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诞生的始末 马一浮受邀为校歌作词 01 11月19日,西迁于广西宜山办学的国立浙江大学,由竺可桢校长主持校务会议,会议决定以“求是”二字为校训,并决定请著名国学家马一浮先生制作校歌歌词。 马一浮先生不负重托,经过深思熟虑,从《易经》《书经》《礼记》等典籍中取材,引先哲嘉言,存为学至理,将一首文采斐然且言简意赅的四言体文言歌词向竺可桢校长交卷。歌词共148字,分三章。首章概括交代所有国立大学应有的大学精神;次章具体说明国立浙江大学具备的大学精神,阐发“求是”校训的真谛;末章铺陈描述国立浙江大学现在的地位和将来的使命。 马一浮(1883-1967) 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 校务会议明确歌词制作完成 02 12月8日,第二十次校务会议召开,专题讨论了校歌问题。会议明确:校歌歌词已由马一浮制成,拟请人将歌谱制就后一并通过。 由于马一浮先生所写的歌词多用典故,且为文言文,词语深奥,不易上口,竺校长认为歌词比较难记,担心不易传唱,加上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谱曲,校歌谱曲一事也就搁置下来,而且一搁就是一年多。 应尚能受邀为校歌谱曲 03 6月14日,竺校长在遵义新城何家巷主持召开行政谈话会。经过讨论,大家认为马一浮的歌词虽文理艰深,但含义深远,切合浙大的办学精神。于是,会议议定:“将马湛翁(即马一浮)先生所著校歌歌词函请应尚能先生试作歌谱。”时隔两天,竺校长在竺士楷所做的会议记录上签名认可。十天后,竺校长致函应尚能,并随函附上校歌歌词。 应尚能接到竺校长的信函后,没有怠慢。他精心构思,反复推敲,用十多天时间始定稿。歌谱于8月7日即寄达遵义,送到竺校长手中。 应尚能(1902-1973) 声乐家、作曲家 校歌试唱、定稿 04 8月10日晚,竺校长来到浙大附中礼堂,听“回声”歌咏团试唱由应尚能谱曲的浙大校歌。经反复试听,略嫌太长,未做定论,直到八点半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8月12日中午,竺校长知道丰子恺多才多艺,精通音律,曾谱写过校歌,因此将应尚能所谱的浙大校歌交给他,以备二三日后的试唱。 两天后,处理完公务的竺校长邀请了各学院院长、教授,新聘的金城、丰子恺、邱仲廉等教员,还有学生虞承藻等人,反复听校歌的试唱。就这样,国立浙江大学校歌从歌词的制作到曲谱的落实,再到湄潭、遵义的两次试唱,历时近两年,总算尘埃落定,基本确定下来。随后,全校教职员和学生开始学习、传唱校歌。 校歌全文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校歌释义 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校歌歌词的理解以及对校歌意义的认识,竺可桢校长煞费苦心,安排和组织了好几次学习讲解。 一次是1941年11月10日上午十一点,在遵义庆华剧院的第五次纪念周,先是全体学生按应尚能所作的曲谱演唱,用时两分钟,效果甚佳;随后,由国文系主任郭斌龢登台,以“本校校歌释义”为题,对马一浮所制校歌歌词作详细、精彩的解读,深受学生欢迎。其演讲稿全文刊载于1941年12月10日刊行的《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第102期。 今日承校长之约,来此对本校校歌,作一简明之解释,个人深觉欣幸。一国立大学之校歌,代表一大学及一国之文化精神,事极重大,非同等闲。本校以前尚无校歌,前年在宜山时,由校长敦请马一浮先生拟作一歌,迭经同人商议,决定采用,并请应尚能先生制谱。此次暑假中由歌咏队试唱,成绩良好。现学生中已有一部分人能唱,不久全校师生均能唱校歌矣。对于校歌之意见,据个人所闻,大都赞成。偶有表示异议,感觉美中不足者,不外三点。一以为校歌太庄严,二以为校歌太难懂,三以为训诲意味太浓厚。其实国立大学之校歌,应当庄严肃穆,于纪念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及因特故开大会时唱之,令人感发兴起,油然生其敬爱之心。如遇球技比赛,欢呼踊跃,情绪激昂,自可仿照外国大学之例,于正式校歌外,另备一种校歌,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至第二点,校歌本身,并不甚难,实因吾人对于经籍太不注意,故觉其难。歌词取材于易经书经及礼记诸书,为先哲嘉言,有至理存乎其间,一经解释便觉豁然贯通。至第三点,此歌与箴诗为近,如韩愈五箴,虽称尔汝,实乃自责,师生彼此以最高理想互相勖勉,互相诰诫,而非任何个人,训诲其它任何个人也。
