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禹杭履迹
 
文史动态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阎步克:“同学们,这是我在北…
重磅图录「王陵秘色」|吴越国…
“钱塘华章”杭州市文史研究馆…
 
特别关注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人人都是悦读推荐官 | “钱…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
熟悉的陌生人
禹杭履迹
 
民间文学中的苏轼与杭州
来源:《杭州文史》第32辑  作者:罗婷婷  日期:2023-07-11

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里提到“子瞻两任杭州,似有宿缘”,林语堂先生也关注及此并在《苏东坡传》第十一章《诗人、名妓与和尚》作了引申:“苏东坡在杭州常与宗教、女人或者说是与和尚、名妓扯上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关联也比我们想象的密切。”宗教轮回之说虽属虚妄,而苏轼两任杭州似有夙缘,也无怪后世文人有此附会,创作了很多传世文本,也造就了一段传奇。

640.png

苏轼与佛印

苏轼自谓“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又说“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诗中前生已到的说法在其《答陈师仲主簿书》中有详尽阐释:

“轼亦一岁率常四五梦至西湖上,此殆世俗所谓前缘者。在杭州尝游寿星院,入门便悟曾到,能言其院后堂殿山石处,故诗中曾有‘前生已到’之语。”

这一段经历在何薳《春渚纪闻》卷六“东坡事实”条下也有记载:

“钱塘西湖寿星院老僧则廉言:东坡作郡倅日,始与参寥子同登方丈,即顾谓参寥曰:‘某平生未尝至此,而眼界所视,皆若素所经历者。自此上至忏堂,当有九十二级。’遣人数之,果如其言。即谓参寥子曰:‘某前身山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属耳。’”

苏轼比何薳年长整40岁,何薳的父亲何去非曾由苏轼推荐做官。同样可算当世人记载的还有宋代费衮的《梁溪漫志》,“苏东坡缘在东南”条载苏轼“尝过寿星院,恍然记若前身游历者”,可见这个说法在当时就流传甚广。《咸淳临安志》对参寥子有如下记载:

道潜,於潜浮溪村人,字参寥……能文章,尤喜为诗。秦少游与之有支、许之契,尝有临平绝句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苏轼一见为写而刻诸石。后遇轼于彭城,在座赋诗,援笔立成,轼甚爱之,以书告文同谓“其诗句清绝,与林逋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苏轼谪居齐安,道潜不远二千里相从,留期年,遇移汝海,同游庐山,复归於潜山中,轼有《次韵道潜留别诗》。轼守钱塘,卜智果精舍居之……轼南迁,道潜欲转海访之,轼以书戒之。

可知两人死生契阔,参寥始终追随苏轼的脚步,不远千里相从,住智果寺也是因为苏轼元祐年间知杭,及至苏轼贬惠州、儋州时,参寥也准备浮海前往,被苏轼以年高劝阻,遂改派弟子去惠州探望。苏轼在《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中说“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此外如《闻参寥师行园中得黄耳蕈》《送参寥诗》《和参寥见寄》等诗及《与参寥子二十一首》尺牍都与之相关。《参寥泉铭叙》:

余谪居黄,参寥子不远数千里从余于东城,留期年。尝与同游武昌之西山,梦相与赋诗,有“寒食清明”“石泉槐火”之句,语甚美,而不知其所谓。其后七年,予出守钱塘,参寥子在焉。明年,卜智果精舍居之……舍下旧有泉,出石间,是月又凿石得泉,加冽。参寥子撷新茶,钻火煮泉而瀹之……乃名之曰参寥泉。

此可与《东坡志林》卷一“记梦参寥茶诗”条互相参看:

