺》,看见他的「米家云山」和黄鹤山樵的「牛毛皴」。因为我在撰写《白云堂画论画法》时,跟他一石一树地讨论,可以知道黄老师是汲取各家之长的。虽然后来他画大山大水喜欢用「斧劈皴」法,但是与北宗马夏不同,他的斧劈皴墨韵更丰富、也更浑厚,有西画水彩的素描光影和石谿石涛的厚重。这许多特质结合在一起,加上他遍游名山大川,做了许多写生,使他能够不拘定法。黄老师教学的时候虽然强调要由传统符号开始,但是在他的作品中,都能脱离符号的约束,把死板的叶点和皴法活化,成为生灵活泼的表现工具。

他又以表现云烟飞瀑见长,能以中锋线条画出湍流的飞漱奔腾。虽然中锋的笔触比较刚硬,他却能驾驭得很有节奏,以刚为柔(图四)。他还以侧锋画云烟,笔触一般是四十五度角,呈块状,却因为笔上的墨晕丰富,交织重叠成涌动的立体感。所以他画的云烟不但缥缈,而且见墨见笔,这是极不简单的。

还有一点,是黄老师的气很壮,他跟溥心畬恰恰成为对比,溥老秀润、黄老刚健;溥老善于小幅,黄老长于巨制。这次国博画展有一张黄老师以他独创的“倒人字笔法”画的巨瀑,笔力万钧、气势雄浑、风格独造,绝对是应该記入中国美术史的传世之作。(图五)[SITESERVER_PAGE]

新华书画:您曾在黄君璧先生身边学习多年,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您亲眼观察到的黄先生在创作方面的独到之处,以及他在教学中展现的个人特色?

如我前面所说,黄老师兼备南北宗之长,他有北宗的爽利,也有南宗的浑厚。加上他早年学习西画水彩,对于阴阳向背和写生的研究,所以在构图上,黄老师的透视比例精准,绝大多数的作品是「定点透视」。在色彩上他比传统画家的设色丰富,既不执着于矿物质不透明颜料的强势,也不停留在纯植物色的淡雅,而以间色、浊色创造丰富厚实的效果。(这一点起初黄老师不同意,经我录像,并且中途请他把笔上颜色「压」在白色卫生纸上实验得到证明:许多白云堂作品的厚重都不来自纯色,而来自间色,或者补色相加的黯色调。)

刘墉:黄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不多,但是总作现场挥毫,而且能在两堂课的时间,画成一幅很完整的作品。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大胆地下笔,小心地收拾。」这也确实是他作画的特色,以很大胆的用笔表现骨气,加上小心的晕染以表现筋肉。

黄老师还非常节省,常常舍不得把垫在下面,已经染了墨渍的纸张扔掉,干脆就势画成另一张水晕墨彰的作品。有时候遇到状况已经不好的老纸,也会兴来挥毫,因为这种纸吸收空气当中的杂质,甚至污染了油渍,不受墨,显出许多白点,表现雨中云山反而特别有味道,这次国博展出的私房画就有那样偶成之作。前面我提到的傅申代题的那幅画,一看就是张很薄又“失风”的老纸,纸不平,好多很深的折痕,黄老师照画,却也正因为这张纸的性质不同,表面起毛,又在半生半熟之间,让他愈能表现干笔的苍老蕴藉。画家不能拘于一格,需要偶然的客观环境和媒材的改变,发展新风格、产生新领悟,在这一点上黄老师做了很好的示范。

图六:黄君璧作《万壑松风图》 1950

新华书画:艺术作品在艺术市场中的走俏程度,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着创作者本人在艺术界的地位。请您从您的角度出发,谈谈黄君璧先生的画作在艺术市场中的现状和前景。

刘墉:黄老师虽然有些作品价格很高,譬如这次国博展出的《万壑松风图》(图六),在匡时卖了795万人民币,但是大部分作品的价格不算高。有人说是因为他的作品比较类似、或数量较多,但相比之下徐悲鸿的马和傅抱石的山水人物不重复类似吗?齐白石画的数量不多吗?

我想这跟两岸分隔,大家对黄老师不够了解,以及过去的推广工作不够有关。一个画家的定位,常需要建立思想体系,甚至加上外来文化的加持、政治公关的配合和画商的炒作。虽然黄老师曾经指导过宋美龄,又跟徐悲鸿、傅抱石、溥心畬共事多年,还跟张大千往还密切,多少能加分,但是在大陆的宣传还是有限的。所幸黄老师的女儿黄湘詅近年成立了“黄君壁文化艺术协会”,全面整理并介绍白云堂的画作,这次国博的展览就是由“黄君壁文化艺术协会”提供的作品。[SITESERVER_PAGE]

近年还有个问题,是黄老师的市场打开之后,假画也跟着出现。我在拍卖预展中见到不少伪作,有些是我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却还是拍出好价钱。这种现象还是比较能够理解的,因为在大陆大家对白云堂的画风认识不深。但,未来可以想见,随着市场价格的提升,黄老师的假画会更多,恐怕需要成立鉴定机构帮忙过滤。问题是由谁来鉴定?哪些人说了算?

讲个很讽刺的事:有一回我跟一位台湾名家逛画廊,看见一张黄老师的赝品。我问他是真是假,他想都没想就说是真的。走出画廊我又问一次是真的吗?名家一笑说:“画廊的老板是熟人。”这种事情,海峡两岸都有,有时候专家也是造假的人,再不然心知肚明谁是后台老板,不敢说真话,想到这个,很令人伤感。

图七:《白云堂画论画法》(湍流画法)

新华书画:您认为,该如何更好地传承黄君璧先生的艺术技法与风格?

刘墉:我从来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作品,从师承、源流、技法、外来影响、思想转变、长远影响等各方面入手,正因此,我利用一边录像一边提问、中途分段摄影分色,再以文字详实记录每一用笔用墨调色动作的方式,为黄老师和台湾另一位花鸟走兽大师林玉山,作了两本画论画法研究集,并以中英文出版。我觉得很多「精妙玄虚」的东西,都可以通过科学分析,得到比较实在的结论。我也曾经要为张大千先生作这方面的研究,并跟大千先生做了初步的讨论,可惜没来得及进行。现在连我都老了,我想应该先把《白云堂画论画法》(图七)在大陆出版,再配合专题研讨会,介绍黄老师的画学和鉴定的方法。

新华书画:您在之前的访谈中提到过,曾将黄先生教学的过程录了下来。您是否有计划将这些珍贵的资料进行公开展示?将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呢?

刘墉:由于做《白云堂画论画法》的研究,我有几十个小时黄老师以不同主题作画的完整录像,虽然在台湾的许多研讨会里放映,但是从来不曾在大陆发表。我计划在最近的将来先找一两个主题,譬如黄老师画大瀑布的过程,在网上播出,届时若蒙不弃,说不定可以跟新华网合作。

相关内容
佳作欣赏 | 《踏歌图》中的年丰人乐 2024-12-20
《走近西湖》论文集|丁云川:“慕侠亭”上镌刻的楹联文字 2024-12-16
李渔:尝以欢喜心,幻为游戏笔 2024-12-04
一篇《曲江潮赋》让他一举成名 2024-11-18
风雅宋 · 跟着馆员读文史 | 临安城的赏菊时尚 2024-11-15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