此歌分三章。首章说明国立大学之精神。次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之精神、发挥校训求是二字之真谛。末章说明国立浙江大学现在之地位,及其将来之使命。 首章起四句,言大学之所以为大,以海象征大学,百川汇海,方成其大。大学为学问之海,与专科学校不同,应兼收并蓄,包罗万有。英文称大学曰University,源于拉丁字Universitas,训混一,训完全,引申为宇宙。大学研究之对象为宇宙,凡宇宙间所有之事事物物,大学皆当注意及之,大学本身,可称为一小宇宙也。大学学科繁多,然大别之,不外形上与形下两种。形上指体,即讲抽象原则之学,形下指用,即讲实际应用之学。大学生活,礼与乐应当并重。礼是秩序,尊卑长幼,前后上下,各有分际,不宜逾越。乐是和谐,师生相处,有若家人,笙磬同音,诉合无间。乐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万物皆别。程子曰,礼只是一个序,乐只是一个和。礼属于智,在别其异,乐属于情,在求其同,形上与形下,礼与乐,皆一事之两面,相反相成,不可偏废,此为我国文化精神之所在,亦即我国国立大学精神之所在。 次章言本校为一全国性之大学。成均为古代国立大学之通称,本校虽在浙省,其地位与古代成均无异。本校前身为求是书院,并已取求是二字为校训。实事求是一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为清代汉学家之口号。即事而求其是,即物而穷其理,乃所以求真。大学最高目的,在乎求真,必先能求真,然后美与善始有所依据。美国哈佛大学之校训为“真”Veritas,与本校校训“求是”,不谋而合。习坎为易经坎卦之名,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水之美德为渐,为默,为恒。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浙江大学因浙江而得名,浙江古曰浙水,亦曰浙江。吾校学风,取法乎水,渐进默成,恒久不已,所谓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今学校规模已具,前途发展,正未可限量也。无曰四句,乃校训之绝好注解,虚衷体察,弗明弗措,革不忘因,新不蔑故。真理如日月,光景常新,惟其求真,故能日新,抱此日新之精神,方可开物成务,为人民之真正领导者也。 末章言本校使命重大,希望无穷,他日风声所播,可由一国而及于全世界。念终始典于学,是书经说命文。思曰睿,睿作圣,是书经洪范文。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是易经系辞文。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易经乾文言文。大学教育,常自始至终,以学术文化为依归。力求学生思想之深刻,识解之明通。本校有文理工农师范五学院,吾国素尊师道,后汉赵一报皇甫规书曰,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今之师范生,其所肄习,非文即质,质即理也。大学中虽设五院,而实为一整个之有机体,彼此息息相关,不宜自分畛域。大学与专科学校不同之处,即在使每一学生,有自动之能力系统之智识,融会贯通,知所先后,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资质本美,复经数载之陶冶,学业出校,自能斐然成章,达不离道,如玉之受琢如金之在熔焉。同人于野亨,易经同人卦辞,同人于宗吝,同人六二爻辞,言大学教育,应养成一种宽大之胸襟,廓然无垠,有如旷野,而不当局促于一宗一派之私,自生町畦。中华民族之文化,并非狭隘的国家主义,而为广大的修齐治平之理想主义,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本校所负之使命,即我国文化对于世界所当负之使命也。向上滑动查看全文浙江大学校歌全以文言著成
虽文理艰深 但含义深远 每看一次校歌 都会有新的感悟和理解 校歌之声 跨越历史长河 从昔时西迁之路 传至今朝各个校区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 校歌带给我们的感动 体悟其中蕴含的求是精神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杭州文史网观点 |