昨夜梦参寥师携一轴诗见过,觉而记其《饮茶诗》两句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梦中问:“火固新矣,泉何故新?”答曰:“俗以清明淘井。”当续成诗,以纪其事。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谓“其见知于东坡也,以临平绝句”,考苏轼交游可知与之交好的多是诗僧,正如墨浪子在《西湖佳话》中所说:“释家之有高僧,犹儒家之有才子也……惟其品第相因,故才子与高僧往往两相契慕。”北宋熙宁四年(1071)苏轼初到杭州就去拜访了座师欧阳修推荐的西湖僧惠勤,作有《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哭欧阳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诗,次韵》等诗。《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方外玄踪》载:“苏子瞻佐郡日,与僧惠勤、惠思、清顺、可久、唯肃、义诠为方外之交,尝同泛西湖……”苏轼集中有《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僧清顺新作垂云亭》《五月十日,与吕仲甫、周邠、僧惠勤、惠思、清顺、可久、惟肃、义诠同泛湖游北山》等诗。与参寥同是於潜人又同为苏轼至交的还有一位知名高僧辩才法师,据《咸淳临安志》载“本姓徐,字无象,於潜人”。苏辙《龙井辩才法师塔碑》云:“浙江之西,有大法师,号辩才。以佛法化人……予兄子瞻中子迨,生三年不能行,请师为落发摩顶,祝之。不数日,能行如他儿。”讲到苏轼二子苏迨三岁还不能行走,请辩才法师为其落发摩顶后没几天就行走如常,此事苏轼在《赠上天竺辩才诗》中也有说到:“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苏轼集中还有《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尝出至风篁岭,左右惊曰:“远公复过虎溪矣。”辩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因作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二老,谨次辩才韵》《偶于龙井辩才处得歙砚甚奇》《书辩才白云堂壁》等诗记述与辩才往还情景,苏轼谪居黄州时辩才、参寥都遣人致问。

北宋云门宗极盛,与苏轼交往最多的也是云门宗僧人,这个宗派里还有一位跟他过从甚密以“翰墨”享誉禅林的佛印了元,“佛印禅师平居与东坡昆仲过从,必以诗颂为禅悦之乐”。这也是经常在话本小说中出现,作为苏轼和尚朋友代表的人物形象。

苏轼与禅僧的相与往还在话本小说中得到了戏剧化的阐释和演绎,可以看作为迎合市民口味的大众化解读,为了简化人物关系以佛印为典型代表禅僧群体,所以历史上参寥的千里追随在话本小说中成了佛印也就不足为奇了。较早的文本是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中收录的《五戒禅师私红莲记》,说的是宋英宗时钱塘门外南山净慈寺有两位高僧五戒和明悟禅师,份属师兄弟而情同手足。五戒禅师才华横溢然瞽左目,后因淫了身边服侍的清一道人收养的女儿红莲犯了色戒,经明悟禅师点化后坐化,转世投胎于眉山苏氏,苏洵妻王氏夜梦一瞽目和尚走入房中,明旦分娩就是苏轼。而明悟为追赶五戒转世为谢瑞卿,自幼吃素一心出家,后果如愿法名佛印。一日上门谒见苏轼,苏轼见他写、作俱好问答如流与之定交。后佛印一路追随苏轼:苏轼贬黄州安置,佛印径去黄州住持甘露寺;哲宗登基取苏轼回朝除临安府太守,佛印又退了甘露寺到灵隐寺住持,始终与东坡酬唱往来,在杭州与龙井辩才、智果寺南轩等皆为诗友。元丰五年神宗取苏轼回京升做翰林学士,尽老而终得为大罗天仙,佛印禅师亦在灵隐寺圆寂,得为至尊古佛。盖因佛印监着苏轼,终得正果。《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把苏轼和佛印相交莫逆解读为前世夙缘,以宣扬佛教因果轮回说为主旨讲述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契合明代市民群体猎奇逐艳的心理,影响深远。在此基础上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卷三十《明悟禅师赶五戒》(《佛印长老度东坡》)增补了很多细致入微的细节,如明悟看到五戒留下的《辞世偈》后说了一段话:

“你好却好了,只可惜差了这一着。你如今虽得个男儿身,长成不信佛法僧三宝,必然灭佛谤僧,后世却堕落苦海,不得皈依佛道,深可痛哉!真可惜哉!你道你走得快,我赶你不着不信!”

交待了明悟追赶五戒的缘由,紧扣标题的“赶”(度),为此明悟托生为谢瑞卿,与苏轼自幼同窗相厚。每常相会瑞卿便劝子瞻学佛,子瞻便劝瑞卿做官,终日议论各不相胜。后机缘巧合下瑞卿经苏轼引荐得宋仁宗钦赐度牒,御笔判定“佛印”二字。东坡在翰林数年后得罪王安石出为杭州通判,佛印专程赶来相见。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苏轼系狱夜梦佛印彻悟前身:

东坡忘其身在狱中,急起身迎接,问道:“师兄何来?”佛印道:“南山净慈孝光禅寺红莲花盛开,同学士去玩赏。”东坡不觉相随而行。进了山门,一路僧房曲折,分明是熟游之地。法堂中摆设钟磬经典之类,件件认得,好似自家家里一般,心下好生惊怪……东坡回头看时,只见一个少年女子,从千佛殿后冉冉而来,走到面前,深深道个万福。东坡看那女子,如旧日相识。那女子向袖中摸出花笺一幅,求学士题诗。东坡遂信手写出四句:“四十七年一念错,贪却红莲甘堕却。孝光禅寺晓钟鸣,这回抱定如来脚。”那女子看了诗,扯得粉碎,一把抱定东坡,说道:“学士休得忘恩负义!”东坡正没奈何,却得佛印劈手拍开,惊出一身冷汗。东坡寻思此梦非常,四句诗一字不忘,正不知甚么缘故。忽听得远远晓钟声响,心中豁然开悟:“分明前世在孝光寺出家,为色欲堕落,今生受此苦楚。若得佛力覆庇,重见天日,当一心护法,学佛修行。”

出狱后圣谕谪守黄州,苏轼与佛印相约先迂路到钱塘门外访孝光禅寺,比及到时路径门户一如梦中熟识。在黄州三年佛印仍朝夕相随,及至临终前当夜在相国寺一同沐浴后讲论到五更分别而去,佛印在相国寺圆寂,东坡回到寓中亦无疾而逝。宋徽宗时有方士道:“东坡已作大罗仙。亏了佛印相随一生,所以不致堕落。佛印是古佛出世。”这与《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主旨一脉相承又有所增益,阐释佛印始终追随苏轼是前世夙缘今生“监管”,终成正果。

《东坡志林》载苏轼自谓:“然余何人也,而和尚辱与同行,得非夙世有少缘契乎?”历史上苏轼与禅宗确实有不解之缘,这也见于禅林记载,宋代惠洪在《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九《云居佛印元禅师》里讲到苏轼去高安会见苏辙前夕,苏辙正和洞山真净文禅师、圣寿聪禅师联床夜语,晚上同时梦到五祖戒禅师:

有顷,东坡至,理梦事,问:“戒公生何所?”曰:“陕右。”东坡曰:“轼十余岁时,时梦身是僧,往来陕西。”又问:“戒状奚若?”曰:“戒失一目。”东坡曰:“先妣方娠,梦僧至门,瘠而眇。”

这位云门宗高僧五祖师戒就被推定为苏轼前世,值得注意的是五祖师戒“瘠而眇”的形貌特征正与话本小说中五戒禅师“左边瞽一目”的描写相契合,后来南宋初的大慧宗杲禅师自称是东坡后身,这样禅门就把苏轼的前生后世都确认了去。


相关内容
灵隐山下的钱塘县治 2025-01-02
吴山广场旁这个“小区”曾出过大人物!他的一个决定,救下好多人… 2025-01-02
“径中径又径”——读《径山志·游记》 2024-12-30
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周贺诗集》 2024-12-30
湘湖轶事|何舜宾与知县邹鲁 2024-12-30
 
Copyright@2015 www.hangcho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信息和各种专栏资料, 未经协议授权,不得使用或转载
主办单位: 杭州文史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政协  电话/传真:0571-85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